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诗和读诗 (zt)

写诗容易,读诗难

相传北宋年间,辽国使臣出使大宋。宋朝的接待官员是大学士苏东坡,闲谈间论及诗词,辽国使臣说:“ 写诗作赋太简单了,我不明白为什么你们宋朝读书人会乐此不疲。” 说罢使臣便随口吟出十首原创咏梅花的诗词。苏学士微微一笑说:“ 你说得对,其实写诗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要把写好的诗读出来才考学问呢。” 说完信手写下一行文字,让辽国使臣来读。并解释说这是一首妇人写给长年远行在外的老公的七言绝句。刚才还趾高气昂的辽国使者看了半天也读不出来,只好面红耳赤地低头认输。

你能读出来吗?

450) { this.width = 450; } } } } } } } }}" />


读作:

夜长横枕意心歪,
斜月三更门半开。
短命到今无口信,
望断肝肠无人来。


另外一幅:

450) { this.width = 450; } } } } } } } }}" />


读作:

长亭短景无人画,
老大横拖瘦竹筇。
回首断云斜日暮,
曲江倒蘸侧山峰。


老祖宗这样玩汉字这样读诗:



450) { this.width = 450; } } } } } } } }}" />



读作:

赏花归去马如飞
去马如飞酒力微
酒力微醒时已暮
醒时已暮赏花归


[ 诗趣 ]

梅花诗:


梅花形诗共 84 字组成。共七个圆,是由一个同心圆(花芯)和六个圆(花瓣)构成,每个圆 12 个字,两圆之间公共合用 3 字。

读法:诗中某些字要重复读,形成连珠,要一个圈字挨一个圈子读,读成蝉联式连环七绝三首。


450) { this.width = 450; } } } } } } } }}" />

读为:


江练初澄霞散彩,彩虹遥挂影涵江。
窗间影挂遥峰雨,雨带风声入纸窗。


天外帆回风带雨,雨余江阔水连天。
悬知水阔江流直,直上湖心看月悬。


游冶马嘶湖上直,直将秋色作春游。
流光作色秋成彩,彩散霞红淡欲流。



葫芦诗:

《渔父辞》

这首图形诗是从《璇玑碎锦》只选来的。
《璇玑碎锦》,清代万树(亦名万红友)著。万树是清代闻名的诗词作家,宜兴人,著有学术名著《词律》。《璇玑碎锦》共收镜状、菱状、碑状等各种图形六十幅,可读得诗、词、曲 290 余首,图文并茂,玲珑可爱,读法复杂多变,堪称精品。

葫芦诗《渔父辞》是这样的:葫芦内藏有四十九个字,可以读成一首七言律诗。它的读法是:从 “ 芦花菖叶满平湖 ” 读起,下句首字均借上句末字,至 “ 依样画葫芦 ” 止。


450) { this.width = 450; } } } } } } } }}" />


读为:

芦花菖叶满平湖,湖月溪风一钓徒。
徒有严陵佳世略,略无唐宪访贤图。
图书鸡犬随闲棹,棹浆鸥鶄伴晚晡。
晡日欲斜卿作咏,咏成依样画葫芦。

这首诗勾画了这样的一幅图画:凉风轻掠,湖波微漾,菖叶青青,芦花飘飘,小舟闲荡,渔人垂钓 …… 诗中,可见钓者之乐,钓者之情,不愧为一首《渔父辞》!末句, “ 咏成依样画葫芦 ” ,更是风趣别致。


龟形诗:

此诗小字共二百四十字,采用回环旋读,从"含"字开始,可读成七言三十四句、五言二句的诗,并至"含"字结束。


450) { this.width = 450; } } } } } } } }}" />


读为:

含悲掩泪赠君言,莫忘恩情便长去。
何期一去音信断,遣妾屏帏春不暖。
蹫瑶阶下碧台生,珊瑚帐里红尘满。
此时到别每惊魂,将心何托更逢君。
一心愿作沧海月,一心愿作岭头云。
岭云岁岁逢君面,海月年年照得偏。
飞来飞去到君旁,千里万里遥相见。
迢迢路远关山隔,恨君塞外长为客。
去时送别芦叶黄,难悟已经柳花白。
百花散乱逢春早,睿意催人向谁道。
垂杨满地为君攀,落花满地无人扫。
庭前春草真芬芳,花得秦筝向盖堂。
为君弹得江南曲,附寄惜身寄朔方。
朔方迢迢山难越,万里音书长断绝。
银妆枕上泪沾衣,金瞜罗裳缝皆裂。
三春鸿雁渡江声,此时离人断肠情。
筝弦未断肠先断,怨结君承皇招安。
边戍送君远,别河桥路含。



飞雁体诗:

荷荷
荷扇茎荷
荷荫露雾托荷
荷天静拢滴动芙荷
鱼韵洁天肥翠色蓉
香绕水籁碧屏
活天天音
地庭

先右后左,斜读

荷扇荫天鱼
荷茎托芙蓉
荷雾拢洁香
荷露滴翠屏
荷动肥水活
荷静天籁音
荷韵绕天庭
荷色碧天地



神智体诗:


凤凤
泉泉泉
山山山
水水水水

仙仙仙仙仙仙仙仙
湖湖湖湖湖
海海海海
为朋友
走走走走走走走走走
江河
川川川川

( 这四个川字应该倒着写 , 电脑打不出 )

读做 :

一龙二凤镇三泉 , 三山四水会八仙 , 五湖四海为朋友 , 久走江河到四川 .



回文诗:

春日雪酬潘孟回文

唐 权德舆

酒杯春醉好,飞雪晚庭闲。久忆同前赏,中林对远山。

山远对林中,赏前同忆久。闲庭晚雪飞,好醉春杯酒。



反覆体诗:

春日登大悲阁诗

宋 钱惟治

碧天临迥阁,晴雪点山屏,夕烟侵冷箔,明月敛闲亭。

天临迥阁晴,雪点山屏夕,烟侵冷箔明,月敛闲亭碧。

临迥阁晴雪,点山屏夕烟,侵冷箔明月,敛闲亭碧天。

迥阁晴雪点,山屏夕烟侵,冷箔明月敛,闲亭碧天临。

雪点山屏夕,烟侵冷箔明,月敛闲亭碧,天临迥阁晴。

屏夕烟侵冷,箔明月敛闲,亭碧天临迥,阁晴雪点山。

亭碧天临迥,阁晴雪点山,屏夕烟侵冷,箔明月敛闲。

亭闲敛月明,箔冷侵烟夕,屏山点雪晴,阁迥临天碧。

碧亭闲敛月,明箔冷侵烟,夕屏山点雪,晴阁迥临天。



倒句诗:

〔佚名〕

处处飞花飞处处,潺潺碧水碧潺潺;

树中云接云中树,山外楼遮楼外山。


菩萨蛮 四时词

宋 苏轼

翠环斜漫云垂耳,耳垂云漫斜环翠。

春晚睡昏昏,昏昏睡晚春。

细花梨雪坠,坠雪梨花细。

颦浅念谁人,人谁念浅颦?



