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结果显示:新移民多眼高手低,语言能力和受教育的程度
不成比例;在社会适应能力方面,更表现不彰。
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到,新移民对自我的环境设计能力太差,不
能把自己放到大环境里,选择城市多于选择工作和选择就业。
到了一个新地方,到底自个活得怎么样,是个大伙见仁见智的话题。
/>/>
加拿大统计局最近发表了一份新移民的就业分析报告,把加拿大新移民就业情况揭示了出来。这个结果对已经来的移民来说意义不凡:告诉你凡事不要怨天尤人,受点挫折更不要自暴自弃,新来咋到的,大家都差不多;对那些还没来、又哭着喊着希望来的准移民来说,也是一面镜子值得借鉴:你可不要想,到了加国就可以一步登天,要有一颗红心两种准备,要让自己做好进入新生活面临新坎坷的十足准备。
/>/>
统计局把“新移民”定义为登陆之后不足五年的移民(Newcomers)。统计是在2006年做的,就是说采访的全是2001到2005年登陆的移民,共跟踪纪录了8000多人的生活就业情况。并且这8000多人的年龄是介乎25到54岁,都是身强力壮的,全部是受过教育的(记住,没说是高等教育啊)。
/>
统计报告说,相对于本地出生的或在当地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来说,这些新登陆的移民,在融入社会和找工作方面都非常困难。例如:2006年,加国全国的平均失业率(----原来有工作,然后失去了工作)是4.9%,但这些新移民的平均失业率却高达11.5%,是当地人的两倍还多。
/>/>
然而,统计还发现,随着移民在加拿大待的时间越长,就业的情况就越好。在加国已经5到10年的移民(1996 到2001年登陆的移民),其失业率就下降到7.3%。并且显示,超过十年的移民,其就业率和土生的加国人没啥两样!你看,十年磨一剑,移民也要十年才能育成人。
不过,统计却没有给出:到底新移民的就业率,----来的移民中有多少人找到了工作,比率是多少?大概是低得可怜,都不好意思讲出来吧。
/>/>
调查的问题
对被认定的调查对象,你要回答的问题就五个:
/>
1。你啥时间到的加拿大(when you landed in Canada),
/>2. 你在哪个国家出生( The country you were born ),
/>3. 你受的最高教育是 (received highest level of education),
/>4. 你在加国的就业经历,根据加国人力资源劳动部(Human Resources and Skills Development Canada)的纪录来计算,
/>5。你的登陆和入籍变更,根据加国公民和移民部( Citizenship and Immigration Canada)的纪录来计算。
/>
调查的结果
/>/>
数据显示,新移民找工作面临着几大障碍:
/>1。缺乏当地工作经验(lack of Canadian work experience),
/>2。缺乏英语或法语的沟通能力 (lack of 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 skills)
/>3。缺乏海外资历的认证(lack of recognition of foreign credentials)
/>/>
哪里需要那里安家
/>/>
当年王进喜的精神,在这一代新移民身上发扬得极不广大。大伙都喜欢集中在几个大城市,尤其美丽的大城市,结果找不到工作的情况就更严重。即使大家都知道有些地方好找工作,但多数的人却没有意欲搬到那里去。理由是,移民不就想找个好过点的地方吗。可没工作能好过吗?真是鸡和蛋的问题。
/>
在八个中等城市中,Calgary's 2006年的就业率市场最好,73.6%的新移民可以立马找到工作,当然仍低于当地人的89.3%就业率。在其他中等城市,新移民的就业率低多了。相比于当地人的就业率更差。
女性新移民的处境更糟/>
报告说,相对于男性伴侣来讲,女性新移民的就业情况更差。调查的25到54岁女性新移民,不管就业率还是失业率,都差于男性新移民。女性新移民的失业率是13.0% in 2006, 男性新移民的失业率只是10.3%。
报告还说,既使是老移民,女性的就业率和失业率,也差于男性老移民的。
相反,加拿大出身的人,男性的失业率是5.2%,而女性的失业率才4.6%.
/>
报告还说,年轻的新移民(Young immigrants,aged 15 to 24),尤其是女性的年轻新移民,比当地出生的年轻人,就业率也低很多。全国来讲,年轻新移民的失业率是17.2% in 2006, 而本地出生的年轻人的失业率只有11.2%。.
