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亞洲最强空戰戰鬥機對抗評測 zt

全亞洲最强空戰戰鬥機對抗評測

2007年11月19日 中国评论新闻网


印度空軍蘇-30MKI戰機與英國空軍台風戰機進行一對一式對抗


  “蘇-30MKI將是未來世界上絕無僅有的、僅次于F-22的新一代戰鬥機。”

  1996年11月30日,得到這一承諾後的印度與俄羅斯簽訂了這種全新一代戰鬥機的采購合同,這種飛機在全球號稱機動性最强的蘇-27“側衛”基礎上發展,增加一名成員,飛機融匯三翼面布局,矢量推進噴口、有源相控陣雷達等俄羅斯一切拿得出來的頂尖技術,同時安裝以色列和法國的電子設備,飛機比除了F一22以外任何一種戰鬥機都要强大,而且比單發的“幻影”2000還要便宜得多。

  1997年3月,首批8架蘇-30K開始交付給印度空軍。這批飛機幷不是完全狀態的蘇一30MKI,而是在雙座型蘇-30UB基礎上發展的。首架裝備矢量噴口三翼面布局雙座的蘇-30MKI于1997年7月1日由V.J阿沃爾加諾夫駕駛首飛成功,這架“藍色56”號原型機編號爲T-10MK-1該機在提供給印度空軍後飛機機號SB019,型號編號變更爲T10-PMK-01。

  2002年10月28日,印度空軍開始裝備首批10架蘇-30MKI戰鬥機,蘇-30MKI是當代第一種俄羅斯和另一個國家聯合研制的該級別戰鬥機,同時也可以看作是一種從實戰出發,以打敗所有戰鬥機(除去第 四代的F一22)——包括俄羅斯和印度的一切假想敵——爲目標全新研制的“超級戰鬥機”。

  而在當代戰鬥機中還有一種堪稱僅次于F-22的戰鬥機——歐洲聯合研制的“台風”,在蘇一30MKI這種具備同樣稱號的新型飛機出現後,誰是“世界第二”?這個頗有意思的問題開始引起業界的關注,而英國和印度也非常痛快地迎合了大家的胃口,2007年7月,“台風”和蘇-30MKI即將爭奪空中兵器譜的榜眼位置。

  對抗“台風”——“彩虹試煉-2007”

  曆史上任何一種武器在剛誕生的時候往往因爲其技術先進而威震八方,然而當它第一次上戰場的時候却是它最危險的時候,有可能神話在一瞬間破滅,歐洲的“台風”戰鬥機則正要面臨這個危險。集合了全歐洲最頂尖的航空技術于一身的“台風”戰鬥機與F-22“猛禽”這種全球最先進的第4代重型戰鬥機相比毫不遜色,在4S指標中僅僅是隱身性能略遜于“猛禽”(“台風”利用特殊方式能够實現超聲速巡航),堪稱全球第二。

  然而這種飛機却從來沒有遇到過真正的敵人,沒有和任何一種非北約戰鬥機交過手,北約了解最透徹的東側最强戰鬥機不過是前民主德國的米格一29,這種中古戰鬥機至多具備發射R一27導彈的能力,僅僅是在中低空格鬥中憑借優良的低速操控性和頭盔顯示器能够與西方戰鬥機勉强抗衡。在這種認識下,以先進的航電系統著稱的“台風”戰鬥機可以說敢于迎接來自于東方任何一種戰鬥機的挑戰。

  然而今天“台風”所面臨的對手可不是航電老舊的米格一29A,而是俄羅斯有史以來批生産型戰鬥機中先進技術堆砌最集中的蘇-30MKI,而這也是印度繼18世紀邁索爾王國抗英戰爭200佘年後,首次以幾乎同等先進的戰爭機器挑戰當年的殖民者。

  這場“世紀之戰”的戰場選擇在英國沃丁頓(Waddington)皇家空軍基地進行,演習代號爲“彩虹試煉(Exercise Indradhanush)-2007”,方式則是騎士傳統般的一對一。

  交戰的結果目前我們已經得知了,這是一場不分勝負的决鬥,“台風”與蘇-30MKI打成平手。很明顯雙方僅僅進行了一場“促進友誼,贏得對方尊重”的“友誼賽”。雙方幷未完全發揮自身的能力。不過有一點是值得注意的,在這場中低空的近距格鬥中(除去BVR、AWACS、ECM等各種因素),英國皇家空軍飛行員肯定了蘇-30MKI的高機動能力,而“台風”的敏捷性也給印度飛行員留下了深刻印象。雙方對于對方戰鬥機的評價,還是可以進行一番分析的。

  很顯然蘇-30MKI的高機動能力受到了一貫的肯定,畢竟這種西方國家新一代戰鬥機設計中幷未過分重視的能力却在蘇霍伊設計局成了最終制勝的撒手鐧,單就批生産型戰鬥機而言,印度的蘇-30MKI可以說將蘇霍伊的機動性制勝論這一理念發揮得淋漓盡致。

