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忽悠,是几代中国人的梦想,要想走出忽悠,先要搞清楚,什么是中国哲人自古秉持的天道.
在汉语里,“天”是一个很常用的词汇。是什么意思呢?还得从老祖宗那里找。
“不知生,焉知死?” 孔子全部的哲学思想就是从这句话上起飞的。孔子的哲学因此被称为生的哲学。然而,在孔子的话里,经常提到"天",而"天",是掌管生死的.到底儒学里提到的"天"是怎样的"天"呢?
> 子不语:怪、力、乱、神。西游记里的妖魔鬼怪不是孔子心目中的“天”。
当伯牛患癞疾,孔子从窗口执著他的手,说:"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孔子对伯牛"行善遇凶,非人所召"发为无可奈何的慨叹。这里的命,当指天命. 用现代话语来说,说的是自然规律.
在《公孙丑章》里,孟子说:“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正当今之世,舍我其谁?吾何为不豫哉?” - 上天还不想让天下太平罢了,如果想让天下太平,在当今这个时代,除了我,还有谁(能担当这个重任)呢?我为什么不愉快呢?这里又是指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了。
孔子欲行仁政而周游列国。当他到达卫国时,便按当时礼仪去拜会卫灵公夫人南子。相传南子有淫行,子路因此显出不悦之色。孔子对天发誓说:如所做的事不当,天将厌弃我。因此,当作之事应该是合乎天道的事情。天道,天运行的道理。
孔子有句话:“朝闻道,夕死可矣。”,孔子一生追求的,就是这个“道”,提到“道”,我们不能不提到中国历史上的另一个圣人,老子。老子的哲学,是关于道的哲学。孔子曾问礼于老子,这是历史上有过的事情.老子既有道学,孔子不会不问.在孔子的哲学论述里,没有太细的对道的描述.我们可以认为,孔子继承了老子对天道的体认.
春秋时代的所谓天道,常人认为是天之道,道是从属于天的。老子则以为道比天更根本,天出于道。老子的“道”,已经超越了传统天命论中的上帝主宰论.老子用“无”(无形、无名、无为、无欲等)来形容“道”突显了“道”的非人格性特征(相对于上帝主宰论而言)和普遍性特征(相对于天道自然观而言).老子对“道”的描述,归结起来,即自然无为和普遍必然。相对于人格化的上帝,道对宇宙的解释,与现代科学更能保持一致.但是老子毕竟是两千多年前的古人,没有接触现代科学,只能有形而上的哲学思想,并不能形成完整科学体系.而作为学"道"的学生孔子,他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圣人训八目第一条: 格物 - 研究万事万物,才能获得真理.
秉持天道,怀着敬拜上“天”的心,孔孟教导三纲八目,这是所谓儒学总纲。
三纲,是指明德、新民、止子至善。
八目,是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从汉朝到唐朝,中国人牢记圣人教诲,敬天尊孔,以修身为本,刻苦钻研天下万事万物,循着圣人所指的途径,创造了璀璨的中华文明.
刚爬出井,还在井边相互忽悠的中国人,您还记得两千多年前圣人的教诲吗?
请看下文, 走出忽悠的中国人(2)
李察天写于2007/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