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爷爷心地特别善良还是跟奶奶之间确实有爱情,叔叔们后来说,爷爷当年是没有被花花世界诱惑,不抛弃糟糠的典范,深得大家的钦佩。但是多年以后他们也会偶尔地用开玩笑地口气说起,奶奶曾经吃过一个女战士的醋。
后来,爷爷奶奶托人辗转把两个孩子接到身边,一家人终于团聚。爸爸进了文工团。以后爸爸跟我说起这段往事的时候,总是骄傲地说:“我那个时候已经参军了,是文艺兵。你二叔跟我不能比,他是家属。”据他说他演《血泪仇》里面的小孙子,因为演得逼真煽情,观众拼命把钱往台上扔。八十年代八一电影制片厂的厂长还是他们原来的文工团团长。这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奶奶做了随军家属,孩子接二连三地生。解放前解放后,她一共生了七个。卫生条件好了,居然个个都健康地活了下来。关于抚养七个孩子的艰辛,奶奶在晚年的时候不无痛苦地对我说:“瓜瓜,我是真不愿意生啊!我带孩子带得都烦死了!可是没办法,那个时候不让节育,流产还要医生证明,证明你身体不好,不适合生孩子。”
她没有给儿子们带过孙子。
于是我想,即使那个时代,也不是所有的人都希望多子多孙的。如果那个时代不是那么放任地鼓励生育,那么如今的计划生育也不会那么痛苦,一家两个至少是允许的。
刚解放的时候,奶奶是有工作的。。但是七个孩子中,至少四个需要照顾。开始请了两个保母。因为保母偷东西,奶奶毅然辞职回家,一个人挑起了两个保母的工作。这是我们家官方的说法。另外一种说法是——我听到叔叔们私下说——你奶奶那个脾气,估计也是跟同事处不好关系才回家的。
好在那时爷爷的工资是相当高的。但是一家九口,外加奶奶的父亲——大姑姑已经参加工作,不用家里负担;爸爸在南京干部子弟学校念书,供给制,负担很轻——虽然够了,但是也紧巴巴的。奶奶勤俭持家,她自己买菜做饭,给孩子们裁剪缝制衣服,做鞋等等。记得我小时候有一件藏青色的呢大衣,就是用大人的衣服改的,胸前有几个小洞,被奶奶细细地绣了花,遮住了,依然很漂亮。
值得感慨的是:无论奶奶有没有工作,爷爷对奶奶的态度始终如一,没有任何改变。那个时代,相信很多男人都具有这种美德。可惜时代发展到今天,男人的这种美德,已经在所谓的中国特色的妇女解放运动中渐渐蜕化,成为一种罕见的珍宝。
爷爷的性格是那种不拘小节,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他早年改名换姓参加革命,始终没有恢复本名。除了年长的几个孩子,几个比较晚出生的孩子全部跟随他化名的姓。奶奶心胸就颇为狭窄。但是多年以来,他们一个忙着工作,一个忙着孩子家务,倒也相安无事。爷爷的思想境界是相当高的。当年他给妈妈买了台缝纫机,因为是私事,居然就不动用公家的车子,自己骑三轮车运到火车站办理托运!那个时候他年纪已大,那么远的路,用现在的眼光看,真是让人难以置信。
多少年以后奶奶回首往事,感慨地说:“我和你爸爸自从结婚以后就没红过一次脸,没吵过一次架。”说得叔叔姑姑们相视一笑:“她都忘了爸爸刚退休的时候,她跟爸爸吵得面红耳赤,打电话找儿女告状。”
奶奶是选择性记忆。
少年夫妻老来伴。儿女们纷纷出巢,爷爷和奶奶互相扶持,终于走完人生路,在两年内相继去世。
仅以此文,纪念我的爷爷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