火焰体诗:

〔佚名〕

山 满

桃 山 杏

山 好 景 山

来 山 客 看 山

里 山 僧 山 客 山

山 中 山 路 转 山崖

读法:

山中戈路转山崖,山客山僧山里来。

山客看山山景好,山桃山杏满山开。



飞雁体诗:

〔佚名〕

山 山

山 远 花 山

山 路 草 云 接 山

山 又 猿飞 绿 鸟 树山

深 客 片 抱 揄 澄僧 林

片 绕 僧 树 请 澄

饭 山 山 吟

客 寻

读法:

山远路又深,山花接树林。山云飞片片,山草绿澄澄。

山鸟偷僧饭,山猿抱树吟。山僧请山客,山客绕山寻。

补充说明
来源: 龙剑 于 07-04-24 16:58:05 于诗坛回复 Ice3的介绍

这类作品称为回文。陆游的外甥桑世昌收集了西晋至宋的回文作品,编成《回文类聚》四卷,ice3讲的故事就出自这本书,苏东坡正是做回文诗的高手。清朱存孝和朱向贤又收集了后来的作品,分别编了《回文类聚补遗》和《回文类聚续编》。幸运的是现在还能找到这些书。一般认为出现最早的作品是西晋初年苏伯玉妻的盘中诗,最出名的则是南北朝时前秦苏蕙(若兰,窦滔妻)的璇玑图。由此可见女子的厉害,所以在下填了一首贺新郎为才女喝采。下面转贴一篇有关文章共同好者参考回文诗 鉴赏回文,也写作“迴文”、“回纹”、“回环”。它是汉语特有的一种使用词序回环往复的修辞方法,文体上称之为“回文体”。唐代上官仪说,“诗有八对”,其七曰“回文对”,“情新因意得,意得逐情新”,用的就是这种措词方法。充分展示并利用了汉语以单音节语素为主和以语序为重要语法手段这两大特点,读来回环往复,绵延无尽,给人以荡气回肠,意兴盎然的美感。回文的形式在晋代以后就很盛行,而且在多种文体中被采用。人们用这种手法造句、写诗、填词、度曲,便分别称为回文,文诗,回文词和回文曲。虽然不乏游戏之作,却也颇见遣词造句的功力。

回文诗是一种按一定法则将字词排列成文,回环往复都能诵读的诗。这种诗的形式变化无穷,非常活泼。能上下颠倒读,能顺读倒读,能斜读,能交互读。只要循着规律读,都能读成优美的诗篇。正如清人朱存孝说的:“诗体不一,而回文优异。”

回文诗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一种较为独特的体裁。回文诗据唐代吴兢《乐府古题要解》的释义是:“回文诗,回复读之,皆歌而成文也。”

回文诗在创作手法上,突出地继承了诗反复咏叹的艺术特色,来达到其“言志述事”的目的,产生强烈的回环叠咏的艺术效果。有人曾把回文诗当成一种文字游戏,实际上,这是对回文诗的误解。刘坡公《学诗百法》言:“回文诗反复成章,钩心斗角,不得以小道而轻之。”

回文诗的创作由来以久。现在可见到的回文诗,以苏伯玉妻《盘中诗》为最早.。「旧说以温峤和苏蕙诗为最早,实为谬误。温峤为东晋元帝(317-320)时人;苏蕙为苻秦时人(公元351年苻秦建国);苏伯玉妻为西晋初年人;故应以苏伯玉妻为最早。」

自西晋以来,历代诗家争相仿效,在回文诗的创作上各擅胜场,名领风骚。如庚信、白居易、王安石、苏轼、黄庭坚、秦观、高启、汤显祖等,均有回文诗传世。经过历代诗人的开发与创新,回文诗出现了千姿百态的形式:有连环回文体、藏头拆字体、叠字回文体、借字回文体、诗词双回文体等等。

前秦妇女苏若兰,武功(今陕西人)人,是秦州刺史窦滔的妻子。若兰知识广博,仪容秀丽,谦默自守,不求显耀,深得丈夫窦滔敬重。

窦滔有个宠姬名叫赵阳台,若兰十分嫉妒,每每相见,总免不了一番嘲讽,窦滔常常为此遗憾,心中十分不快。一次,窦滔到襄阳做官,若兰不肯与他同往,他就带着赵阳台去赴任,渐渐和若兰断了音言。若兰十分悔恨,于是费尽心机,织成一块八寸见方的五色锦缎,用文字织成回文诗,这便是有名的《璇玑图》。

此图八百多字,无论反读,横读,斜读,交互读,退一字读,迭一字读,均可成诗。可以读得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诗一千多首,才情之妙,贯古超今。织者的悲欢忧乐,忠愤感激,好贤厌恶,跃然纸上。

若兰派人把织好的锦图送到襄阳,窦滔读后十分惭愧,深感对不起爱妻若兰。于是幡然醒悟,当即打发赵阳台返回关中。并用隆重的礼仪,把苏若兰接到襄阳,自此以后,夫妻更加恩爱。


琴清流楚激弦商秦曲发声悲摧藏音和咏思惟空堂心忧增慕怀惨伤仁
芳廊东步阶西游王姿淑窈窕伯邵南周风兴自后妃荒经离所怀叹嗟智
兰休桃林阴翳桑怀归思广河女卫郑楚樊厉节中闱淫遐旷路伤中情怀
凋翔飞燕巢双鸠土迤逶路遐志咏歌长叹不能奋飞妄清帏房君无家德
茂流泉清水激扬眷颀其人硕兴齐商双发歌我衮衣想华饰容朗镜明圣
熙长君思悲好仇旧蕤葳桀翠荣曜流华观冶容为谁感英曜珠光纷葩虞
阳愁叹发容摧伤乡悲情我感伤情征宫羽同声相追所多思感谁为荣唐
春方殊离仁君荣身苦惟艰生患多殷忧缠情将如何钦苍穹誓终笃志贞
墙禽心滨均深身加怀忧是婴藻文繁虎龙宁自感思岑形荧城荣明庭妙
面伯改汉物日我兼思何漫漫荣曜华雕旌孜孜伤情幽未犹倾苟难闱显
殊在者之品润乎愁苦艰是丁丽壮观饰容侧君在时岩在炎在不受乱华
意诚惑步育浸集悴我生何冤充颜曜绣衣梦想劳形峻慎盛戒义消作重
感故昵飘施愆殃少章时桑诗端无终始诗仁颜贞寒嵯深兴后姬源人荣
故遗亲飘生思愆精徽盛医风比平始璇情贤丧物岁峨虑渐孽班祸谗章
新旧闻离天罪辜神恨昭盛兴作苏心玑明别改知识深微至嬖女因奸臣
霜废远微地积何遐微业孟鹿丽氏诗图显行华终凋渊察大赵婕所佞贤
水故离隔德怨因幽元倾宣鸣辞理兴义怨士容始松重远伐氏好恃凶惟
齐君殊乔贵其备旷悼思伤怀日往感年衰念是旧愆涯祸用飞辞恣害圣
洁子我木平根当远叹水感悲思忧远劳情谁为独居经在昭燕辇极我配
志惟同谁均难苦离戚戚情哀慕岁殊叹时贱女怀欢网防青实汉骄忠英
清新衾阴匀寻辛凤知我者谁世异浮寄倾鄙贱何如罗萌青生成盈贞皇
纯贞志一专所当麟沙流颓逝异浮沉华英翳曜潜阳林西昭景薄榆桑伦
望微精感通明神龙驰若然倏逝惟时年殊白日西移光滋愚谗漫顽凶匹
谁云浮寄身轻飞昭亏不盈无倏必盛有衰无日不陂流蒙谦退休孝慈离
思辉光饬桀殊文德离忠体一达心意志殊愤激何施电疑危远家和雍飘
想群离散妾孤遗怀仪容仰俯荣华丽饰身将无谁为逝容节敦贞淑思浮
怀悲哀声殊乖分圣赀何情忧感惟哀志节上通神祇推持所贞记自恭江
所春伤应翔雁归皇辞成者作体下遗葑菲采者无差生从是敬孝为基湘
亲刚柔有女为贱人房幽处己悯微身长路悲旷感生民梁山殊塞隔河津

