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500强:中国企业竞争力的忧患 zt



  7月12日,美国《财富》杂志公布了2007年度500强PK的结果。中国企业再次捷报频传:入围企业创纪录地达到了30家,其中内地22家,香港2家,台湾6家,比上一年增加了6家。而且,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中石化以1316.36亿美元的年营业收入,从去年的第23位升至第17位,成为500强中排名最高的中国企业,在亚洲则仅次于丰田汽车公司而稳坐第二把交椅。

  然而,每年看到这份名单,我难以兴奋起来,今年似乎更加沉重。《财富》1995年开始排名的时候,中国只有3个宝贝企业入围,十年多的时间,入围企业多了10倍,然而看看名单吧:中石化、国家电网、中石油、中国人寿、中移动、中国工商银行、中国电信……这些面孔在中国妇孺皆知,因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要么是垄断企业,要么和垄断企业沾亲带故。2005年,宝钢和上海汽车一举杀入了500强的时候,引起了很多的兴奋,因为他们似乎是竞争性行业,然而,汽车和钢铁可不是哪个人想搞就搞的。对于垄断,每一个中国人是有切身感受的。中石化杀入20强的主要原因不是其经营和公司治理的显著改善,而是涨价、涨价再涨价,虽然全球石油公司都在涨价,但考虑到中国两大石油寡头的所作所为,给人的刺激似乎连中国足球第一次冲出亚洲的力度都不如。

  500强大约占据了全球生产的40%、国际贸易的50%、国际技术贸易的60%和国际直接投资的90%,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是一个国家经济的“名片”。然而,如果以中国入围的这些垄断企业作为中国的经济名片,显然有点英雄气短,不是说他们实力不行,他们确实很强。然而,和欧美、日本的入围企业比,这些垄断企业不仅在管理、利润等方面不能和他们相提并论,更主要的,其江湖地位完全是依靠垄断而不是竞争取得的。如果说500强真能代表一个国家竞争力的话,那起码说明,我们还没有培养出哪怕一个完全在市场竞争中成长起来的企业巨头。在我们的制度环境下,茁壮成长的却是完全依靠垄断而生存的企业,这也许是为什么那么多国家不承认我们市场经济地位的原因吧。

  而且,这些垄断企业真的就能代表中国的经济名片?他们在某些领域的表现也许能回答这个简单的问题:论社会责任感,同样是《财富》杂志,其公布的“2006企业社会责任评估”排名,对64家世界级的企业在管理和承担社会责任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考量。排名第63位和第64位的中石油及国家电网公司,在榜单中位居后两名。最近,“中国制造”在美日等国家遇到的麻烦,有人认为是反华势力在妖魔化中国产品,但看看近年国内频发的食品、药品事故,以及原国家药监局局长郑筱萸被处决的事实,如将这一切完全斥之为“反华、设置贸易堡垒”,显然连中国人都不能认同。

  也许大家会担忧,这份名单似乎给了十多年来一直难产的《反垄断法》另一种解读:在全国人大紧锣密鼓进行《反垄断法》立法的时候,我们面对的垄断形势似乎并不容乐观。我真的担心,看到《财富》500强的结果,有人又要为垄断歌功颂德,大唱赞歌。国资委某领导不是石破天惊地指出过嘛,国有企业不存在垄断。那么,现在他可以理直气壮地说了,垄断有什么不好,垄断让多少中国企业杀入了500强,答卷真的令人陶醉:22家内地企业,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共有16家入围。新当选的中国五矿集团、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国远洋运输总公司,也是清一色的“国家队”。当《财富》500强里中国的垄断企业越来越多的时候,对《反垄断法》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对于名存实亡的“非公三十六条”等意在打破垄断的国策,又将会是何种的讽刺?

  改革开放20多年了,中国一直作为世界经济的明星而被津津乐道,然而说到企业的竞争力,《财富》500强与其说是中国企业的骄傲,不如说是中国企业反思的一面镜子,当一个国家杀入500强的清一色都是垄断或者官办企业的时候,我们没有任何喜悦的理由。那些胸怀壮志想杀入500强的联想、海尔们,那些生活在国企和外资夹缝中的民营企业华为们,当你们看着一个一个的垄断企业顺利实现了500强的梦想,而你们却一年一年铩羽而归,被挡在《财富》500强的门外,你们除了一声叹息,还想到了什么?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