年轻的女性新移民(Young women immigrants,aged 15 to 24),其失业率是19.9% in 2006, 而本地出生的女性年轻人的失业率只有9.8%。
制造业是新移民的最大就业行业
新移民最有希望得到工作的场合是工业制造业。因为那里不需要太多的语言和沟通。
报告说,在工业制造业,新移民的就业率多过当地出生的人。在专业( professional),科学研究( scientific)和技术服务( technical services)方面,新移民的表现也很不错。还有建筑施工,旅游交通业,酒店服务业,食品生产和饭店服务业,新移民的就业情况也表现得比当地出生的人要好很多。
In 2006, 19.6%的新移民就业于工业制造业, 相反,只有13.0%的当地出生的人在这些行业工作。 进一步来说,从2002年起,北美的工业制造业下滑,可能这也是新移民失业率高的原因之一。尤其在中部,工业制造业的状况非常不好。.
In 2006, 13.8%的当地出生的人就业在零售、批发和工业贸易的行业工作(the retail,wholesale and trade industry)。这是当地出生人士的最大就业市场。同样,这个行业也是新移民就业的第二大行业,仅次于工业制造业。
调查还发现,在销售和服务行业(in sales and service jobs),新移民的比例比当地出生人士的比例还大。
好多问题没有涉及
这个历时五年的统计,少了很多方面的资料。
1, 没有和税收局的数据连起来,看看新移民的工资状况和老移民有什么差距;新移民的工资状况和当地人的工资差距;更没有说新移民的工资状况和受教育的程度有什么关系。
2。 没有和家庭福利厅的数据连起来,看看新移民的社会福利享受状况和老移民有什么不同;新移民的社会福利花费和当地人的社会福利花费的不同;更没有说新移民的社会福利花费和受教育的程度有什么关系。不过据加拿大移民局的资料,每年花在新移民身上的开支计划,越来越庞大。
3。 没有和教育厅的数据连起来,看看新移民的子女教育状况和老移民有什么不同;新移民的子女教育状况和当地人的子女教育状况的不同;更没有说新移民的子女教育状况和自身受教育的程度有什么关系。不过据加拿大人力资源部的资料显示,移民本身的教育程度很高,和就业市场所需的劳动人力结构极不相符,不仅造成了移民计划的浪费,也造成移民就业的困扰。
4。 没有把新移民的回流、两面跑的空中飞人情况给表达出来。有多少留守太太,和多少留守少年。不过统计局表示,这种温哥华独有的现象,将是下个统计报告要考虑的问题。
同时,统计局呼吁新移民,要积极参与统计活动,回收的调查单越多,统计的结果越准确;呼吁新移民填报资料要尽可能地准确,千万不要乱填乱写,要保证统计的结果的有效性。
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到,新移民多眼高手低,语言能力和受教育的程度不成比例。社会适应能力和受教育的程度更不成比例。
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到,新移民对自我的环境设计能力太差,不能把自己放到大环境里去选择,选择城市多于选择工作和选择就业。
由于中医针灸在BC合法,使得中医工作人员在BC省的就业比例极高,注册的中医师和针灸师高达1300人。问题也出现了,一是良莠不齐,二是监管不规范,三是僧多米少。能活着的真不容易,能活得像样的就更不容易。
由于BC就业厅宣布在国外的行医经历,将被优先培训,使得学西医的移民在BC省的就业也有了希望。不过,要通过当地的种种考试,要语言和病人沟得通,都是大问题。不过,至少这些人有了努力的希望和就业的希望。
移民为了什么,人们说不清楚。移民的状况怎么样,也没人能完全说得清楚。孰是孰非,孰好孰坏,只有自己因人而定了。
----------
1)。Definitions, data sources and methods: survey number 3701.
2)。A more detailed summary, "The Canadian Immigrant Labour Market in 2006: First Results from Canada's Labour Force Survey", as part of The Immigrant Labour Force Analysis Series (71-606-XWE2007001, free), is now available online. From the Publications module of our website, under Free Internet publications, choose Labour.
3)。For general information or to order data, contact Client Services (toll-free 1-866-873-8788; 613-951-4090; labour@statcan.ca). To enquire about the concepts, methods or data quality of this release, contact Danielle Zietsma (613-951-4243) or Jason Gilmore (613-951-7118), Labour Statistics Divi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