《璇玑图》,除正中央之「心」字为后人所加外,原诗共八百四十字,纵横各二十九字,方阵纵、横、斜、交互、正、反读或退一字、迭一字读均可成诗,诗有三、四、五、六、七言不等,目前统计约可组成七千九百五十八首诗。例如从最右侧直行开始,随文势折返,可发现右上角红色区块外围顺时针读为「仁智怀德圣虞唐,贞志笃终誓穹苍,钦所感想妄淫荒,心忧增慕怀惨伤」,而原诗若以逆时针方向读则变为「伤惨怀慕增忧心,荒淫妄想感所钦,苍穹誓终笃志真,唐虞圣德怀情伤」,堪称回文诗中之千古力作!

很眼花缭乱是不是?这里摘出一首来.

《回文旋图诗》
开篷一棹远溪流,走上烟花踏径游。来客仙亭闲伴鹤,泛舟渔浦满飞鸥。
台映碧泉寒井冷,月明孤寺古林幽。回望四山观落日,偎林傍水绿悠悠。

可倒读为:
悠悠绿水傍林偎,日落观山四望回。幽林古寺孤明月,冷井寒泉碧映台。
鸥飞满浦渔舟泛,鹤伴闲亭仙客来。游径踏花烟上走,流溪远棹一篷开。

文学史上第一个作回文诗的是谁?朱存孝在《回文类聚.序》中说,“自苏伯玉妻《盘中诗》为肇端,窦滔妻作《璇玑图》而大备”。《盘中诗》是否就是“肇端”,说法尚且不一,但说回文诗因《璇玑图》而“大备”,却是古今文人公认的事实。

《赏花》由来——苏小妹遥寄回环诗

六月的一天下午,苏小妹与长兄苏东坡正荡舟湖上,欣赏那无边景致,忽然有人呈上苏小妹丈夫秦少游捎来的一封书信。打开一看,原来是一首别出心裁的回环诗:

苏小妹看罢微微一笑,立即省悟出其中的奥秘,读出了这首叠字回文诗:


静思伊久阻归期,

久阻归期忆别离;

忆别离时闻漏转,

时闻漏转静思伊。

苏小妹被丈夫的一片痴情深深感到动,心中荡起无限相思之情。面对一望无际的西湖美景,便仿少游诗体,也作了一首回环诗,遥寄远方的亲人:

采莲人在绿杨津,
在绿杨津一阕新;
一阕新歌声漱玉,
歌声漱玉采莲人。

苏东坡在一旁深为小妹的过人才智暗暗高兴,他也不甘寂寞,略加沉吟,便提笔写了如下一首:

赏花归去马如飞,
去马如飞酒力微;
酒力微醒时已暮,
醒时已暮赏花归。

苏氏兄妹也派人将他们的诗作送与秦少游。
同上面的《赏花》有统一格式的又两篇,感觉也很不错

其一、《赞园》
“园丁栽植树成材筑玉台高优质木”

园丁栽植树成材,
植树成材筑玉台。
筑玉台高优质木,
高优质木园丁栽。

其二、明末浙江才女吴绛雪《四时山水诗》:

莺啼岸柳弄春晴夜月明,

香莲碧水动风凉夏日长,

秋江楚雁宿沙洲浅水流,

红炉透炭炙寒风御隆冬。

春 景 诗 (莺啼岸柳弄春晴夜月明)

莺啼岸柳弄春晴,
柳弄春晴夜月明。
明月夜晴春弄柳,
晴春弄柳岸啼莺。

夏 景 诗 (香莲碧水动风凉夏日长)

香莲碧水动风凉,
水动风凉夏日长。
长日夏凉风动水,
凉风动水碧莲香。

秋 景 诗 (秋江楚雁宿沙洲浅水流)

秋江楚雁宿沙洲,
雁宿沙洲浅水流。
流水浅洲沙宿雁,
洲沙宿雁楚江秋。

冬 景 诗 (红炉透炭炙寒风御隆冬)

红炉透炭炙寒风,
炭炙寒风御隆冬。
冬隆御风寒炙炭,
风寒炙炭透炉红。

除了上面的格式,另付几首其它格式的回文诗,也别有韵味.

一、广东高州县观山寺壁上刻有一回文诗:

悠悠绿水傍林偎,

日落观山四望回。

幽林古寺孤明月,

冷井寒泉碧映台。

鸥飞满浦渔舟泛,

鹤伴闲亭仙客来。

游径踏花烟上走,

流溪远棹一篷开。

倒读诗如下:

开篷一棹远溪流,

走上烟花踏径游。

来客仙亭闲伴鹤,

泛舟渔浦满飞鸥。

台映碧泉寒井冷,

月明孤寺古林幽。

回望四山观落日,

偎林傍水绿悠悠。

二、宋代李禺有回文诗《两相思》:

思妻诗

枯眼望遥山隔水,

往来曾见几心知?

壶空怕酌一杯酒,

笔下难成和韵诗。

途路阳人离别久,

讯音无雁寄回迟。

孤灯夜守长寥寂,

夫忆妻兮父忆儿。

思夫诗

儿忆父兮妻忆夫,

寂寥长守夜灯孤。

迟回寄雁无音讯,

久别离人阳路途。

诗韵和成难下笔,

酒杯一酌怕空壶。

知心几见曾往来,

水隔山遥望眼枯。

三、湖北咸丰县有一首《万柳堤即景》回文诗:

春城一色柳垂新,

色柳垂新自爱人。

人爱自新垂柳色,

新垂柳色一城春。

四、津人曹鸿年也有一首回文诗:

寒风晓日映沙滩,

日映沙滩竹报安。

安报竹滩沙映日,

滩沙映日晓风寒。

五、清代诗人李*《春闺》诗:

垂帘画阁画帘垂,

谁系怀思怀系谁?

