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绒牛场帐篷营地,为三座神山围绕著,就在夏诺多吉的山脚下,而我们的目的地牛奶海和五色海更靠近央迈勇。出了宿营地先要越过一片大草甸子,这是群山怀抱中的一大块平整草地,山上流下的瀑布泉水汇成一条条浅浅的小河,弯弯曲曲地从草地中间淌过,滋润着肥沃的草地。高高的牧草长得太长了就自然倒伏在沼泽地上,新草有的时候就从老的草墩子上面重新长出来,也不知道这样沤了几百年,几千年,泥土黑得像墨一样,发着腐烂的味道。三三两两的旄牛散布其间,或走或卧,或者在安静地吃草。有的时候,牦牛的四肢都陷到泥巴里去了,只有宽大的躯干露在泥浆上面。我们走在草地上面,就像是踩在席梦思床垫上一样,晃晃悠悠,软绵绵的,只能把脚踩在草墩子上面,才不至于陷下去。我忽然意识到,这不就是红军长征途中经过的草地吗?如果饿着肚子,在饥寒交迫中,扛着装备走上三天,才能充分体会那时的困难。
出发的时候我就想好了,如果我走在队伍的最后面,拍照的时候,停停走走,不会挡住其他人的路。另外,也许能把全团人马沿着曲折小路上山的情景拍摄下来。
/>/>
1. 过草地
这草地虽然好,但是却给我带来了很大的麻烦。我虽然有几双防水登山鞋,但考虑到这次出行时间长,全部装备要放在背包里背在背上,从精简行装的角度考虑,只能穿一双鞋去,不可能像以往那样多带一双备用鞋。考虑再三,临出门的时候,还是从脚下脱掉崭新的登山鞋,而换上我穿了多年的一双综合训练鞋(cross training)。这双鞋舒服跟脚,陪我跋山涉水走了很多地方,我信得过。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这次出行共19天,先去内蒙古塞罕坝上草原,然后才去稻城-亚丁,因为大部分时间都在外面跑,又没有机会洗鞋,只有这双综合训练鞋吸汗和透气功能最好,十几天不洗鞋,大概不会让我太难堪。谁想到,没有带登山鞋是我此行最大的失误,这一念之差,让我吃尽苦头。这里的草长得厚厚的,根连着根,不容易看出草皮下面土地的软硬,常常是一脚踏上去,一尺见方的一块草地都跟着往下陷,水冒上来,我这双鞋根本抵抗不住,走完草甸子,我的两只鞋子已经湿乎乎的了。
2. 穿越草甸子
走出了草甸子,就顺着山沟开始爬山了。开始的时候,山势较缓,坡度不大,大家有说有笑的很热闹,我昨晚睡得很好,今天的感觉也不错,背着沉甸甸的相机、镜头和三脚架,没有任何不适的感觉,只是拍照后加速追赶大夥儿的时候感觉心跳气短。这在四千多米的高原属于正常现象。不要说爬山了,昨晚睡觉前的卧床心律还达到118次/分钟呢!
当人们从平原地带进入高原地带以后,空气稀薄和缺氧状态会造成一系列生理改变和病理变化。最常见的高原反应是头疼、心跳、失眠等症状。如果情况恶化,则可能出现致命的肺水肿和脑水肿。查遍中外书籍,发现很多文章都建议使用红景天来预防和治疗高原反应。但好像缺少系统、科学、有统计学分析的临床研究报告。真正有确切疗效的药物似乎只有一种叫作乙酰唑胺(Acetazolamide,其商品名叫Diamox)的西药。这种药的作用机制也不是很复杂:身体内有两个刺激呼吸的主要因素:(1)氧含量降低,(2) 二氧化碳含量升高。氧气含量降低对呼吸的刺激作用没有二氧化碳含量升高引起的刺激作用明显。在高原地带,氧气不足引起呼吸加速,在空气中氧气含量低的情况下,过度呼吸不仅没有使血中氧气含量增加,反而使血中二氧化碳浓度大大地低于正常值。血二氧化碳含量降低,会导致呼吸性碱中毒,在不知不觉中抑制了呼吸,使缺氧状况进一步恶化。乙酰脞胺是碳酸酐酶抑制剂的,它的作用就是防止二氧化碳的过分丢失,纠正呼吸性碱中毒,让人恢复正常呼吸。按照说明书,应该在上高原前两天就开始服药,上到高原后两天后停药,才可达到最佳疗效。我按说明服药,在高原缺氧状态下,除了轻微头疼,心跳加剧,从来没有出现过严重的高原病。
3. 牦牛场的石头小屋
来到山上,抬头四下望去,山上郁郁葱葱,山坡上长满了杜鹃花,虽然眼下不是杜鹃开花的季节,只有叶而没有花,但可以想像得出,在春夏之交,漫山遍野开满了粉红色和紫色的杜鹃花,这会是一幅怎样的美丽景色啊!