  噴氣時代的機動性制勝論這個由美國空軍在20世紀60年代提出的理論曾經得到了很多國家的認同,同時拉開了第三代戰鬥機的序幕。這種新一代戰鬥機非常强調空戰機動性,主要方式是換用大推力發動機以提高飛機推重比、增大翼面積幷采取各種增升措施來降低翼載,使得飛機發動機的推力盡可能地大,幷能够盡可能多地運用在飛機的空戰機動飛行上。而在空戰機動飛行上,大迎角過失速機動又顯得尤爲重要,因此高機動戰鬥機除了上述特點外,還增加了邊條和翼身融合設計、三翼面布局、大推重比發動機、矢量噴口等。

  爲了實現高超機動性能,蘇-30MKI戰鬥機可以說是無所不用其極,作爲目前批生産型戰鬥機中蘇一30MKI可以說是唯一一種全部具備以上特征的戰鬥機。就蘇霍伊的宣傳而言,配備全新飛控系統的蘇一30MKI的機動性超過了數年前墜毀的唯一一架蘇-37“終結者”高超機動戰鬥機,在批生産型戰鬥機中其機動性可謂獨占鰲頭。

  而此時戰鬥機設計已經悄然進入了第四代,其中一個重要指標——敏捷性也得到了相當的重視。作爲一種三代半戰鬥機,“台風”在設計的時候充分考慮了飛機敏捷性這一能力。

  敏捷性是指飛機改變機動狀態和轉換機動平面的能力,簡單說就是飛機從一種機動狀態改變到另一種機動狀態所需要的時間能够多短。F-22主要是依靠推力矢量的有效利用以充分提高飛機的敏捷性;而“台風”戰鬥機本身就是基于美德合作的X一31高機動驗證機,具有其一系列氣動特點,可以看作是雙發放大型的X-31,尤其是該機繼承的遠距鴨面布局使得“台風”戰鬥機的氣動控制舵面非常遠離飛機重心,控制力臂大,飛機的敏捷能力非同一般。

  假設“台風”與蘇-30MKI在低空進入咬尾格鬥,按照宣傳所說蘇-30MK I的機動性應該是好于“台風”的,那麽最大瞬間角速度也應該大于“台風”,也就是說擊落對方的機會更大更廣;而敏捷性更好的“台風”戰鬥機的角加速度則更快。也就是說能够更快獲得擊落對手的機會。

  換句話說,蘇-30MKI有更多機會擊落“台風”,但是“台風”將先擊落蘇-30MKI。這就是機動性和敏捷性的區別。

  不過衆所周知在非戰鬥條件下“台風”戰鬥機的飛行是嚴格受限的,而按照印度空軍的說法印度的飛行員非常年輕,綜合素質弱于英國皇家空軍飛行員,因此雙方只是打了個平手,也就是說按照印度空軍的這一說法,蘇-30MKI要强于“台風”。

  對抗F-15——“印度對抗~2004”

  除了挑戰“台風”戰鬥機之外,印度空軍的蘇-30MKI想要回到在亞洲稱雄,就要面臨一個非常强有力的對手,那就是在F--22服役之前號稱。全球現役最强戰鬥機”的美制F-15“鷹”式戰鬥機。這種重型戰鬥機一度被認爲是天空中最可怕的敵人。該機的亞洲傳統裝備國日本所擁有的F-15CJ正准備安裝高級合成孔徑雷達(syntheticaperture radar,SAR)吊艙。該吊艙內部的雷達裝置能實時接收、處理和分發有威脅的目標捕獲信息。系統利用晶體管數字系統來記錄圖像,通過空中數據鏈路將信息以電子分程傳遞的方式傳輸給地面站。

  另外,SAR能够全天候對目標進行精確定位;而韓國最新裝備的F一15K更是宣稱攻擊範圍“從東京到北京”,其作戰能力不可小視;此外新加坡也决定購買12架F-15SG重型戰鬥機。

  印度的蘇-30MKl想要稱雄亞洲,那麽就還要面對F-15的挑戰。

  很顯然美國對印度空軍的各種蘇式裝備也非常感興趣,因此在2004年2月16-26日,印美兩國在印度瓜廖爾空軍基地舉行了代號爲“對抗印度04”的聯合空戰演習。演習的內容主要是空戰識別訓練(DACT),包括超視距導彈攻擊、遠程目標鎖定、無綫電幹擾、空中格鬥等複雜科目。

  不過遺憾的是原計劃蘇-30MKl也將參加這次演習。但由于美方原計劃派出的F-16戰鬥機因故取消,因此印方拒絕展示蘇-30MKI,只同意讓蘇一30MKl參演,而美國空軍派出了6架單座F-15C戰鬥機。

  從理論上講F一15c裝備的AN/APG-63機載雷達、AN/ALR-56雷達照射預警系統等先進電子設備能够更早地探測到蘇-30,爲F一15C的决策、瞄准和發射導彈贏得寶貴的時聞 一15C占據空戰優勢。不過印度的飛行員幷不會按照美國人假定的脚本進行表演,徹底顛覆了美軍的空戰戰術構想。