影弄花枝花弄影,

丝牵柳线柳牵丝。

脸波横泪横波脸,

眉黛浓愁浓黛眉。

永夜寒灯寒灯夜,
期归梦还梦归期。

回文诗中最有名的是宋代李禺写的《夫妻互忆回文诗》。
夫妻相思
宋朝.李禺
夫想妻(顺读) 妻想夫(倒读)
枯眼望遥山隔水, 儿忆父兮妻忆夫,
往来曾见几心知。 寂寥长守夜灯孤。
壶空怕酌一杯酒, 迟回寄雁无音讯,
笔下难成和韵诗。 久别离人阻路途。
途路阻人离别久, 诗韵和成难下笔,
讯音无雁寄回迟。 酒杯一酌怕空壶。
孤灯夜守长寥寂, 知心几见曾来往,
夫忆妻兮父忆儿。 水隔山遥望眼枯。

在中国诗歌发展流变中,正统诗体之外,别有杂体诗旁逸斜出潜滋暗长。所谓杂体诗,《辞海》说:“诗体中的一种,多从字形、句法、排列、声律或押韵等方面别出心裁,带有文字游戏的性质。如离合诗,回文诗、辘轳诗等。”宋严羽《沧浪诗话.文体》中亦有类似论述:“论杂体,则有……盘中、回文、反覆、离合,虽不关诗之轻重,其体制亦左,至于建除、字谜、人名、卦名、数名、药名、州名之诗,只成戏谑,不足法也。”《辞海》与《沧浪诗话》虽都承认杂体诗为一种形式上独特的别类诗体,但评价均不高,认为是文字游戏。然而,历览各代诗歌,却多有诗家于杂体诗中逞才炫技,各擅胜场,各领风骚。其中既有大诗人,也有硕学鸿儒,山野隐士,闺中思妇,甚至帝王。如前秦苏蕙(若兰)的《璇玑图》,南朝梁简文帝萧纲的药名诗、州名诗、卦名诗、回文诗,唐元稹、白居易的回文诗,宋王安石的人名诗,苏轼的回文诗、图画诗,黄庭坚的同旁诗、八音诗,连理学大师朱熹亦写回文诗,明高启、汤显祖亦为之,清词人纳兰容若、女诗人吴绛雪的回文诗……直到现代冰心与梅贻琦还合写过宝塔诗。如此多的诗家嗜好杂体诗,恐怕仅用“游戏笔墨”一语定其性未免太武断了吧!还是刘坡公《学诗百法》所言公允:“回文诗反复成章,钩心斗角,不得以小道而轻之。”

  在杂体诗中,回文诗是颇负盛名的一类。回文诗,据唐代吴兢《乐府古题要解》的释义是:“回文诗,回复读之,皆歌而成文也。”回文,也写作“迴文”、“回纹”、“回环”。它是一种使用词序回环往复的修辞方法。用此法于诗,谓之回文诗;用于词,谓之回文词。因词亦为诗,下面统称回文诗。自西晋以降,历代多有回文诗传世。

  谈到回文诗,就不能不提苏伯玉妻的《盘中诗》与窦滔妻的《璇玑图》,前者乃发轫,后者臻巅峰。《回文类聚序》云:“诗体不一,而回文尤异。自苏伯玉妻《盘中诗》为肇端,窦滔妻作《璇玑图》而大备。”

  据说汉代苏伯玉的妻子因丈夫外出久不归家,思夫心切,就把诗词写在盘中寄给他,因名《盘中诗》。该诗作法,屈曲成文,从中央以周四角:“山树高,鸟鸣悲。泉水深,出鲤鱼,鲤鱼肥,空仓雀,常苦悲,吏人妇,会夫稀,……”诗意宛转回环,愁思殷殷,不可仅以文字游戏视之。但此诗属非典型回文诗--不能倒读,故只能说是“肇端”。

  最负盛名的回文诗当属前秦窦滔的妻子苏蕙(若兰)的《织锦璇玑图》。关于此诗由来,已敷衍成佳话。苏若兰知识广博,仪容秀丽,谦默自守,不求显耀,深得丈夫窦滔敬重。窦滔有个宠姬名叫赵阳台,若兰十分嫉妒,窦滔颇不快。一次,窦滔到襄阳做官,他就带着赵阳台去赴任,渐渐和若兰断了音言。若兰十分悔恨,于是费尽心机,织成一块八寸见方的五色锦缎,用文字织成回文诗,这便是有名的《璇玑图》。此图以841字排成纵横各为29字的方图,八百多字,无论反读,横读,斜读,交互读,退一字读,迭一字读,均可成诗。可以读得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诗等,得诗3752首,才情高妙,至矣尽矣,蔑以加矣,令人叹为观止。该诗非徒有形式,也淋漓尽致地抒写了若兰内心的悲欢苦乐。若兰派人把织好的锦图送到襄阳,窦滔大惭,深感负爱妻若兰,当即遣回赵阳台,盛礼迎苏若兰到襄阳,历此风波,夫妻更加恩爱。《璇玑图》深得女皇武则天的褒扬,亲自撰文,誉其“纵横反覆,皆为文章(诗),其文点画无缺,才情之妙,超今迈古。”历史学家范文澜称这是“确评”。

  经过历代诗人的潜心钻研追新骛奇,回文诗呈现出千姿百态的形式,如单句回文诗,双句回文诗,全篇回文诗,迭字回文诗、诗词双回文诗等。

  单句回文诗
  单句回文诗,是第二句在第一句顺读的基础上转为逆向组合。如苏轼的《菩萨蛮》:“峤南江浅红梅小,小梅红浅江南峤。窥我向疏篱,篱疏向我窥。老人行即到,到即行人老。离别惜残枝,枝残惜别离。”此诗欲抑先扬,前四句写乐景,缠绵柔丽,后四句写悲情,凄凄戚戚。诗中那位隔着小梅红的篱笆深情偷看的江南女子何等娇柔可爱!而别离的愁苦又是何等凄伤!清代大词人纳兰容若也有单句回文词《菩萨蛮》三首,其一云:雾窗寒对遥天暮,暮天遥对寒窗雾。花落正啼鸦,鸦啼正落花。裒罗垂影瘦,瘦影垂罗裒,风剪-丝红,红丝一剪风。” 以“寒窗雾”、“天暮”、“落花”、“啼鸦”、“裒罗”、“影瘦”、“-丝红”、“一剪风”等凄冷萧瑟的意象反复渲染,怎一个“愁”字了得!

  双句回文诗
  双句回文诗,其特点是每两句成一组,后两句是前两句的倒读,自始到终皆如此。如南朝梁简文帝萧纲的《咏雪》:“盐飞乱蝶舞,花落飘粉奁。奁粉飘落花,舞蝶乱飞盐。”以“飞盐、舞蝶、奁粉、落花”四个意象状写雪的洁白之色、轻盈之态,除奁粉外,其它三个意象词序颠倒,词性变化,偏正结构变为主谓结构,摹写物态由静转动,使得全诗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可谓佳妙。又如清代女诗人吴绛雪咏四季的双句回文诗,其《咏春》云:“莺啼岸柳弄春晴,柳弄春晴夜月明;明月夜晴春弄柳,晴春弄柳岸啼莺。”春夜月明,岸柳依依,丝丝弄碧,莺啼婉转,悠扬悦耳,好一派旖旎风光!

