五问100亿元的央视大楼


一问:央视需要能装250个频道的大楼吗?

  我们来看看央视提供的两点理由:

  1、 由于频道数量多,目前央视有一些频道的节目组散落在军博附近的建筑物内,运作起来存在问题。

  2、 担负着2008年奥运会转播的任务,而现在的大楼已经超负荷运作。

  据说,凤凰卫视只是租了大厦的两层楼,办公室都是合用的,但产出和节目质量并不比央视差。而在英美等国,主要电视台均为私人所办,如BBC,CNN,FOX等。它们的节目来源很大部分是专业制作公司,实行“电视台+公司”,即播出与制作分离的模式,这样可以大大减轻电视台的投入和负担。央视在国内可以说是垄断地位,频道越开越多,对节目的需求不断增大,这是一种盲目的扩大。

  第二,为转播奥运会建新楼的理由也不充分。为转播奥运会,澳大利亚、希腊政府也没有专门为电视台大兴土木,悉尼、雅典奥运会不也转播得非常好吗?因此,从这一点上说,理由并不充分,北京奥运会届时建个临时的新闻中心就完全可以满足需求。

  第三,央视也不需要一座能装250个频道的大楼。我们的电视只能支撑60个频道的收看,除去粗制滥造的电视连续剧和怪诞离奇的古装武侠戏,有60个频道足够丰富我们的业余休闲生活。尽管央视会以前瞻性为自己开脱,但这不是理由。

  
二问:央视大楼为何不瘦身?

  北京2008年奥运场馆建设曾一度追求豪华,如果不是国际奥委会的干预,如果不是有良知和勇气的专家们的上书,恐怕还难以叫停瘦身。所幸的是,我国政府已经决定“节俭办奥运”。

  奥运工程已经瘦身,而央视却财大气粗,反倒预算翻番。央视大楼为什么就不能瘦身?

  中央一再说要压缩过热投资,又说北京城区的功能负荷要减下来,又说要节俭办奥运。这样一个不上不下两三年的项目,怎么能在这种背景下,又莫明其妙地开工了?无论如何,央视这座庞大建筑物的开工,对当前紧锣密鼓的宏观调控不利。

  “如果有足够的投资,加大每平方米的用钢量的话,技术上是可以做到安全性的保证的。”话是对的,但有意义吗?搞工程的都知道,只要钱够,安全都能保证,问题是值不值。100亿的工程总造价足以让人瞠目,只是央视得钱太容易,恐怕盖此楼视同儿戏一般。

  虽然可以通过加大投资来保证因不合理设计造成的不安全性,但100亿的巨额投资存有烧钱的嫌疑,CCTV再有钱也不用这样显富。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不能把这些钱花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去呢?

    

  三问:央视非得挤在CBD吗?

  中央电视台在自己的网站中,就新台址选定CBD区域作了如下的表述,主要有两点:

  首先,CBD是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城市对外开放程度和经济实力的象征。

  其次,为使北京的天更蓝、树更绿、空气更加清新,以全新面貌迎接北京2008年奥运会,北京市政府已开始全面治理改善首都的环境。北京汽车摩托车联合制造公司地处北京中央商务区规划范围内,中央电视台与其达成土地转让协议后,使其自市区内顺利迁出,此举为首都环境治理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只不过是中央电视台挤在CBD的两个借口。CBD是代表了北京经济发展风貌,但能代表北京经济发展成就的远远不止CBD。再说了,电视台也未必就必需选址在商务区内,从世界各大电视台选址来看亦是如此。而“促使北京汽车摩托车联合制造公司搬离CBD,央视为首都的环境治理做出重要贡献”,更是荒唐可笑。即使央视不来,CBD也不会让造纸厂、炼钢厂进驻。

  央视改址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事,但是改址对老百姓带来多大的好处?非得挤在CBD吗?

  CBD管委会乐于见到央视迁进CBD,口口声声称不会恶化CBD交通,而且,由于CCTV24小时播出的业务特点,其交通吸引量将会在全天比较均匀分布,不会单独引发较明显的高峰时段,故交通流量曲线将较为平缓,反而缓解了CBD早、晚高峰时段的交通紧张状况。

  CBD管委会的解释没有说服力。笔者有幸住在北京城东,每天来来往往深刻感受国贸桥、京广桥、东大桥的交通压力。央视新址的地块建筑量可达80万平方米,吸引工作人口5万人;而实际新央视设计方案仅有55万平方米,容积率为3.0,预计工作人口1万人。在CBD埋了一个拥有上万名员工、近万辆公车私车的超大血管栓塞,还有依附在这个中国最大媒体身边的上千家各类广告公司、文化公司、策划公司、制作公司和技术公司,迁址会带动一大批从属的企业跟着迁移,未来的CBD可能会出现怎样的景象?里面就有1万人,还有五六万人要去办事,这样的庞然大物CBD还能要吗!?

