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唐太宗时代的中国.
“贞观之治”是我国历史上最为璀璨夺目的时期。唐太宗以仁政治国,几乎把中国弄成孔子所梦想的国度。她的璀璨程度,我在这里简单的列几条:
唐帝国的富庶程度有大诗人杜甫的一首诗“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为证。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相适应,唐王朝的国际威望也达到了顶峰,对外战争取得连绵的胜利,连续百余年保持连续不断的进攻态势,疆土极度扩张,朝鲜、漠北、西域的辽阔疆土相继并入中国的版图,西部疆土直达咸海东岸的石国(中亚细亚塔什干城)。除了这些人所共知的丰硕成果外,贞观王朝的文明程度在当时世界也是首屈一指的,
贞观王朝是唯一不歧视商业的封建王朝,不但不歧视,还给商业发展提供了许多便利条件.举世文明的“丝绸之路”是联系东西方物质文明的纽带,可这条商业通道在唐帝国时才达到她的最高使用价值。
唐太宗十分注重法治,他曾说:“国家法律不是帝王一家之法,是天下都要共同遵守的法律,因此一切都要以法为准。”作为一位万人之上的君主能够说出这样一番话来,唐太宗早年真是一位敬天的皇帝啊。法律制定出来后,唐太宗以身作则,带头守法,维护法律的划一和稳定。在贞观时期,真正地做到了王子犯法与民同罪。执法时铁面无私,但量刑时太宗又反复思考,慎之又慎。他说:“人死了不能再活,执法务必宽大简约。”由于太宗的苦心经营,贞观年间法制情况很好,犯法的人少了,被判死刑的更少。据载贞观三年,全国判死刑的才29人,几乎达到了封建社会法制的最高标准——“刑措”即可以不用刑罚. 贞观王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没有贪污的王朝. 社会秩序好得令人难以置信,是真个的夜不闭户,道不拾遗。
唐太宗很重视科举在选拔人才方面的作用,有一次他私幸端门,看见榜下的进士鱼贯而过,高兴地对侍臣们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唐太宗李世民,中华古代最强盛文明的开拓者,一语中第. 太宗终究是皇帝啊!天下也并非是真的"天"下,是太宗的王国啊!太宗的敬天原来是假的,敬的是他自己啊!皇权专制制度的集大成者,在最强盛的时代,埋下了千年衰退的祸根。
单单科举制度本身并不足以把中国人都拉入孔孟之井,科举制度,甚至可以算是很先进的人才选用制度.欧美的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就是从那学来的. 然而李世民仁政的成功,贞观之治所产生的历史效应,孔孟之学迅速成为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天下学子无不以读圣贤书为己任,孔孟也逐渐登上了神坛.曾经开放的中国开始封闭了,敬天的中国人背弃了先师孔子的教诲,改为敬人了。历史大大的忽悠了一下中国人.天道循环,在那个时候有谁又能真正体会天意呢?
本来随着唐朝商业的发展,并逐渐发达,加以唐朝开放的国策,中国很有可能率先产生资本主义的萌芽, 并率先进入资本主义。在铺以中国人的聪明以及敬天的传统,遵循圣人格物的教导,对社会新现象与自然现象进行研究,再出几个类似孔孟及老子式的天才。中国的历史就要重写了。但是现在我们知道,专制制度本身,由于内部结构的局限性,无法支撑象唐朝那样发达的文明太长时间.法治法治,治过来治过去,终究治不了皇帝.
从公元583年开始科举到正式取消科举的1905年的1300多年中,中国社会产生了一种根据科举及第的情况而划分新的社会贵贱阶层的新的社会阶层大分化,在大量人才被选拔出来充实官方政治组织机构的同时,也压抑了许多并不擅长于科举科目的其他知识人才,甚至导致了许多知识分子在科场连连失意以后而反过去仇恨和报复自己的祖国.唐末的黄巢从小读过书,又能骑马射箭。他曾经到京城长安去参加进士考试。考了几次,都没有考中。他在长安看到唐朝廷的腐败和黑暗,心里十分气愤。据说,就在那个时候,他写下了一首咏《菊花》的诗,用菊花作比喻,表示他推翻唐王朝的决心。诗中说:
“待得秋来九月八,我花开时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起义,彻底整翻了唐朝的根基.中国人的老天,在这个意义下是平等的.
请看下文, 走出忽悠的中国人(3)
李察天 写于 2007/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