  全篇回文诗
  全篇回文诗,就是全诗中字句顺读、逆读均可,不仅都合韵律,且均有意味。此类回文诗颇多。宋朝李禺写了一首夫妻对答的《两相思》回文诗,十分有名。正读是夫致妻,极道思念家中妻儿之苦:“枯眼望遥山隔水,往来曾见几心知?壶空怕酌一杯酒,笔下难成和韵诗。途路阻人离别久,讯音无雁寄回迟。孤灯夜守长寥寂,夫忆妻兮父忆儿。”倒读,则变成妻致夫:“儿忆父兮妻忆夫,寂寥长守夜灯孤。迟回寄雁无音讯,久别离人阻路途。诗韵和成难下笔,酒杯一酌怕空壶。知心几见曾来往,水隔山遥望眼枯。”顺读倒读,作者的身分、语气、居地等等亦随之变化,均感情含蓄蕴藉,真切深沉。

  迭字回文诗
  迭字回文诗,就是回文中有叠字。这类诗有多种形式:一字重叠.二字重叠.三字重叠.四字重叠.....秦少游寄给东坡的“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 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就是四字重叠。上文提及的吴绛雪咏四季的双句回文诗,亦是四字重迭回文诗。每首仅用十个字迭出,却不失季节特色,俨然四帧意境优美的画卷:

  春:莺啼岸柳弄春晴夜月明。(莺啼岸柳弄春晴,柳弄春晴夜月明;明月夜晴春弄柳,晴春弄柳岸啼莺。)
  夏:香莲碧水动风凉夏日长。(香莲碧水动风凉,水动风凉夏日长;长日夏凉风动水,凉风动水碧莲香。)
  秋:秋江楚雁宿沙洲浅水流。(秋江楚雁宿沙洲,雁宿沙洲浅水流;流水浅洲沙宿雁,洲沙宿雁楚江秋。)
  冬:红炉透炭炙寒风御隆冬。(红炉透炭炙寒风,炭炙寒风御隆冬;冬隆御风寒炙炭,风寒炙炭透炉红。)

  诗词双回文诗
  诗词双回文诗,这是一种令人拍案叫绝的回文诗,诗倒读可以成词,词倒读可以成诗。互变的回文诗词,句法结构和押韵的平仄都要变,难度甚大,颇显诗人才情。清代才女张芬写过一首回文诗词,作律诗看,尚佳,倒读成词,则更妙。正读是七律:

  明窗半掩小庭幽,夜静灯残未得留。
  风冷结阴寒落叶,别离长倚望高楼。
  迟迟月影移斜竹,叠叠诗余赋旅愁。
  将欲断肠随断梦,雁飞连阵几声秋。

  反读,则是《虞美人》词:“秋声几阵连飞雁,梦断随肠断。欲将愁旅赋余诗,叠叠竹斜,移影月迟迟。楼高望倚长离别,叶落寒阴结。冷风留得未残灯,静夜幽庭。小掩半窗明。”
  
清代朱杏孙有一首《虞美人》词,尤其难能可贵。词本身是回文,同时又能标点为七言律诗,亦可倒读。词云:“孤楼倚梦寒灯隔,细雨梧窗逼。冷风珠露扑钗虫,络索玉环,圆鬓凤玲珑。肤凝薄粉残妆悄,影对疏栏小。院空芜绿引香浓,冉冉近黄昏,月映帘红。”倒读也是调寄《虞美人》,但韵脚变了:“红帘映月昏黄近,冉冉浓香引。绿芜空院小栏疏,对影悄妆,残粉薄凝肤。 珑玲凤鬓圆环玉,索络虫钗扑。露珠风冷逼窗梧,雨细隔灯,寒梦倚楼孤。”

  此词重新标点,乃一首七律:
  孤楼倚梦寒灯隔,细雨梧窗逼冷风。
  珠露扑钗虫络索,玉环圆鬓凤玲珑。
  肤凝薄粉残妆悄,影对疏栏小院空。
  芜绿引香浓冉冉,近黄昏月映帘红。
  倒读则为:
  红帘映月昏黄近,冉冉浓香引绿芜。
  空院小栏疏对影,悄妆残粉薄凝肤。
  珑玲凤鬓圆环玉,索络虫钗扑露珠。
  风冷逼窗梧雨细,隔灯寒梦倚楼孤。
  

  在中国文学史上,回文诗包括其它杂体诗不登大雅之堂,专家学者往往非议之,卑视之,在撰述文学史时,常常有意无意地忽视其存在,淡化之,甚至只字不提。其实,在正统诗体如五言、七言律诗及绝句的确立过程中,它们也功不可没。正是诗人们长期地广泛探索创新各种诗体,总结成败得失,才使得正统诗体脱颖而出。我想,对于充分展示汉语神奇组合功能的杂体诗,仅从形式探索的角度言,也是有其价值的。何况杂体诗又岂止形式哉!同样可以叙事、状物、抒情、言志。观百年新诗发展,自 由诗盛行,诗体未定,可戏谓之新诗的杂体时代,倘若诗人们多方突进,锐意创新,或有新诗的典型诗体横空出世。其实,新月派的新格律诗、冯至的十四行诗就是不错的尝试,惜其后继乏人,终未蔚为大观。

©2007 Baidu

《 苏氏惠若兰织锦回文璇玑图》
作者: sarling 发表日期: 2006-06-28 20:55

琴清流楚激弦商秦由发声悲摧藏音和咏思惟空堂心忧增慕怀惨伤仁
芳廊东步阶西游王姿淑窕窈伯邵南周风兴自后妃荒经离所怀叹嗟智
兰休桃林阴翳桑怀归思广河女卫郑楚樊厉节中闱淫遐旷路伤中情怀
凋翔飞燕巢双鸠土迤逶路遐志咏歌长叹不能奋飞妄清帏房君无家德
茂流泉情水激扬眷颀其人硕兴齐商双发歌我衮衣想华饰容朗镜明圣
熙长君思悲好仇旧蕤葳粲翠荣曜流华观冶容为谁感英曜珠光纷葩虞
阳愁叹发容摧伤乡悲情我感伤情徵宫羽同声相追所多思感谁为荣唐
春方殊离仁君荣身苦惟艰生患多殷忧缠情将如何钦苍誓穹终笃志贞
墙禽心滨均深身加怀忧是婴藻文繁虎龙宁自感思岑形荧城荣明庭妙
面伯改汉物日我愁思何漫漫荣曜华雕颀孜孜伤情幽未犹倾苟难闱显
殊在者之品润乎兼苦艰是丁丽状观饰容侧君在时岩在炎在不受乱华
意诚惑步育浸集悴我生何冤充颜曜绣衣梦想劳形峻慎盛戒义消作重
感故昵飘施愆殃少章时桑诗端无终始诗仁颜贞寒嵯深兴后姬源人荣
故遗亲飘生思愆精徽盛翳风比平始璇情贤丧物岁峨虑渐孽班祸谗章
新旧闻离天罪辜神恨昭感兴作苏心玑明别改知识深微至嬖女因奸臣
霜废远微地积何遐微业孟鹿丽氏诗图显行华终凋渊察大赵婕所佞贤
冰故离隔德怨因幽元倾宣鸣辞理兴义怨士容始松重远伐氏妤恃凶惟
齐君殊乔贵其备旷悼思伤怀日往感年衰念是旧愆涯祸用飞辞姿害圣
洁子我木平根尝远叹永感悲思忧远劳情谁为独居经在昭燕辇极我配
志惟同谁均难苦离戚戚情哀慕岁殊叹时贱女怀叹网防青实汉骄忠英
清新衾阴匀寻辛凤知我者谁世异浮奇倾鄙贱何如罗萌青生成盈贞皇
纯贞志一专所当麟沙流颓逝异浮沉华英翳曜潜阳林西昭景薄榆桑伦
望微精感通明神龙驰若然倏逝惟时年殊白日西移光滋愚谗漫顽凶匹
谁云浮寄身轻飞昭亏不盈无倏必盛有衰无日不陂流蒙谦退休孝慈离
思辉光饬粲殊文德离忠体一违心意志殊愤激何施电疑危远家和雍飘
想群离散妾孤遗怀仪容仰俯荣华丽饰身将与谁为逝容节敦贞淑思浮
怀悲哀声殊乖分圣赀何情忧感惟哀志节上通神祗推持所贞记自恭江
所春伤应翔雁归皇辞成者作体下遗葑菲采者无差生从是敬孝为基湘
亲刚柔有女为贱人房幽处己悯微身长路悲旷感生民梁山殊塞隔河津

