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胸口对着上了膛的冲锋枪时——新兵岁月之二
发表日期:2007年7月26日
作者:叶晖南
当胸口对着上了膛的冲锋枪时—新兵岁月2
初到连队的第二天一早,我还没有忘记昨天念念不忘的问题。刚刚到连队,人生地不熟,但好象天下的干部子弟都有一种天然的联系似的,我虽然是个才穿上军装的新兵,对哪个老兵都得敬重三分,但对汪静波却不必客气。于是我找个机会直截了当地问他我昨天晚上看到那支新奇的步枪到底是怎么回事。
他对我也一点老兵的架子都没有,当即告之,这是刚装备没几天的63式自动步枪,全连就两支。说着叫通讯员把枪拿来。他是69年的老兵,又是班长,通讯员自然无话可说,当即把枪拿到我的面前。
我把枪小心翼翼地拿在手里,左看右看,竟然爱不释手。当年我家觉得这枪漂亮之极,是全世界最好看的枪。看着我这副德性,汪静波很快就把枪的构造告诉了我。并动手拆卸,也许是兴趣使然,他做了一遍,我就记住了。后来到了新兵连还教起了别的新战士,弄得那些新兵以为我是老兵呢。
野炮一连的连风与我后来到的二连炯然不同。我喜欢这个连队,他们官兵之间比较团结,待人也真诚。我虽然只在这个连队住了短短的一个星期,但留下了好几件印象深刻的事情。
下连队吃的第一顿午饭感觉特别香,因为菜用香油炒的。那时部队的整体伙食水平是相当差的,我曾问过我父母,战争年代部队吃什么,结论是当运动战时,吃得较差,这主要在解放战争时期,当部队长驻一地,特别是江南淮南,伙食比我们的连队还要好些。想想在黑龙江兵团时一个星期才能吃上一顿白面,初到一连,我对饭菜还是满意的。
第一次感受人民军队关怀和友爱也是在一连。前面说过,我因为是单个去的部队,着装被服都捡的是仓库底子,背包带比别人的短一截,打起背包非常困难。三班副知道了后,二话不说,当即把自己的背包带“卡嚓”一下剪下来一段,用针线接在了我的背包带上。这件事使我当时还挺感动。
三班副好象是个四川人,平常不太爱讲话,只是闷头干事。那时部队几乎没有什么文化娱乐活动。当兵的自己发明了许多游戏,当然这些自创游戏通常不够友好。在我们野炮营最流行的叫“甩烧鸡”。想捉弄谁就偷来他的棉帽,抓住前沿一甩,就甩成了一个“烧鸡”样。受捉弄的,有人在乎,有人不在乎。
有一天,一帮子兵围在我周围,问长问短,他们大概对北京的事有兴趣。当时三班副就坐在我的对面。聊着聊着,有人偷偷摸到三班副的后面,突然摘下他的棉帽甩了个“烧鸡”。开始,三班副还没发火,只向那人要,那人不给,几个人来回传递,传一个甩一次。闹着闹着三班副火了,威胁道:再不拿来,个老子崩了你们!大兵们谁也没当真,继续起哄,说他不敢。
谁也没想到三班副动了真格的,他猛地抄起冲锋枪,从子弹带里抽出压满三十发子弹的战备弹夹,插进冲锋枪,打开保险,定在连发上,“哗啦”一声就上了膛。这下可炸了窝,围在我周围的老兵顿作鸟兽散。三班副的冲锋枪追踪着他们四下逃散的身影来回扫。当时就我一个人没有动,要说不怕那只有鬼才相信,我就是爱面子,心想别让人家老兵看着我这个新兵蛋子怕死。结果硬挺在坑沿上坐着不动,几次眼睁睁地看着枪口从胸前划过去,心里紧张极了,我想要是被走火的子弹打死可就太冤枉了,死在战场倒没得说。
乱了好一阵子,那些开玩笑的兵开始求饶。三班副找回面子,最后也见好就收,退出子弹,摘下弹夹,关闭保险。我这才松了一口气。一连的兵还挺仗义,闹完了,谁也没往上告。
一连军事技术好,兵自然都有股傲气。说起演习和打靶事总是津津乐道,到一连没两天,汪静波和一班副老贾又吹起了他们的打运动目标的种种战绩。本人一时好奇,问有什么秘诀?汪静波传了一个绝招,出现意外,来不及测算运动目标的提前量时,就提前两个密位,保证八九不离十。我不知道他说的是故弄玄虚还是不二法门,反正我记下了,并在四个月后的实弹射击中当真试了一把。
在一连一个星期,记住的人还有几个:两个和我前后脚到部队的新兵,一个叫姚臣重,一个叫魏兴礼。他们都是郑州铁路局的干部子弟,那时候二师很懂得拉关系。还有一个叫王谨的河北满城兵,写一笔漂亮的钢笔字。他讲起荤段子眉飞色舞,一些故事很有中国农民特具的智慧与幽默,听的时候忍俊不禁,听完一辈子都忘不了。
提起一连的兵还有一个人很特别,他叫郑茂寅。70年从河南新乡入伍。听说他在文革中是新乡响当当的造反派。父子二人一同造反,成立革委会时一起当上了新乡市的常委。此人极懂人情世故,油得一塌糊涂。
传闻他口袋里的香烟随时放着三种,一种是当年大兵常抽的七分钱一包的试制烟,一种是好一点的试制烟,1毛1一包,还有一种是大前门或彩蝶。见什么人摸什么烟,眼虽然看不见,但从来摸不出错来。
郑茂寅常常向别人炫耀他的女朋友如何漂亮,还给我看过一张小照。印象中还不错。后来庞尔见了真人,用了两个字评价:“绝色”。
那是1976年的事,郑茂寅的女人已经怀孕,她向庞尔发牢骚说郑茂寅一天到晚不着家,和他当年那些造反派的狐朋狗友吃吃喝喝。不久出了事,毛泽东去世,禁止娱乐一个月。这期间郑茂寅们饮酒作乐,被抓了起来,从此不知下落。
一连的兵捣弹,玩出的花样有时让人哭笑不得。队列训练从跑步状态转入立定时,要再跑四步才停下。一连有几个兵养成痼疾,跑到第三步要滑一个垫步才停下。连队纠正他们,他们还振振有辞,说这样垫步更好看,应该向全军推广。说着一时兴起,当即把有这毛病的人集合在一起,示范起来,出乎预料的是,在场的人都认为错误的队列动作确实比正规的动作好看。
一连,一个很有意思的连队。很希望留在这个连队里,可惜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