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曾犯罪到厭倦,煩悶昏沉若病; 祂來尋覓帶回圈,動作滿了柔情。 千萬天使充滿歡喜,因見恩典希奇無比! (副)哦,這愛,來尋我! 哦,這血,來贖我! 哦,這恩,帶我歸祂羊圈, 奇妙恩!帶我歸祂羊圈。 二 我受創傷重且深,祂用油酒包裹; 祂要使我能放心,就說“你永屬我”。 從無聲音如此甜美,傷痛之心頓覺欣慰。 三 祂指釘痕和槍傷,血也、水也流出; 蘆葦、唾沫、荊棘芒,羞辱加上痛苦。 我真不知我有何長,使祂竟肯為我命喪!
安靜溫習祂恩典,充滿希奇感歎。 好像永世時日雖久,給我讚美仍嫌不夠。 五 年日雖然如逝水,現今一切安息; 我正等候那機會,能在祂前站立。 那時祂召我到身邊,與祂同在,永面對面。 |
這首詩歌(《聖徒詩歌》第173首) 的作者是華爾頓 (W. Spencer Walton, 1850~1906)。他是一位十分神秘的詩人,我們對他知道的不多。他的詩比他的名字更響亮。他是一位感覺非常細膩的人,與主之間交通的親密可以從他的詩歌看出來。這一首詩是戈登(A.J.Gordon)為它譜了一首優柔的曲子。詞與曲在戈登去世前一年,收集在戈登和皮爾遜為浸信會所編的詩集《The Coronation Hymnal》。論到戈登,皮爾遜曾說他在今天地上發現兩處最像使徒時代的教會,一處是不列斯鐸慕勒所在的教會,另一處則是波士頓戈登處。戈登雖然在譜完這首曲子後就離開了世間,然而神藉著這首詩歌繼續拯救靈魂,蘇格蘭福音使者麥雅各有過一段與這一首詩發生的故事,非常感人。麥雅各先生在船上參加一次音樂會,因為沒有鋼琴的緣故,有人請麥先生奏小提琴。麥先生雖然答應了,但因他是一個傳道人,對世俗音樂一點不熟悉,心裡非常著急,等開會時連人都發抖了,全身出汗,,心裡切切祷告。音樂會主席提出一首歌,麥先生連聽都沒有聽見過,不能拉;主席就問他能唱嗎?他說能,於是全場肅靜要聽他唱。他一面仰望神,一面引聲高歌:「我曾犯罪到厭倦,煩悶昏沉若病;祂來尋覓帶回圈,動作滿了柔情。」第一節唱完,眾人的心都被吸住了;等到唱第二節時,許多人眼眶裡顯然滿了眼淚。當唱第三節:「祂指釘痕和槍傷,血也水也流出;蘆葦唾沫荊棘芒,羞辱加上痛苦。我真不知我有何長,使祂竟肯為我命喪!」哭泣的聲音就起來了,接著就無法收場了,從八點半給他們講道,一直講到半夜,許多人都承認了主名。--摘自《詩歌寶藏》
In tenderness He sought me, Weary and sick with sin; Refrain Oh, the love that sought me! Oh, the blood that bought me! He washed the bleeding sin wounds, And poured in oil and wine; He pointed to the nail prints, For me His blood was shed, I’m sitting in His presence,The sunshine of His face, So while the hours are passing, All now is perfect res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