苏蕙的《璇玑图》被认为是回文诗的集大成之作,历代解读、模仿它的不乏其人。本文以民间文艺学的眼光,对有关它的民间传说、文献记载、历代文人的题咏加以考察,来探求其文化意蕴。

关键词:《璇玑图》;民间传说;文献记载;文化意蕴

回文诗是浩瀚的中国文化长河里一枝独特的奇葩,这一体裁首创于妇女,又完备于妇女,朱存孝《回文类聚序》云:“自苏伯玉妻《盘中诗》为肇端,窦滔妻作《璇玑图》而大备。”千百年来,《璇玑图》以奇巧多变、文彩斐然而引起诸多文人的兴趣,人们对它加以解读、玩味,并创作了大量有关它的作品。本文拟从民间文艺学的角度对《璇玑图》的民间传说、《璇玑图》的文献记载、《璇玑图》的影响等三方面来加以考察。

一 璇玑图的秦陇民间传说

1.璇玑图的天水民间传说

天水市西关务农巷东端和育生巷南端交界处,从东起南北走向的第二条小巷叫二郎巷,相传是前秦才女苏若兰织璇玑图的地方。在1949年前这个巷口还有一座牌楼,悬有内外各书“古织锦台”和“晋窦滔里”的两匾,两边则悬挂一幅对联:“莺花古巷秦州陌,云是苏娘旧时宅”。这是清代诗人杨蓉裳古风中的句子,是他凭吊这一古迹之作。可惜后来拆除门楼时,匾联全部被毁,织锦台旧址也荡然无存。

在天水民间至今仍流传着苏若兰巧织璇玑图的传说。相传窦滔早在东晋时即任秦州刺史。苻坚攻占秦州后,闻知窦滔深为百姓拥戴,为安抚民心,便委任窦滔为秦州刺史。但窦滔毕竟是前朝之臣,苻坚总有些放心不下。几个曾被窦滔申斥过的下属便趁机联名诬告窦滔密谋造反(另一说是“忤上”),秦王苻坚下令将窦滔抄没家产,并将他发配至沙州(今敦煌)服苦役。过了七八年,窦滔依然杳无音信。苏若兰对丈夫的思念与日俱增,但也无可奈何,便将无限情思写成一首首诗文,并按一定的规律排列起来,然后用五彩丝线绣在锦帕之上:

去日深山当量妻夫归早咐真思又
公雀同初叫寡思回妇嘱不身情贵
阳婆结夫配早织垂时恩上何米语
侣发年夫与锦归去双少深柴夫谁
好伴奴迈回要凄可寒泪中久料我
岂赦寻文身孤本衣怜家上至别月
早知朝能受靠野归想天今枕日离
子天冷淡尚鹤谁更不久地同鸯鸳

这就是迄今仍流传在天水民间的通俗《回文图诗》。诗图排列纵14行,横8行。起止二字在横首行正中。读法只能依行字斜横回环吟诵,不能倒文回读。虽然格调俗浅,但韵味凄婉,切中情理。天水妇孺皆能琅琅上口。至今,天水市的一些工艺品摊点仍然有“回文诗帕”的小工艺品出售。

苏若兰织了一幅又一幅,托人上街叫卖,“璇玑图”遂传布开来。开始时人们茫然不解,后来有人从第一行“夫”字开始,向右下方斜着念,再按网状顺序转念下去,一左一右,一上一下,至第一行“妻”字止,居然读成了一首十六行的七言诗:

夫妇恩深久别离,鸳鸯枕上泪双垂。
思量当初结发好,岂知冷淡受孤凄。
去时嘱咐真情语,谁料至今久不归。
本要与夫同日去,公婆年迈身靠谁?
更想家中柴米贵,又思身上少寒衣。
野鹤尚能寻伴侣,阳雀深山早叫归。
可怜天地同日月,我夫何不早归回?
织锦回文朝天子,早赦奴夫配寡妻。

诗谜解开,人人称奇,争相购买。而秦王苻坚正因窦滔被解职后,秦州政务混乱,百姓纷纷为窦滔叫屈,怀疑所谓谋反乃子虚乌有;锦帕传至长安,苻坚派人调查,真相大白,立即赦免窦滔并官复原职。苏蕙夫妇始得团聚。

2. 璇玑图的扶风民间传说

在苏蕙的家乡武功和窦滔的家乡扶风也有关于璇玑图的传说。

当地老百姓传说,若兰容貌秀丽,自小聪颖过人,三岁学画,四岁作诗,五岁抚琴,九岁便学会了织锦。十岁刚过,即可描龙绣凤。十六岁时随父进香法门寺,巧遇弯弓射鸟的翩翩少年窦滔,两人一见钟情,不久结为连理。婚后相敬如宾,举案齐眉。窦滔任秦州刺史时因“忤旨”而被流放流沙。两人依依惜别。时日已久,若兰思夫心切,织锦回文,遥寄情思。

据当地地方志等资料记载,在法门寺西北的法门镇,有一座矗立的照壁,中央是一块青石板,上刻一个纵横各29字合为841字的文字方阵。当地百姓为了纪念苏若兰,将位于法门寺塔西侧的巷子改名织锦巷。明神宗万历十八年(1590年),当地人民为了纪念苏蕙创作织锦回文诗,在巷北城门上方镶嵌上砖刻的“西望绫坑”四个大字和“苏氏安机处”五个小字,离城门约十多米处还建立了一座照壁,照壁上有砖刻“武镇秦国”四个大字和“安南将军遗址”六个小字。可惜这些遗迹解放后被毁。当地人称作洗锦池的缭绫坑,在织锦巷北城门外西侧百余米处,据说是苏蕙织锦时洗锦的地方,现在已变成一块低凹的庄稼地。

与织锦台相关的遗迹是窦滔墓。窦滔墓位于扶风县城门外漆水河东岸周秦坡村南。这座墓解放后平整土地时被毁,清乾隆时陕西巡抚毕沅书写的“前秦安南将军窦滔墓”石碑也被埋于地下,只露碑头在地面。1983年宝鸡市政府在原地恢复了墓堆,并把石碑周围的土挖开,露出了碑身,同时在原石碑旁加立了书有“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窦滔墓”的水泥碑。

窦滔苏若兰夫妇离合悲欢曲折感人的爱情故事影响十分深远。周原一带,甚至关中西部各县,男女青年结婚,女方要织许多三色以上的花手帕,赠送给新郎的亲友,用意在于警惕男方不要三心二意,爱情要专一。此事已经形成了传统的地方婚姻礼俗。现在女方已不用土法织手帕了,多购买机织巾。

与天水民间传说相比,扶风民间传说内容更丰富,情节更生动,细节更具体,遗迹也更多。这体现了家乡人民对苏蕙的深厚感情。

二 《璇玑图》的民间传说与文献记载比较

有关苏蕙与《璇玑图》的记载现在所知最早是在《十六国春秋·前秦录》中,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认为此书“旧本题魏崔鸿撰,实则明嘉兴屠乔孙项琳之伪本也。”《太平御览》卷五二0引《十六国春秋·前秦录》“秦州刺史窦滔妻……有才学,织锦制回文诗以赎夫罪”,《十六国春秋》既有伪书之嫌,则“赎夫罪”之说也未必成立。唐李冗《独异记》卷下“窦滔久戍,其妻苏氏能词,织锦为回文诗,叙离间阻隔之意以寄之”与《晋书》较吻合。下面仅以流传最广的两则资料来加以考察。

