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旭:中国军事转型应指向天空和大海

中国军事转型应指向天空和大海

2007年11月05日 戴旭


放眼世界近代史,凡是那些能够挤上人类历史舞台表演一番的,无论大国小国无一不是采取了正确的国家发展战略或曰前进方向,而这一方向又几乎无一例外地具体表现为从陆地走向海洋。因为走向海洋,融入世界,得以吸纳多方营养,进而由小到大由弱转强,走上国家和民族的巅峰。国家战略指向决定军事战略方向。与从陆地走向海洋的国家战略同步相伴,各国崛起中的军队变革,尽管时间不同国情、地理各异,但其基本模式却惊人地类似:无不是将以陆地攻防为核心的陆军型,转为以海洋攻防为核心的海军型。

一、近代大国崛起中军事转型的共性模式:从以陆军为中心到以海军为中心

近代第一个崛起的“大国”葡萄牙,是在1415年攻克一个地中海与大西洋交通要道的休达城时,突然对海洋产生兴趣的。靠着王子的带领和政府支持,葡萄牙军队率先从十字军东征中脱离出来,走上一条海上探险、贸易和殖民征服之路,其军事形态也因此从骑士型的陆军变为水手式的海军。1497年,达·迦马率领葡萄牙舰队绕过“好望角”进入印度洋。这支在世界陆战史连个影子都没有出现过的军队,却从此在大海上叱咤风云,将一个偏居于伊比利亚半岛的蕞尔小邦葡萄牙,扶上大国霸坛百余年。

西班牙是在邻居葡萄牙的强烈刺激下,从欧洲无休无止的陆地征伐中脱身出来,踏上海洋探险和海外征服之路的。起步虽晚,但力度巨大。1492年,西班牙女王授予自告奋勇的探险者哥伦布海军上将军衔和海外总督头衔。到16世纪末,世界金银总产量的83%被西班牙掌握。一方面,西班牙通过海军从海外掠夺、攫取大批财富以支持王朝战争;另一方面,西班牙又以暴增的财富用来大幅度加强海军。到1588年,西班牙花费1000万金币打造的“无敌舰队”,无论是吨位还是数量、火力,都是世界上无与伦比的。西班牙也因此成为欧洲第一个世界级殖民帝国。

在西班牙之后接过世界海上霸主之棒的英国和美国,其军事转型几乎与葡、西如出一辙。不同的是,它们对海洋、海军和海权的认识更深远,因此其在世界历史上的政治、经济和军事角色,也更加耀眼。

二、军事转型的方向和进度,直接决定国家发展战略最后的成败

在走向海洋、实现崛起的过程中,几乎每个国家都是在军队的护卫下完成的。更进一步研究可以发现,各国军队转型的彻底程度及对新军事战略执行正确与否,与其最终的国运兴衰直接相关。

几乎拥有半个世界陆地面积的奥斯曼帝国,由于对海洋的忽视,因此也错失了资本主义和现代科技萌生的机遇,与以工业革命为特征的现代化失之交臂,从而使整个帝国的后续发展失去动力。在败给以西班牙为主的西方海上联军后,不仅无力继续从陆地上对欧洲构成威胁,自身也陷入无法遏止的腐朽衰败中。西班牙曾经颇有远见地选择了让其受益巨大的海洋发展之路,但由于对海权认识比较肤浅,没有进一步发展出控制海洋的军事理论,其举世无双的无敌舰队因此没有走远,仅仅17年之后也重蹈奥斯曼帝国舰队的覆辙。海军败,帝国衰。英国战略家富勒以浪漫的笔触写到:“西班牙舰队的失败,好像一个耳语一样,把帝国的秘密送进了英国人的耳中:在一个商业的时代,赢得海洋要比赢得陆地更为有利。”