  有人称,中央电视台搬到哪里,对哪里的交通就是一场灾难。东三环目前已经相当拥堵,在本来已很拥堵的CBD中,再建立一个庞然大物,怎么不会恶化交通问题呢?这是个常识,不是数学计算可以推理的。非得挤在CBD,干嘛不建到空气新鲜、花红柳绿的四环五环以外?

    

  四问:央视必须用设计费惊人的“洋设计”吗?

  当前,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弥漫着一股“攀高斗富”、“崇洋贪新”之风,什么样的建筑外形奇特、什么没见过,就上什么,不顾风险有多大、投资有多大、浪费有多大,也全然不顾与周边的人文环境是否协调。

  而央视的新大楼就是贪大求异的又一实证。从外观上看,央视大楼由两栋倾斜的大楼作为支柱,在悬空约180米处分别向外横挑数十米“空中对接”,形成“侧面S正面O”的特异造型,标新立异,奇形怪状。有必要再盖一座不伦不类的“洋”楼吗?

  媒体屡屡批评中国已经成为外国设计师的“淘金地”和“试验田”。上海每年的建筑市场高达千亿规模,50年来建造了6亿平方米的建筑,然而只有少数出自国内设计师之手,而国外设计师报出的都是“天价”,并要得“大头”。据称,法国建筑设计师安德鲁设计的北京某建筑,总投资概算为26.88亿元人民币,安德鲁设计师事务所竟然得了总造价的11%,完全冲破了我国建筑设计业关于大型建筑的设计费不能超过总造价3%到4%的行规。更夸张的是,安德鲁只是提供了一个设计概念,所有的结构设计、施工图设计都是由北京市建筑设计院完成的。

  我们不知道荷兰建筑设计大师雷姆·库哈斯和奥勒·舍仁从央视大楼中获取了多少设计费,但不禁想问:为什么要选用外国人的方案?“秦砖汉瓦”难道真的敌不过“洋设计”?为什么要选用这么怪异的外形?难道只有这样才能体现CCTV的形象和地位?难道国内就不能设计出具有中国文化特征和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央视大楼?

  怪诞的设计不等于创新设计,标新立异与美观也不能相提并论。姑且不论建筑造型的合理性,单从结构设计角度来讲,就可列出几条结构设计不合理之处:超长悬挑,严重扭转不规则,整体结构倾覆力矩超大导致基础设计难度极大。就央视新大楼而言,这种造型即使再论证也不可能比中规中矩的造型更安全、更稳定、更可靠。增加用钢量以及增加预算只是为了弥补追求怪诞而带来的不稳定不可靠因素,至于更安全、更抗震之说恐怕也站不住脚。许多网友评论道:造型不好,像小孩的开裆裤。连儿童都知道,搭积木搭成这种形状会造成什么后果。

    

  五问:央视大楼造价奇高,钱从何而来?

  2003年央视广告收入是75.3亿,2004年单凭黄金时段广告就能卖出44亿。扣除制作成本、人员经费等等,最终赢利多少无从知晓。央视现为国家副部级事业单位,内设15个中心(室),拥有职工近万名,直属单位包括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中国爱乐乐团等。

  一个“无所不包”的电视机构在国外是无法想象的。整个中国电视事业的发展也不能只看央视的现代化。央视只是一个传媒,一个发展中国家的电视台,它应该起表率作用,更应该从俭办台。

  100个亿又可以建多少西部的地方电视台呢?我们也无从知晓这100个亿是从何而来,或许是国家财政拨款,或许是央视沉淀下来的积蓄。有人说这是央视自己通过商业活动的盈余,央视完全有能力来投资建设,然而,在中国目前的电视传媒环境中,央视在政策、资金、落地、宣传渠道等各个方面都具备绝对优势,央视的领先优势是全面的而且是垄断性的,但这种优势并不能证明央视具有绝对的竞争力,这是一种被完全保护起来的垄断而形成的。央视并非完全商业化运作的单位,这种全面领先的垄断优势,是国家给予的,因此归根结底100亿的建设费用主要还是国家的钱。

  无论如何,这是纳税人辛辛苦苦的血汗钱。也毋需多言,中国现在还不发达,东西部差距、贫富差距日益扩大,弱势问题没有完全解决,三农问题没有完全解决,中国现代化远未实现,国库还称不上充裕,我们还有很多紧急的事情可做,更多更重要的工程急需资金。100亿可以建多少所希望小学,可以扶助多少贫困大学生,可以修多少里程高速路,可以解决多少下岗职工的生活困难?还可以去提高中国国防力量,可以去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国家当前对政府办公楼、城市广场建设控制得那么严格,何以对央视如此大方呢?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