1.《晋书》的记载

据《晋书·列女传》云:“窦滔妻苏氏,始平人也,名蕙,字若兰。善属文。滔,苻坚时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滔。宛转循环以读之,词甚凄婉,凡八百四十字,文多不录。”

作为史书自然要求行文严谨朴实,事实确凿可靠,作者也不可能以动人的笔墨极尽煽情之能事,去记录那些捕风捉影的事情。但民间文艺家们却以天才的创造力,将其化为生动感人的口头传说,并长期流传。在这里很可能是一个民间传说与史书互动的过程:璇玑图的传说在民间广为流传,然后被《晋书》的作者采纳;反过来,《晋书》又持久的影响了民间传说,使其保持了故事的基本形态。看来这个结论是成立的,我们来作一个比较

天水民间传说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情节:
⑴窦滔吏治严明,颇有政声
⑵小人诬陷,窦滔被贬
⑶分离日久,苏蕙织锦回文,寄托情思,
⑷璇玑图广为流传,诗谜解开,夫妻团聚

扶风民间传说大致可分为五个情节:
⑴苏蕙的多样才情与曼妙的少女时代
⑵一见钟情的传奇爱情故事与幸福美满的婚姻
⑶窦滔因“忤旨”被流放流沙
⑷痛苦缠绵的夫妻分离
⑸织锦回文,遥寄相思

《晋书·列女传》中与秦陇民间传说相同的只有窦滔被贬和苏蕙织锦寄相思的情节,而没有窦滔受拥戴的情节,没有记载他获罪的原因,没有他们浪漫的爱情故事,也没有大团圆的结局。显而易见,民间传说比史书生动丰富,前因后果都交代的很清楚,尤其大团圆的结局更是民间文学的特质之一,“即使是悲剧,最终也必得在那个惨痛的结局后面添上一个较能让人接受的尾巴,用它来体现人民的愿望,正义的必胜,鼓舞人民前进。”

当然,扶风传说与天水传说在细节上有很大的不同,尤其是苏蕙婚前婚后生活的细节性猜想,是富有唯美主义浪漫气息的,这也是民间文学的特质之一。

秦陇民间传说与《晋书》基本吻合,其说法是可信的。“织锦回文朝天子,早赦奴夫配寡妻”的“赦”字很关键,只有皇帝才能下诏“赦免”,而“朝天子”更有力的说明织锦的目的是讽喻最高统治者,希望皇上网开一面,让他们夫妻早日团聚,以慰相思之苦。

当然,《晋书》记载璇玑图为840字,而天水流传的通俗回文诗为112字,其真伪待考。

2.武则天《苏氏织锦回文记》的记载

由于《苏氏织锦回文记》原文较长,为方便论述,下面对其主要情节作一概括。
⑴苏蕙是武道质第三女,识知精明,仪容秀丽,16岁时嫁于窦滔,“滔甚敬之”
⑵窦滔是名门之后,风度翩翩,文武双全,任秦州刺史时 “以忤旨谪戍敦煌”,后苻坚为攻克襄阳而“拜安南将军”, 留镇襄阳
⑶苏氏“颇伤嫉妒”,与能歌善舞的窦滔宠姬赵阳台互揭短长,“滔益忿苏氏”
⑷滔镇襄阳, 携阳台前往,“绝苏氏音问”, “苏氏时年二十一”
⑸“苏氏悔恨自伤,因为回文……名《璇玑图》”,“滔览之,感其妙绝,因送阳台之关中,而具车从礼迎苏氏,归于汉南,恩好愈重”

我们将这五点与秦陇民间传说加以对比,会发现一些新增的情节:对窦滔的描述明显增多,而且家世清楚;窦滔有了新欢赵阳台,苏赵争风吃醋导致苏蕙与丈夫感情疏离;苏窦分离有两次;璇玑图乃“悔恨自伤”之作。还有两点值得注意:第一,窦滔的形象不再是模糊的,隐藏在故事背后的,而是直接参与故事的进程,并且起着重要的作用;第二,另外一种大团圆的结局,“送阳台之关中,而具车从礼迎苏氏”,是妻对妾的胜利,苏蕙与丈夫的大团圆有一个浓重的阴影,她的幸福与团圆是以另一个女人的辛酸与分离为背景的。显然,窦滔的行为是受到人们赞许的,让我们比较一下元稹《莺莺传》故事张生对莺莺始乱终弃,但作者却赞扬他是“善补过者” ,武则天也对窦滔的做法大加赞赏“美连波之悔过”。这里显然是男权思想的标准。

这些新增的情节极具民间传说的性质,说明这个故事一直在民间口头流传。《晋书》修撰于贞观二十年至贞观二十二年(646年-648年),历时三年,参编者达21人,主要撰者为唐代的房玄龄等人,房玄龄的生活时代为579年至648年,而《苏氏织锦回文记》文末标明“如意元年”,即公元692年,则《晋书》的成书年代比武则天文早将近半个世纪。如果武则天文不是伪作,那么除了史学传统与文学传统的区别之外,可以肯定,在唐代,这个故事就已经有不同的异文流传。

武则天《苏氏织锦回文记》最早见于《文苑英华》,而《文苑英华》成书于宋初,但在新旧唐书中均未收此文。历来学者们对其真伪就有争议。明代康万民撰《璇玑图诗读法》也认为“诗真而序伪”。史载苻坚时镇守襄阳的是梁成,“(太元)四年春二月戊午,苻坚使其子丕攻陷襄阳,执南中朗将朱序”,“以其中垒梁成为南中朗将,都督荆扬州诸事……配兵一万镇襄阳”而没有载窦滔镇襄阳这事,另外窦滔在《晋书》中只有一处提到,还是附在《苏蕙传》中。


三 《璇玑图》的影响

璇玑图共二十九行,每行二十九字,共八百四十一字,无论左右、上下、里外、交互、退一字、叠一字、半段顺逆、旋回诵读,均能成七言、六言、五言、四言、三言等格式的诗文,上陈天道,下达人情,中稽物理,博引广譬,寄意深远,玄妙至极,堪称千古奇文。《诗薮》外编卷四云:“苏若兰璇玑诗,宛转反覆,相生不穷,古今诧为绝唱。”

苏蕙的回文织锦,奇巧绝伦,在后世产生的影响极大,流传甚广,其流传有四大特点。一是历代画家都喜欢画苏若兰。如宋李公麟就曾亲眼看到过六副唐画,画的就是织锦故事,且具有连贯性,好像连环画一样,他认为那就是回文诗图的“唐真本图”。

