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鬼节又快到了。前几天,我的俩闺女每人从学校抱回家一个小南瓜,吵着让我帮她们在南瓜上画鬼脸儿。然后,自己刻好后摆到门口才算踏实了。每逢这种事,甭管多忙,也得照顾她们的情绪。小孩子们最喜欢过鬼节。每当鬼节来临的时候,小姐俩都自己紧张罗,把过鬼节当成一个非常重要的活动。小姐俩从这星期开始就吵着让妈妈帮忙准备鬼节穿的黑袍子,穿上袍子满屋子转悠舍不得脱,恨不得鬼节立马就到,好出去要糖。
鬼节是每年的十月三十一日。在美国,这是一个民俗节日而非联邦节日。虽然很多美国人也重视这个节日,但是政府和私营企业的雇员在这一天并不休假,可这并不影响人们过节的情绪和兴致。过节这天赶上周末了,那没得说;若赶不上周末,人们会自动把本街道本地区的狂欢活动挪到邻近的周末。反正一年就这么一次可劲儿撒欢儿的机会,哪天问题不大,重要的是机会不能错过,重在参与,乐在其中。
鬼节同时也意味着冬天的开始,节假日的增多。接踵而来的感恩节,圣诞节和新年在时间上离鬼节都不算远。从鬼节开始,上班族总算又有了盼头儿,接长不短的就有个假,这段时间上班的日子不算太难熬。
今年的鬼节是星期二,我们小区举办的“不招待就捣蛋”(Trick or Treat)活动定在星期天晚上。这不仅是因为大多数家长在这一天能有时间陪着孩子挨门挨户去要糖,而且还因为小区里的大多数居民也要有时间呆在家里等候一拨拨登门要糖的孩子。
俩闺女这么一折腾,蓦然想起鬼节快到了。可不是嘛,这几天出门,看院里的街坊家门口,鬼节的装饰与日俱增。有摆着南瓜的,有弄个草垛上面放个稻草人的,还有的门上钉着骨头架子和骷髅的。有一家索性把自家的房子打扮成一座鬼屋,门口硕大的黑蜘蛛外带黑猫警长把门儿,晚上从他们家路过,但见窗户里面蓝光闪闪,鬼火荧荧,不时还有小鬼儿探出头来,发出瘆人的狞笑,。。。这家子,还真有闲情逸致!
商店里节日气氛更浓,很多商店自打劳动节一过,便开始推销鬼节。不要说专门卖鬼节饰品的专门商店,就是沃儿玛这类的大型超市,鬼节之前无不变着花样地烘托鬼节气氛。鬼哭狼嚎的电子玩具,青面獠牙的鬼魅面具,以及典型的鬼节用品—南瓜,花玉米棒子,糖果,等等都充斥商店货架。鬼节在美国一年比一年热闹,主要是工商业资本家们在推波助澜。说穿了,都是钱在闹“鬼”。
对一般老百姓而言,鬼节前一定要预备好糖果。忘了买糖了,鬼节那天晚上您最好就别回家,或者回到家趁早把灯一关,找机会开溜。要不然,您感到尴尬不说,碰上淘气的孩子跟您动真格的,玩一回“不给糖,就捣蛋”,把您的车胎放了气也说不准。您要想在家呆着,就得把糖预备足了,在家耐心地一遍一遍开门迎接那些来要糖的可爱的小鬼儿。虽说一晚上您甭想坐下来踏踏实实看会儿书或电视什么的,可您也能大开眼界,什么样的鬼都能看到,而且还都是活鬼。门口戳一面口袋糖,一晚上功夫保险报销。您说,鬼节之前不往商店跑行吗?您要是带着孩子去商店,小孩看见那些稀奇古怪五花八门的鬼节饰物和道具能不要吗?掏钱吧,您呐!
美国的鬼节热闹非凡,除了小孩子们提着南瓜灯一边喊着“Trick or Treat”,一边挨家挨户地要糖之外,大中学生和成年人也举行各种名目的狂欢活动,装神弄鬼吓人,制造快乐的恐怖气氛,尽情找乐儿。各大城市还有鬼节盛大狂欢游行,那种群魔乱舞的狂欢场面,绝对比阎王殿还热闹。
每年纽约市举办的鬼节大游行已成传统,很多纽约人及来纽约旅游的人都把这个活动当作重大的节日庆典。有点儿像中国春节联欢晚会,来自全国各地的文艺工作者都把纽约的鬼节游行看作是一次一展身手的好机会。在这个以曼哈顿大街为舞台,有电视转播的全国仅有的一年一度的夜间狂欢游行活动中,跳舞的,唱歌的,演杂耍的,加上自发加入游行想露一手的,每年都有四五万人,而观看的人则有两百万之众。尽管鬼节游行有纽约狂欢节("New York's Carnival")之称,但也不是群魔乱舞,毫无章法。去年,纽约的鬼节游行就是以凤凰再生为主题,为死于卡特里那飓风的亡灵招魂。
鬼节在北美成了一年之中仅次于圣诞节的第二大狂欢的民俗节日,欧洲一些国家也在跟风。值得欣慰的是,美国的鬼节文化还未被引进中国。在欧洲,一些看不起美国文化的欧洲人对“美式”鬼节的泛滥正在进行公开抵制。据报道,去年鬼节前夕,奥地利兰克维尔(Rankweil)市市长以个人名义发起一项抵制运动,号召人们不要理会这个“美国人的坏习俗。”他的倡议迅速得到附近8个城镇市长的大力支持。意大利佛罗伦萨的罗马天主教神学家弗洛西尼更直截了当的指责美国鬼节破坏了欧洲的文化品位,说“那些挖空的南瓜显示出的是美国文化的空虚。”
(注:照片均为网上资源,非本人所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