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抛售美元传言出台真相:英报断章取义
2007年08月17日 国际先驱导报
“我所做的就是把两条被单独报道的引述‘连接’到了一起,并对他们加了一个有力的注释”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晓德 实习记者何玉斌发自北京 在突如其来的风波面前,何帆和夏斌显然已经被搅和得很累了。
这两位英国《每日电讯报》眼中的“中国官员”,在过去不到一周的时间内,被各大媒体轮番轰炸,问题如出一辙:他们是否“代表政府”说过“中国可将抛售1.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作为中美贸易谈判的筹码”?
“我不想多谈了。”8月14日上午,何帆在电话里委婉谢绝了《国际先驱导报》的采访。在记者与其随后的短信沟通中,何帆连说了三个“没有”表明态度:他(普里查德)没有到过北京,没有采访过我,没有认真阅读我的文章。夏斌那边则是秘书挡驾,“他很忙,不方便接受采访。”
与何帆和夏斌的三缄其口相比,“中国将抛售美元”报道的始作俑者,安布罗斯·埃文斯-普里查德(Ambrose Evans-Prithard)却热情地向《国际先驱导报》敞开了“心扉”。
“我没想到会引起这么大反响”
“没有,我没有预测到这篇文章引起的反响。”普里查德在接受本报的电子邮件专访中连呼意外。尽管如此,让包括美国总统布什、中国央行在内各方纷纷出面,或澄清事实或发表看法,“反响”业已存在,而且动静堪称巨大。
一切,都源自8月8日《每日电讯报》网站上的一篇报道。
在这篇题为《中国威胁实施抛售美元的“核选项”》一文中,普里查德称,“中国政府已开始采取一致行动对美国发出经济威胁”,并援引何帆和夏斌的话称,“北京警告可能动用1.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作为政治武器,以抵抗来自美国国会的压力”。
何帆的身份是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助理,夏斌则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但在文章中,普里查德却将他们的身份定位为“官员”(officials)。
大西洋之滨煽动翅膀的蝴蝶,迅速在太平洋两岸掀起了滔天巨浪。
当天,美国参议院财政委员会主席查尔斯·格拉斯利即发表声明,称“中国人的威胁是徒劳而危险的”,他还写信给中国驻美大使周文重,要求中国做出解释。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民主党籍参议员拜登则认为,“中国抛售美元说”是布什惹的祸,“要不是布什进行了这么一场没有必要的战争,我们怎么会落得欠中国1万亿美元的窘境”。
一系列的压力令布什不得不发话了:“如果中国指望以打压美元作为打交道的筹码,那我只能说他们有勇无谋,中国所受的伤害绝对比美国更大。”
中国方面也迅速回应,8月12日,中国央行一位负责人发表谈话,否认要“抛售美元”,表示美元和美国政府债券是“中国外汇储备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中美两国官员的“奔忙”,普里查德明显有些不以为然:“如果(我的文章)真的震惊了布什总统和中国央行,我只能说他们太容易被‘震惊’了。”
“假新闻”出台始末
面对巨大的“蝴蝶效应”,文中提到的两位中国学者对英报文章反应一致:断章取义,危言耸听。
“他没有采访过我,也没有认真阅读我的文章,你们看看我的原文,自然能辨别出来(是否断章取义)。”何帆告诉《国际先驱导报》。而他所说的原文,指的是8月7日发表在《中国日报》评论版上的文章,该文标题是《长期的人民币改革利于中国和美国》(Long-term RMB reform benefits China and US)。用何帆的同事、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博士张明的话说,何帆在文中不过是说:“中国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美元资产,占据了美国国债总量中一个相当可观的份额,中国对保持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地位贡献很大。”“没想到这一中性言论居然被人为地赋予了意识形态的火药味。”张明在一篇评论文章中表示。
另一位中国学者夏斌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则表示,自己4月份的确曾提出过“将抛售美国国债作为经济谈判的筹码”,但却被《每日电讯报》“加工”成了一篇“危言耸听”的文章。
面对《国际先驱导报》的提问,普里查德首先选择了推卸责任:“我们的文章是基于纽约梅隆银行给客户的一个报告,你们真正需要找的人是西蒙·德里克(Simon Derrick),是他写了这份报告,我只是那个写下他所说的话的记者。”
这个解释,在其文章中几乎找不到痕迹,除了后半部分西蒙·德里克的百字左右直接引语外。相反,倒是中国两位学者的话占了5个自然段之多。
普里查德就这样“将两条被单独报道的引述连接到了一起”,同时加了“一个有力的注释”。这样“加工”出来的文章,8月8日出现在《每日电讯报》网站上。编辑为文章配的图片显然“独具匠心”:一只黄皮肤的手紧紧攥着美元,“中国威胁美元”的暗示充斥其间,意味深长。
而对于矛盾中的另一个焦点问题,即将中国两位学者定义为官员,普里查德认为是中国和西方定义不同。所以,“我再声明一次,我不道歉”。
作者之前亦曾“唱衰中国”
然而,没有采访当事人,仅仅通过资料和引用别人的话就拼凑成一篇文章,这难道应该是负责任的国际媒体报道新闻的态度吗?