英国政府知道其微小的陆地和微少的人口,没有为它提供称雄欧洲大陆的资本,因此采取了一个极其高明的大战略:立足陆地,争衡海洋。它小心翼翼地避免陷入欧洲陆地上的争端,特别注意不陷入称霸式的战争。它只需要保证不被其他欧洲强国并吞,就足以凭借优越的岛国地理优势,在一片蛮荒的海外,不费力地建立一个庞大帝国,并依靠海外帝国的输血,维持母体的强大。英国据此战略改组军队形态和使用方向,在确保本土无虞之后,开始了持之以恒的海上进击。英国海军1546年正式组建仅是一支不起眼的海盗游击船队,后经不断扩充,不到半个世纪即发展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强大海军,所向披靡。与此同时,英国国家实力也不断强大,海外殖民地面积占全球总面积的四分之一,是英国本土的100倍。凭借着300年经久不衰的海上霸权和工业革命提供的国家实力、军事技术装备和巨大的利润需求,一个本来只有数百万人口的孤岛小国,建立起了世界历史上幅员最广阔的大帝国。

站在英国的肩膀上,美国对海洋的“发现”要更深刻。美国海军学院前院长艾·塞·马汉说:“海权包括凭借海洋或通过海洋能够使一个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一切东西”,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说:“控制海洋意味着安全,控制海洋就意味着和平,控制海洋就意味着胜利”。美国人最早发明海权一词,也是最早悟得海权奥妙的国家。正是掌握了这样一个奥妙,美国通过一系列战争、商业和其他手段,一步步走向超级大国和世界霸权。靠着举世无双的12支重型航空母舰编队和星罗棋布的军事基地,今天的美国控制着全球海洋的全部十六条战略航道。表面上看起来美国的核武库庞大惊人,美国空军横行无阻,美国的太空力量无与伦比,其实这一切都是以海权为核心的。

作为对手的游牧民族后裔的苏联,在陆地和它的祖先一样扩张成性,但眼界却比海洋民族后裔的美国人低了许多。苏联一直重视陆军,它顶多不过能够建立一个有限的帝国;但美国从它的大英帝国先辈那里却看到整个世界的财富。双方按照各自的战略理念竞赛到1991年,终见分晓:苏联解体了。曾经威风凛凛的俄罗斯陆军一刀一枪打拼来的帝国烟消云散。用基辛格的话说:俄罗斯民族丢掉了它300中从陆地上得到的一切。后来俄罗斯痛苦地意识到,没有海权,“任何国家都不能长期成为强国”。

三、近代中国军事转型的迟缓和失误,导致国家和民族的空前灾难

中国有1.8万多公里的海岸线,1万多个大大小小的岛屿,近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对于这样一个地理形态的大国,拥有强大的海权本来应该是必然选择。可是中国历代统治者特别是明清两朝皇帝始终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著名的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曾经无限感谓地说:如果当时的中国也像后来的欧洲一样拓地殖民的话,今天中国人占世界人口的比例就不是六分之一,而是二分之一

由于近代中国统治者对世界发展大势反应迟钝,国家政治变革迟迟未提上日程,与政治转型同步的军事转型,也因此迟迟未能真正进行并完成。如果说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是因为中国军队由于没有进行军事转型导致整体落后,因此挨打失败;甲午战争的失败则完全是由于转型失误造成的。鸦片战争一声炮响,中国和日本几乎同时震动。但日本立即醒来,励志图新,脱胎换骨,一代人的时间里便跻身列强。而中国却半梦半醒地说着什么“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试图在不触动政治体制的情况下,单独实现经济的现代化——“洋务运动”的本质如此;又喊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新军事变革试图在不触动整个冷兵器大陆军体系的情况下,单独实现海军的现代化。结果自欺而不能欺人,突然之间被一场黄海的“飓风”扫荡一空。反观日本,伴随着彻底的国家政治现代化变革(明治维新),日军早已从根本上完成现代化,无论武器还是理论、训练都与当时最先进的欧洲西方军队并驾齐驱。而清朝只不过买了几条外国军舰,名义上是组建新式海军(水师),本质上不过是把老态龙钟的八旗、绿营体制搬到了海上,就观念而言整体上仍停留在冷兵器的陆军形态。以陈旧的军事体系对阵先进的军事体系,清军已屡败于西方军队,其再败于已蜕变成西方军队一员的日军有何奇怪?诚如后来伊滕博文奚落李鸿章时所说:阁下以北洋一师,抵日本全国之兵,焉得不败?由外患终于引起内乱,内乱又变本加厉地招致更大的外患,中华民族历史上空前的大灾难开始了。