一路上看到许多山泉,冰凉的泉水逐渐汇合成为潺潺溪流,顺山而下,流向那一片草甸子。路边不时可以看到成群的旄牛,偶尔还看得到牧民用山石盖的小房子,房子盖在溪水旁边,简单朴实,不加任何修饰,很有诗情画意。在这仲秋季节,苍松翠柏依然碧绿,而一些阔叶树的叶子已经在秋风的抚摸下变红,变黄,点缀在山腰上、山脚下。逆光看去晶莹剔透。在不同强度和角度的光线照射下,每一棵树每一片叶子的颜色都不同。漂亮极了,使我们感到浓浓的秋意。
4. 山间的小溪和瀑布
平常叽叽喳喳说个不停的杭州姑娘“西施” 此时信心十足,拄着登山杖,奋力爬山。听她说,在工作之余,她每周要去骑车锻炼三次,另外还有瑜迦训练。特别让我感动的是,她和小强,一边爬山,一边把游人遗弃的各种垃圾捡起来,放入袋子,倒入垃圾箱。这在平原地带都不是每一个人能做到的,在这高原缺氧环境下,每一次弯腰,每一次转身,都需要付出比平常多几倍的努力。这不仅是在净化环境,净化神山,不是也在净化心灵吗?
随着海拔越来越高,山上的大树也越来越少。灌木的耐寒、耐旱能力比松树还好,在松树都不能生长的恶劣条件下,它们还能生存。但是在海拔更高的地方,也慢慢地不见了灌木丛的踪影。整座大山上,只有突兀的岩石和光秃秃的的草地。没有树木阻挡,我们的眼界豁然开朗,对面一个垂直向上的巨大岩壁映入我的眼帘。岩壁上面就是央迈勇的冰川下沿。在无遮无挡的绝壁之上,冰雪融化形成的冰河水好像收不住脚步,一下子从悬崖顶上直接跌下万丈绝壁,形成了一条小小的瀑布。瀑布的水量不多,但落差很大,在黑色岩石的衬托下,明亮耀眼。我们上山的路上有很多这样的悬崖峭壁,也有很多相关的佛教传说。这可不是在内地旅游景点常常听到的那种编出来骗游客的俗不可耐的故事,这些佛教传说朴实无华,富有深刻寓意和禅理,细细琢磨,回味无穷。
5. 舍身崖
据说很久以前有一个喇嘛在这个绝壁上修行,与他作伴的是一个猎人。猎人每天把得到的猎物分一半给喇嘛吃。久而久之,他们吃剩下的白骨都堆成了堆。有一天,猎人看着累累的白骨,忽然良心发现,觉得这样杀生太残忍了,后悔莫及,决定以自杀方式赎罪。他用胳膊夹着她的两只猎犬,从这万丈悬崖上跳了下去。他的真心忏悔感动了菩萨,菩萨让猎人“飞身成佛”,把他的两只猎犬变为两只翅膀,让他飞向天空。喇嘛看到这一幕,心想,一个手上沾满鲜血的猎人都能成佛,我在这里苦苦修行数十年,德行当然更高,就跟着猎人也从这个悬崖上跳了下去,没有想到,他没能成佛,却掉到山涧下面去了。这是我在当地听到的一个故事,真实性无从考证,但里面的佛法却够我参悟一阵子的了。
上山前就知道,前一半路程是绕山盘旋向上走,比较平缓,后一半路程要沿着山沟直接向上攀登,山路更加陡峭。来到这一段路才明白,山路陡峭只是困难的一部分,这一段山路既是登山者上山的通道,又是山上雨水下泄的通道。因为昨晚下了一夜雨,地上特别湿,很多地方都积了水,在人们反复践踏下成为厚厚的烂泥,滑溜溜地很不好走。
6. 浓浓的秋色
这时候就看出登山鞋的好坏了。鞋子好的人,不把泥水放在眼里,直接从泥水里走过去。他们手里的登山杖也很有用,万一脚下打滑,身体重心可以放到手杖上,不至于跌倒。我的鞋子不防水,又没有登山杖,只好东窜西跳,踩着石头走,或者找稍微硬一点的路面走。我的鞋底也不没有登山鞋那种深深的花纹,在泥水里一步一滑好不狼狈。
7. 沿着泥泞山路攀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