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戒很奇怪,你能说它是爱国主义教育么,笑死人了。
那它不是爱 国主义,又是什么?教育怎么给做汉*奸一个推托的理由么?好像有点这个意思。。。。
我们都是从小教育思想上有框框的,正确和错误的一个分界线,比如,用爱国主义去树立的一个界限之类,一旦有了框框,我们就有强烈的是非感;有了强烈的是非感,我们就有了为自己所称之为正确的去努力,去奋斗。而非爱国的,当然就属于这个分界线那边的,也就是魔鬼了,是丑陋的。美学的教育就是让人区分美丽的和丑陋的,因此无论女主角的外表多么美丽,她仍旧应该是丑陋的,是属于婊*子类的。
如果处于一个纯二维思维的角度来看,这种叛国行为是必定要被打倒的,所以,女主角的死亡从爱国者的角度看,就是对于背叛祖国的一个极佳结局。但可惜得是,女主角死在了叛国者手里,而非正义者手里,结局是无法给爱国者一个口号般呐喊的。这个也给了爱国者一个憎恶此片的理由。
但李安,或者张爱玲并非是在用这个纯二维的角度诠释汉*奸和爱国。他们用了一个"爱情"诠释这个论题。于是,他们的美学就不同于我们这些爱国者的教育了。他们的美学都不包括一个黑暗光明的区分,他们给黑暗和光明都赋予了正大光明的理由,有些人把这个超越一些边界的思维称之为"灵性",或者更有甚者,把曹雪芹也拉入了讨论的范畴,认为这种“灵性”就是飘忽于天地之间的,水露凝成的,天生不为框架所束缚的。这种“灵性”的确也无法在战争年代被认可,因为战争本身就是需要有正义方和邪恶方区分的状态,如果战争被这种摸零两可,个人情感世界高于一切的呼声所干扰,所谓的正义方还能打败所谓的邪恶方么?因此,曹雪芹的这种“灵性”,张爱玲的这种男女世界在战争年代是无法生存的。
而我们现在生活在的是一个和平年代。战争年代树立起来的正义式爱国似乎又成了一个棘手的问题。诠释战争年代的爱国和个人情感世界变得如此暧昧和含糊不定,甚至李安同志本身也是处在一个自己不能清晰给出定义的状态下去演绎张爱玲的内心世界,但这又恰好是感性的本质,没有正确错误的区分,只是一个感觉。。。。。
毕竟人的情感本身就是一个不能用理性,正义邪恶去区分的一种混沌。个体的人性是一种不同于集体性,或者用政治结合起来的团体性,越是紧密和具有同一性的团体,要求的往往是在要求灭绝个人人性前提下的。
也或许,这个给理性果断缔造了所谓的正义,而感性含糊不定的维持着正义,留下了一个双方都必须存在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