四、未来走向大海的中国军队是世界和平的重要保障力量

历史一再证明:一个不拥有海洋也不能走向海洋的国家,是没有出路的;一支无力或不知走向海洋的军队,只是国家的“纸门神”。前事不忘,后世之师。伴随着中国的和平发展,今日中国军队又面临着军事转型的新形势。新中国军队已经完成捍卫民族的生存权的历史任务,未来将面临捍卫国家和民族发展权的新使命。顺着国家战略的指向,军队未来前进的方向必然是海洋。从世界历史的规律看,军队总体形态从内向型的陆军化转为外向型的海军化,是必然趋势。以往环绕在陆地防卫周边的制空权和制太空权链条,也将转为以制海权为核心;留在全民意识中根深蒂固的“黄色国防观”,也要逐步被以海洋、天空和太空为背景的“蓝色国防观”所取代。

但是,或是出于担心或是出于误解甚或是别有用心,伴随着中国和平发展和中国军队的改革前进,各种版本的中国威胁论层出不穷。其实,在世界进入海洋时代500多年之后中国才走向海洋,中国就总体发展水平比美国落后了近百年,综合军事指标比世界先进水平落后了几十年。一方面中国经济对海外市场依赖巨大,国家利益疆界大大地拓展;但是另一方面,由于几千年沉重的历史包袱和现实问题,中国控制海洋和捍卫海外权益的能力却严重地滞后。环顾世界,没有一个大国像中国这样面临着众多的外在威胁。相当长的时间内,摆在中国军队面前的任务,是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努力追赶世界先进水平,抵住隐约成型且日益逼近的联合军事封锁。可以说,中国和中国军队走向海洋的道路崇山峻岭艰难曲折,哪里有能力威胁别人?爱因斯坦说:“现在我们的世界最缺乏的是善意和力量的结合”。中国是个爱好和平的大国,素有“善意”,但一直缺“力量”。总结近代以来中国的历史,康乾盛世以前和新中国以后,是两个最明显的和平时期,中间则是漫长的战争时期。这漫长的战争不是由于中国特别强大侵略世界,而是因为中国过于弱小,而被世界被列强宰割所导致。由于中国军事落后,已经有两次现代化的机会被外来入侵葬送,致使今天中国还远远地落在世界后面。残酷的事实证明,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大国,过于落后,不仅中国自身安全面临严峻威胁,也不利于世界和平。今天,无论是中国选择改革开放的政策还是中国军队走向海洋,正是痛定思痛,不愿再重蹈覆辙而已。

今天中国秉持建设和谐世界的理念。在这一理念下,中国的国家战略目标是非常有限的:维护海外合法利益和自身安全及世界和平,不挑起或参与掠夺性战争。故中国军队的建设发展方向虽然指向海洋,和长期趴在陆地上的姿态相比这只不过是站起来,把防线向外推几步而已,战略防御的本质并没有改变,就像大象走出森林,依然是大象一样。近200年来的战争不是发生在中国本土,就是发生在中国门前,中国理所当然有权力将历史上的战争噩梦推远些。但这与历史上那些帝国主义大国崛起过程中,以直接掠夺财富、开辟殖民地的做法不可同日而语;也与今天某些以称霸世界称雄地区为目标的国家的战略追求完全不同。历史上崛起的帝国主义大国和今天的霸权国家,不断地以发动战争作为实现国家战略目标的手段;中国的和平发展,不仅不会以战争手段实现,实现崛起后也不会以战争手段谋求更大的霸权。在这样一种和平的、克制的国家战略目标和发展理念下走出的中国军队,不管向哪个方向走,也不管走多远,都必然地只是世界和平的重要维护力量。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