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归来,LG被告知,外贸局正在酝酿与一新加坡华侨商谈一项合作,局领导有意委派他全权负责此项事宜。
接下来的几个月,他就着手筹备工作,资金的落实,合作方式的商榷,护照及签证的办理。
93年新年过后,LG就去了新加坡,一去就是半年,这半年中,他就住在那位华侨富商的家中,听LG讲,那位华侨富商已经八十多岁高龄了,人很好,家族的事业已经交予儿子打理,老先生一家把LG当作自己家人一样,LG每天跟老先生的儿子一起去公司上班,和一大家子人同桌吃饭,饮食起居都有家佣照料,虽说条件很好,对LG来说,总是有寄人篱下的感觉。
那半年,他不太方便打电话,虽然客厅里就有电话,他说不好意思用,晚餐后,他就在自己的房间里给我写信,每封信都很长,有的竟达十几页。婚后第一次离开家这么长时间,又有大把的空闲,他想了很多,谈起婚后一起生活的点点滴滴,想起自己一路走来的沟沟坎坎,说自己常年在外奔波,想起我为家为儿子的操劳,谈到儿子的未来,说起年迈的父母,常常看到信笺上有斑斑泪痕。
后因领导的更换,与新加坡华侨合作事宜中途夭折,LG也被招回了国。回国的时候,我带着儿子去广州接他,说是接他,其实他的飞机比我们的早到一个多小时,就变成了他接我们了。人们常说,久别胜新婚,分离半年,书信传情,感觉象是重新谈了一次恋爱。
回到家,生活又慢慢恢复正常,他仍旧天南海北出不完地差,公司里负着不大不小的副经理的责,跑前跑后兼着外事办无偿的职。
若说LG为市里的外事事业做了那么多,自己一点好处没得到,那也不是真的,外事办主任隔三岔五就会约我和LG一起吃个便饭,饭后卡拉OK,如朋友一般,局长甚至市长喜欢玩的也有人光临寒舍,一起打打扑克牌,这些个关系带来的好处有的看得见,有的看不见,都说中国其实是个处处讲人情的国家,一点不假,生活在那个环境中,喜欢也好,不喜欢也罢,每个人并没有多少周旋的余地。
实例一:
小妹医学院毕业,妈妈托人帮她在一区公疗谋了个职位,花费不少钱财,还欠下了人情债,然而,小妹上班近一年,编制却无着落,自然工资也上不了花名册,为此,老妈求爷爷告奶奶,得来就一句回话:没有名额。
LG91年随团去英国访问时,刚好那个区的区长也是团员之一,路途上,LG说起小妹的事,其他几位随访人员在旁边帮腔,一个区长,这点小事解决不了,这区长也就不用当了。访问归来,区长大人一张二指宽的便条,半天时间就把事给解决了。
实例二:
94年,我单位在家属院盖了一栋宿舍楼,每套一百多平方米,在当时算是高规格了,只有三十六套,论资排辈,肯定没希望,结婚以后,一直住在那三十几平方米的一居室内,有了孩子实在是太小了,我想着等别人住进大房子,只要可以调一套也就知足了,LG不干,他说,世上就没有办不成的事,只有不成事的人。
在LG的努力下,由外事办主任和外贸局局长出面,把我单位里正副六个主任全请了去,我和LG也去做陪,外贸局局长先开口:本来他是我单位的人,这住房问题理应由我单位解决,但是三二年内我那里没有计划,他给你们作女婿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今天把你们请来,就是想请你们几位主任看在我的薄面上,想办法调整一套,算我欠你们一个人情,事成之后,我再答谢。外事办主任紧接着发言:这么多年,他没少给我帮忙,你们也一样,你们的女婿,用起来更贴心,调整一套房子对你们几个主任来说,只是一句话的事,可是对他们甚至对我来说,可就是帮了大忙了。
就这样,一个月以后,我就拿到了新房的钥匙。
不知道你们是怎么看的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只知道,我大学毕业后走向社会,对这些俗人俗事,总是抱着避而远之的态度,宁愿自己吃点亏,也不会去求人,去争取,咱自己个说,人要有志气,而LG总说我是死要面子活受罪,他呢,游刃在上上下下各色人之中,从不放弃任何一次机会,力争可能得到的每一个好处。孰对孰错孰好孰坏,我不便评判,只是慢慢悟出了一点道理,至少在中国,这体现了一个人的生存能力,不是背着清高的挡箭牌,就可以逃避的。
无论怎么说,在这方面我还是有些幸福感的,有LG在那里冲锋陷阵,那么多年,我尽可以躲在屋内,读我的清闲书,玩味我的小情调,安心地相夫教子,一方面清高着,一方面享受着LG竭力争取来的一切。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