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两番”的说法最早由邓小平提出。1980年1月16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召集的干部会议上的讲话时,邓小平说:“前不久一位外宾同我会谈,他问:你们那个四个现代化究竟意味着什么?我跟他讲,到本世纪末,争取国民生产总值每人平均达到一千美元,算个小康水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259页)
可见,这番话并不是邓小平主动向客人介绍情况时讲的,而是客人提问后,邓小平回答的。在这里,邓小平是随意说的个人打算,并不是有关部门研究测算出来的20年“一千美元”。
根据邓小平的这个讲话精神,1982年9月1日党的12大会议上提出:从1981年到本世纪末的20年,争取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的战略目标和具体步骤。
1984年3月25日,邓小平会见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时说:“……这几年一直摆在我们脑子里的问题是,我们提出的到本世纪末翻两番的目标能不能实现,会不会落空?……这个目标不会落空。翻两番,国民生产总值人均达到800美元……翻两番,小康社会,中国式的现代化,这些都是我们的新慨念”(《邓小平文选第3卷》53-54页)
1989年的14大,把“工农业总产值”改为“国民生产总值”。 “国民生产总值”与“工农业总产值”是两个概念。中南海那么多“大秀才”,为什么一个全国性的口号,一个20年的奋斗目标,会发生慨念上失误?
邓小平1980年1月16日讲人均1000美元的“小康社会”,1984年3月25日又说人均800美元的“小康社会”,时间相隔4年,中国的“小康社会”跌价200美金。是人民升值?贬值?还是什么?
幸好,20年后,即上世纪末,翻两番的奋斗目标己提前实现。当年如果邓小平讲2000美金,20年后照样提前翻两番。果然那样就更好了:中国人的小康水平提高一倍哟。不过,中国环境的被破坏更是翻数番。
数字是一种游戏。
※ ※ ※ ※ ※ ※
在17大报告中,胡锦涛首次使用“人均GDP翻两番”,过去是讲经济总量,现在提人均,考虑到了人口变动的因素。胡锦涛说:“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胡氏的这个讲话实在,符合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