二是历代文人雅士都喜欢破译该图诗句,自《晋书》始,至唐有武则天、李白、李善、吕延己、张铣、吕向等,宋时有李公麟、苏东坡、黄庭坚、秦观、朱淑真等,直至明清时期,都有人研究璇玑图。宋代高僧起宗“因彩分图,因图分诗”,得诗3752首。明代经史学家康万民,苦研一生,撰下《璇玑图诗读法》一书,说明原图的字迹分为五色,用以区别三、五、七言诗体,后来传抄者都用墨书,无法分辨其体,给解读造成困难,他研究出了一套完整的阅读方法,分为正读、反读、起头读、逐步退一字读、倒数逐步退一字读、横读、斜读、四角读、中间辐射读、角读、相向读、相反读等十二种读法,“又于第三图内增立一图,并增读其诗至四千二百六首,合起宗所读共七千九百五十八首。”明代张之象《古诗类苑》卷九六、明代冯惟讷《古诗纪》卷三八也都有璇玑图的读法。当代学者李蔚则破译了14005首,为文坛增添了新的佳话。

三是许多诗人都歌咏过苏蕙,“璇玑图”也成为一个典故。南朝诗人江淹《别赋》云“织锦曲兮泣已尽,回文诗兮影独伤”;吴均《与柳恽相赠答诗六首》之第一首云“书织回文锦,无因寄陇头。思君甚琼树,不见方离忧”;梁元帝《寒闺诗》云:“乌鹊夜南飞,良人行未归。池水浮明月,寒风送捣衣。愿织回文锦,因君寄武威”;庾信《乌夜啼》云“弹琴蜀郡卓家女,织锦秦川窦氏妻。讵不自惊长落泪,到头啼乌恒夜啼”;周邦彦《三部乐》中有“回文近传锦字,道为君瘦损,是人都说”之句。从以上诗句可以看出,“织锦”之为典故已广为引用,苏蕙之才情与遭遇也引起了历代文人的叹惋。

李白有两首诗,是站在怜香惜玉的角度来写的,可谓洞悉若兰织锦时的酸辛:“黄鸟坐相悲,绿杨谁更攀;织锦心草草,挑灯泪斑斑。”(《闺情》)“黄云城边乌夜栖,归飞哑哑枝上啼。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停梭问人忆故夫,独宿空床泪如雨。”(《乌夜啼》)李白的第二首诗,贺知章一见便赞叹不已,此诗在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之前,已由唐人选入唐诗集中,并由书法家抄录,广为传播。

苏东坡有三首七绝:
春机满织回文锦,粉泪挥残露井桐。人远寄情书字小,柳丝低目晚庭空。
红笺短写空深恨,锦句新翻欲断肠。风叶落残惊梦蝶,戍边回雁寄情郎。
羞云敛惨伤春暮,细镂诗成织意深。头伴枕屏山掩恨,日昏尘暗玉窗琴。

宋代诗人黄庭坚《织锦璇玑图》“千诗织就回文锦,如此阳台暮雨何?亦自英灵苏蕙子,只无悔过窦连波”,似乎是在谴责窦滔的背弃行为,清代诗人王士祯《织锦巷》也为苏蕙叫屈:“慧绝璇玑手,当如弃置何?怜她苏蕙子,枉嫁窦连波。”

南宋女诗人朱淑真得到《璇玑图》,“坐卧观究,因悟璇玑之理,试以经纬求之,文果流畅”,并赞曰:“五采相宣,莹心眩目……亘古以来所未有也”。朱淑真《璇玑图记》亦记录了她得到《璇玑图》的缘由:“家君宦游浙西,好拾清玩,凡可人意者,虽重购不惜也。一日,家君宴郡倅衙,偶于壁间见是图,偿其值,得归遗予”。

元代书画家赵孟颓之妻管道升是江苏吴兴人,由于赵是祖籍天水的缘故,也以天水管氏自题,她以“天水管氏道升书并识于凝香阁”的跋文,现藏于伦敦大英博物馆。她“手写璇玑图诗,五色相间,笔法工绝”。

苏蕙故事还被创作成戏剧和小说。据说元代戏曲家关汉卿曾有《苏氏织锦回文》杂剧,可惜失传;明代无名氏有《织锦回文》传奇(见《五宫正始》);又明成化刻本《新刊耀目冠场擢奇风月锦囊》中亦收有《窦滔回文记》;署名“笠翁先生原本铁华山人重辑”的《合锦回文传》所演梁栋林与桑梦兰爱情故事即以《璇玑图》为关目;孔广林则有《璇玑图》杂剧;清代李汝珍在小说《镜花缘》第四十一回《观奇图喜遇佳文,述御旨欣逢盛典》中辑录《璇玑图》及武则天序文,并详细指出读法,为《璇玑图》的广泛流传作出了突出贡献。

四是自《璇玑图》后,历代文人学士争相创制回文诗词。宋桑世昌《回文类聚》收录了自魏晋至宋的回文诗共四卷,其中有秦观、苏轼、白居易、王融、陆龟蒙、王安石等人的作品,明代的汤显祖,清代人张淮、邱琼山、谢默卿等,也都写过多首回文诗。后来朱孝贤编了《回文类聚补遗》,朱向贤编了《回文类聚续编》,足见回文诗之盛。回文诗的创作在宋代达到高潮,大诗人苏轼就有多首回文诗流世,如前引七绝第一首,可倒读为“空庭晚日低丝柳,小字书情寄远人,桐井露残挥泪粉,锦文回织满机春。”回文诗创作如此之盛,但很少有能超过璇玑图的,桑世昌指出:“如璇玑一图非奇者乎?……女郎以锦心织成锦字,令千古骚流不能卒读,天才耶?仙才耶?虽仿其制直代不乏人,类不能出其规范。”

时至今日,回文诗仍存活于我们的生活中。如湛江德邻里有一回文联:我爱邻居邻爱我,鱼傍水活水傍鱼;景德镇出产的一种瓷壶上刻有“可以清心也”五个字,不论从哪个字读都可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在许多名胜古迹我们也能见到回文诗的踪迹,如湖北来凤县仙佛寺,山门前有一高约2米的青岩石刻,刻有一首回文诗:“花开菊白桂争妍,好景留人宜晚天;霞落潭中波漾影,纱笼树色月笼烟。”据说是一个名叫咸池昙的云游道人所作,可以倒读、顺读成四、五、六、七言的诗多首;梧州北山园观鲤亭有一联“鸣禽听耳悦,鲤跃视神怡”也是回文联,倒读境、情依旧。“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僧游云隐寺,寺隐云游僧”的民间传说更是流传甚广。

1600多年过去了,苏蕙和她的《璇玑图》不但存在于文人的案头作品里,而且还存活于老百姓的心里;不但没有被岁月的河流湮没,反而日渐饱满鲜活。她能够被主流文化和民间同时认同并有深远影响,这是非常奇特的。那是因为她的作品是用真情浇灌的,“纵横八寸”的锦帕之上一定浸满了她的血泪,李白“挑灯泪斑斑”之句可谓是其知音。《璇玑图》直到今天仍然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人们从各个角度对它加以研究。从伦理学出发,这体现了对爱情忠贞的道德要求;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也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如苏州丝绸博物馆查阅了大量史书,请教了众多专家、文人和书法家等,做了大量基础实验,反复改进,终于让《璇玑图》织锦回文诗再现人间,成为法门寺博物馆的收藏品和展示品;而从民间文学的艺术价值看来,它也是思想性和艺术性和谐统一,具有永久艺术魅力的作品,是我国优秀的古典文学遗产。通过对《璇玑图》的民间传说和影响的考察,我们可以发现民众对这位独特女性的亲昵和崇敬,她对世俗幸福生活的朴素追求也反映了秦陇文化背景下民间社会的文化性格。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