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期间,北京人民才有条件呼吸新鲜空气

[作者:薛涌 | 来源:http://cnmpq.com/bencandy.php?fid=109&id=1841 |  ]
 
 
北京的汽车保有量已经超过三百万辆,上海深圳紧随其后,最近广州汽车保有量也超过百万大关。

 

汽车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一个祸害。可惜,这种祸害并没有被公众充分认识到,因而我们也无法提出相应的公共政策。

 

汽车增多造成的交通堵塞是有目共睹的,其环境危害则一直不被警觉。中国每年有几十万人因为空气污染而死亡。因空气污染而患呼吸系统及心血管疾病的就更是不计其数。这方面的医疗费用是多少,从来没有人计算过。如今因为奥运会,大家才突然意识到北京的空气不行。国际奥委会发出的信息表面上客客气气,实际上非常强硬:北京的空气质量不改善,一些户外的长距离比赛项目就会被取消。于是,我们只好搬出一些行政措施:机动车辆按单双号限行。甚至可以在奥运会期间采取更严厉的行政措施,让许多机动车辆停运,保证那几天的空气可以呼吸。不过,这一切不过说明了一个简单的事实:中国许多大城市的空气,根本不是人应该呼吸的空气。市民进行户外健身这样的基本权利,已经被空气污染所剥夺。丧失了户外健身的机会,市民健康状况又会恶化,费用会自动转嫁到医疗上来。

 

单双号限行的措施,可以救一时之急,但从长远看,则没有什么实质意义。即使把单双号限行的措施固定下来,每天如此,也只能减少一半的交通。而目前北京每天新增的汽车就超过千量,其他大城市也都有数百之规模。照此速度发展下去,不用几年,汽车总量翻翻,即使采用永久性的单双号限行,路上跑的车也比现在不限行的时候要多。

http://cnmpq.com/bencandy.php?fid=109&id=1841

汽车保有量的膨胀,必然对基础设施建设提出巨大的挑战。国外的媒体,把中国形容为一个永远没有完工的巨大工地,公路网络不停地扩张。这种急剧扩张,既难以赶上增长得更快的汽车数量,也为未来带来安全隐患。当公路系统扩张过快时,就很容易出现以劣充优、偷工减料的现象,一些没有技术能力的公司,也会投入这一庞大的土木工程市场。最近美国公路桥坍塌,给全国的交通系统发出警报。有专家估计,美国的公路系统,主要是半个世纪前兴建,如今到了大修期,否则十分危险。而要把整个的公路基础设施维修一遍,费用将达到一万五千亿美元之巨,这大体相当于中国目前的GDP。相比之下,中国公路系统的扩张速度更快,工程质量更无保障,过度使用甚至超载的程度更严重(主要是车多之故),折旧速度更快,乃至现在就出现了大桥坍塌的事件。几十年后,必将危机四伏。到时候哪里找这笔钱来维修?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们不能不面临一个现实:汽车社会是中国无力承受的生活方式。中国跳入汽车社会这个陷阱,让人想起美国那些被次级贷款所困的房奴:他们只想着拥有房子的好日子,却没有考虑自己长期的支付能力,特别是没有想到用一些用简单的计算就可以预料的现实:在头几年的低息之后,偿还房地产贷款的利率会一下子跳得奇高,足以使整个家庭破产。在中国,许多人买车,只考虑买车时的花费,而没有算算以后汽车带来的祸害分摊给每个家庭的负担:医疗费用、基础设施费用、公路用地在大城市造成的地皮紧张和由此而来的房价上涨…所有这些,就象次级贷款几年后陡然升高的利率一样,在买车时并不需要你支付,但日后你是不得不支付的。更重要的是,目前的汽车社会实际上是劫贫济富。汽车所引起的医疗、基础设施等费用,要让买不起车的穷人来分摊:是他们看不起病、买不起房子。当然,这一切还是在没有任何象七十年代石油危机的前提下的景象。一旦出现那样的危机,一个大都市几百万辆车都瘫在路上,人们纷纷涌向公交系统,而发展不足的公交则根本无力应付突然增长的载运量。

 

总之,中国大城市正因为汽车面临着环境崩溃,必须采取果断的措施,以公共交通主导城市建设,鼓励自行车的使用。因此,我提出有机城市的概念:中国的主要大都市都要学伦敦,机动车辆进城必须缴纳高额的费用;大幅度增加公交的服务和质量;建立一整套自行车道网络,包括一些专为行人和自行车设计的车道、骑车人的更衣室、淋浴设施,以鼓励中高产骑车上下班,放弃汽车的生活方式。否则,中国的几大城市,将成为工业时代的垃圾站。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