“我们只能说他的组合方式也许还需要纠正和改进。”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喻国明告诉《国际先驱导报》,只要他的动机不是刻意地作为一个谣言或者阴谋的话,该方法应该属于一种正常新闻报道的主观判断,只是这样的判断“有时可能有效,有时可能无效”。
这一次判断,至少眼下已被证明“无效”了。
作为《每日电讯报》的一名记者,普里查德之前也曾在文章中提到过中国话题。本报在他的博客上发现了一篇7月12日发表的博文,其中的调子看上去对中国充满异见。文章主要论述“美元是否会崩溃”,在提到中国时,以“信贷被引向政治目的”等为例,称中国当前的繁荣充满危机,并作出“任何时候中国都不会引领世界经济”的判断。
“耸人听闻,不负责任地唱衰中国,是部分外国媒体的惯用招数,然后还能找出种种理由为自己辩解。”另一位中国媒体研究人员的表态,或许为我们认识该事件提供了另一个角度。
连线《每日电讯报》:看普里查德如何“狡辩”
“如果它真的‘震惊’了布什总统和中国央行,我只能说他们太容易被震惊了”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晓德 实习记者何玉斌发自北京 8月13日下午,《国际先驱导报》将采访提纲发给安布罗斯·埃文斯-普里查德,当天晚上就收到了洋洋洒洒上千字的回复。“我是北京的拥护者”,他反复强调,看起来像是自言自语,又似乎是在表白什么。
“我不用道歉”
《国际先驱导报》:中国学者声明并没有接受你的采访,你的信息源就是来自公开的报道?
普里查德:我的引用,(事前)已经出现在新闻专线和中国的媒体上,并且广为传播。我没有假装已经采访了他们。
《国际先驱导报》:当事的中国学者称你是“断章取义”,对此你有何解释?
普里查德:我已经重读了他们的评论,这个文本非常清楚。我不用道歉。
《国际先驱导报》:但你在文中称他们为官员,事实上他们只是中国的两位经济学者。
普里查德:你说他们不是官员,那是一个定义问题。在西方社会,他们可能不会是官员,但在中国,问题比较复杂。在英语用法中,他们的确是“officials” (官员)——这篇文章是用英语为说英语的读者写的,他们清楚英语概念中对政府和学术界的区分。我再声明一次,我不道歉。
“布什太容易被震惊了”
《国际先驱导报》:你是否想到文章会引起这么大的反响?
普里查德:没有,它只不过是一条基于亚洲媒体报道的“小例报”。我所做的就是把两条被单独报道的引述连接到了一起,并对他们加了一个有力的注释。
《国际先驱导报》:你不觉得这个注释有些过火吗?
普里查德:这个注释太强了吗?时间将会给出答案。
《国际先驱导报》:但现在,这篇报道甚至惊动了布什和中国央行。
普里查德:如果它真的“震惊” 了布什总统和中国央行,我只能说他们太容易被震惊了。
《国际先驱导报》:现在中国已否认了“可能抛售美元”的说法,你有何感想?
普里查德:就个人而言,我不认为北京希望清算其美元储备,因为这将会造成中国自身的各种问题。我想对于中国政府来说,说它不希望引发美元垮台是完全合适的。但这并不是事情的结束。
“美国国会山可能会做蠢事”
《国际先驱导报》:你个人怎么看待人民币升值问题?
普里查德:我也不认为中国将有必要使人民币升值太多,主要是考虑到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由于日元强劲而发生的情况。所以在这一点上,我是北京的拥护者。我还认为在1998年金融危机中,中国表现出了非常负责任的样子。美国国会山现在忘记了这些。
《国际先驱导报》:有什么话想对中国读者说吗?
普里查德:我想美国对中国关注过头了,我对他们找中国来当替罪羊的倾向感到悲哀。国会山正在玩火,但他们自己却并没有认识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