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几句剧场相声

昨日贴了一篇剧场相声, 看了回贴, 想再聊几句. 首先相声回归剧场为相声的还阳起了关键作用.为此我们应感谢郭德刚等将相声带回剧场的人们. 可剧场相声的火爆并不代表其生命的复苏, 传统相声段子的重新演义,只能延缓相声的末落. 那鲜活的,崭新的相声作品又在哪里呢? 我看在相声从业演员自己身上.现在不是马季,姜昆的时代,在那年月,大众欣赏水平不高(文化水准一般), 媒体也单一(基本靠收音机). 只要口齿伶俐, 头脑灵活, 关键再有个好点的师傅,拿着别人给写的段子,只要一亮相, 大小都能成个相声界的腕.现今随着全民欣赏水平的提高和媒体的高度发达, 相声演员必须具备即能酣畅淋漓演出, 又能独立自主创作的能力.我觉的这两方面缺一不可.只有具备了很好相声演出功力的从艺人员,才能根据自身的表演特点创作出量体裁衣般的新作品. 很多人都看到相声作品的匮乏, 为什么相声演员只会演而不会写?上一辈的演员艺人文化水准咱不提,郭大师不是讲他们大多数都不会或不懂相声,是七,八十年代相声速成的产物.可现在郭德刚和德云社频频亮相的弟子们,理应具备了一定的表演和创作能力,为何也鲜有令人耳目一新,回味无穷的新作? 是不会写,不能写,还是没空写? 我看根源在师傅,其成名于传统相声,火爆自传统节目,总也摆脱不了对传统相声及曲艺的过分迷恋.他自己的作品论五十年相声之现状 我这一辈子”,其嘻笑怒骂有余, 而诙谐幽默不足的缺点已很明显.皆因其本身相声素养的欠缺, 和逐渐脱离当今寻常百姓生活,这唯一相声创作源泉所至. 如果依旧重古而轻今,相声的再次衰落就不远了.现今他应下大功夫带领其德云社同仁, 多汲取传统之精髓,借鉴其他喜剧形式及国外搞笑节目的长处, 真正走进寻常百姓的生活,真心寻找和提炼相声素材,最终才能创作出和社会密切相关, 百姓交口称赞的崭新作品.老旧传统节目的回锅只能挽救相声一时之危机, 绝非长久之计. 传统节目有它产生,发展,消亡的规律. 京剧尚且如此, 更何况相声.如还过份执着于京韵大鼓””评书快板之间就连回归剧场的观众也会再次离去的.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