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安娜卡列宁娜》

要游到那遥远的地方望一望这世界还是一片的光亮
打印 被阅读次数

老公出差两周,我又有了属于自己的时间。心里强烈的愿望是要再看一次《安娜•卡列宁娜》。 第一次看这书时我还是一个初中生,十一,二岁。没经历过爱情,更别说社会。“你根本看不懂。”妈妈当时对我这么说。“为什么?每个字我都认得。”我反驳道。现在回想起来觉得当年真是幼稚可笑。

多年以后,经历了人生,社会,爱情,婚姻,我才真正懂得了安娜的痛苦。安娜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女人。虽然安娜的故事发生在十九世纪,但是在今天的社会里仍然有很多安娜。安娜们仍然面临着那个选择  - 是继续那个无风无浪的婚姻?还是勇敢地乘风破浪登上一艘外形漂亮的帆船,冒着船存人亡的危险?安娜的痛苦是注定的,不可改变的。社会环境是一个因素,但不是最根本的。现在社会里的安娜仍然会痛苦。她们的痛苦是自身丰富强烈的情感和飞蛾扑火的勇敢造成的,和男人无关.  即使没有伏伦斯基,也会有别的斯基。安娜们不能忍受那风平浪静的,一望到底的单调。

女人的心象大海一样的深不可测,时而平静,时而波澜壮阔。不是普通男人可以理解的。但凡有个懂得女人心思的,比如塑造安娜的托尔斯泰,都会是被称作大师或巨匠之类的。象猜忌,报复,恐惧,怨恨,失望。。。等情感是不是所有的男人都能体会?当安娜在絶望中对女仆说,我头痛,不要让伏伦斯基来打搅的时候,她心里盼着伏伦斯基的拥抱和安慰。伏伦斯基的冷漠再次加深了她的猜忌,应证了她的失望。 在她走向火车的时候,生活已经索然无味,再没有想要见的人,也不再有话要说。

安娜一生爱两个人。一个是她情人,一个是她儿子。但她不能同时拥有他们。为了得到一个,她必须放弃另一个。 她选择了情人。失去儿子的痛苦却将她蝅食。社会将她孤立起来。除了情人的爱,她一无所有。于是她更加猜忌,更加失望,更加患得患失。这就是安娜痛苦的起源,也是大多数女人痛苦的起源。 当一个女人的世界只有爱情的时候,结局注定是悲剧。

凯蒂和安娜是生活在两个不同层次上的女人. 凯蒂的情感是单纯的. 单纯的另一个解释是简单易懂的,这样的感情在花花公子伏伦斯基看来太容易征服,而嚼之无味. 在精神层次上, 凯蒂和列文相配. 安娜和伏伦斯基相当.  女人的天性导致凯蒂最后原谅了伏伦斯基, 却不能原谅安娜.

之所以想再看《安娜•卡列宁娜》,是因为我能理解安娜的挣扎,也在她的故事中看到人性的悲剧。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