  印度空軍在作戰中根本就沒有開啓機載雷達,而使用蘇-30MK的機載光電系統(OLS),這一點使得印度的蘇-30可以悄然接近美軍飛機幷實施近距離攻擊。根據印度指揮部的報告,美機被“擊落”不下20架次。

  對于目前F-16N處的這種劣勢位置,美國空軍的表態頗爲有意思。空軍表示很明顯F一15在與潜在對手的對抗中已經不具備任何優勢,唯一的辦法只能是加大F-22、F-35等新一代隱身戰鬥機的采購數量。在與蘇-30進行對抗時F-22將充分體現出其隱身優勢,比對手搶先發現對方,這樣才能避免重蹈F-15的覆轍。此時美國空軍的真正目的很顯然已經不言自明。

  應該注意到的是,其實在這場蘇-30MKl與F一15的對抗之前,該部隊已經參加了在新加坡的另一場長達6周的高强度演習。精疲力竭的美國人决定不派最新換裝相控陣雷達的F一15前往印度參加演習,因此參加演習的F-15沒有一架裝備了最新型號的APG-63(V)2主動電子掃描相控陣雷達,而且美印雙方參演的戰機數量比爲1:3,美方在AIM-120中距攔射導彈的使用上有相當大的限制。

  此外最重要的是美方沒有AWACS支援,但印度却有。這也是爲什麽印度的蘇-30MKl能够悄然接近F-15的原因。雖然參演的F-15都裝備了聯合頭盔綜合顯示系統(JHMCS)以及最新型號的AM一9X矢量控制近距格鬥導彈,這兩種系統整合成爲了目前最有效的近戰格鬥系統,然而印度的蘇一30MKl充分利用了AWACS支援的優勢,盡一切可能避免與F-15進入近距格鬥,從而使得F-15的系統優勢無法得到有效發揮,不過這也給美軍增購F一22提供了絕好的理由。

  然而無論如何,F-15C在蘇-30MKl面前遭遇慘敗却是事實,那麽在真正遭遇具備三翼面和TVC的完全狀態蘇-30MK I時結果又將怎樣呢?按照美國官方的說法,蘇-30MKl戰鬥機能够利用其矢量噴口所賦予的出色的超機動能力輕易騙過F一15,幷在F-15做出反應之前發射至少兩枚導彈,這足以决定勝負。

  美國波音公司經過模擬測試後表示,假設蘇-30MKl與F-15C同時發動BVR攻擊,蘇-30MKI可以通過其超機動能力擺脫第一次超視距導彈攻擊,幷獲得第二次導彈攻擊的機會;而F一15則能够利用電子對抗優勢躲開第一次BVR攻擊,而蘇-30MKI的第二次攻擊將直接决定F一15的生死。也就是說在雙方對等的BVR作戰中,蘇一30MKI明確可以獲得2個階段的攻擊機會和一次有效的機動擺脫機會,而F一15只有一次攻擊機會,這將大幅度提高F一15與蘇一30MKI的總交換比。

  那麽在雙方完成第一次BVR攻擊後,爲什麽只有蘇一30MKI獲得了第二次攻擊機會。波音公司在模擬對抗中稱:關鍵在于蘇一30MKI發射了第一枚中距導彈後可以立刻利用超機動性令飛機在一瞬間與F-15的相對速度接近零,而此時F一15裝備的脉沖多普勒雷達的多普勒工作狀態會對所跟踪的目標陷入混亂,而蘇一30MKI正是利用這個機會實施第二次導彈攻擊,同時利用大推重比發動機迅速加速,幷准備與F一15進入格鬥。而此時F一15在只實施了一次攻擊後却遭受了兩次攻擊。

  由于雷達的多普勒狀態工作原理是通過波源與雷達的相對運動(即多普勒效應)來對目標進行定位、測速和測距。如果蘇一30MKI正確完成有效機動,那麽在蘇-30MKI與F一15的相對速度接近0時,對于F-15雷達的多普勒搜索狀態來說蘇一30MKI幾乎可以說是隱身的。而在雷達陷入混亂這段短短的時間內蘇-30MKI足以發動第二次攻擊幷進入格鬥導彈射程。

  由于完成了幾次减速機動,進入格鬥時蘇一30MKI的高度應該低于F-15,而這正適合于蘇一30MKI利用OLS以天空爲背景准確鎖定F一15而不必擔心與來自地面的幹擾,這次近距格鬥導彈的攻擊對F一15來說將是致命的,而飛行員一般習慣于拉杆擺脫,此時格鬥導彈則正好准確進入追尾攻擊,命中幾乎是一定的。

  不過換個角度來說,蘇一27本來就是爲了戰勝F-15C而研制的。服役時間晚于F一15,而蘇一27的超級改進版蘇-30MKI要好于普通的F-15C比較正常。


中國空軍殲10戰機不僅單機成本上有一定優勢,同時能够不受制于人


  對手?夥伴

  在與諸多美英法等西方戰鬥機較量後,蘇一30MKI想要稱霸亞洲,就還要意識到中國最新服役的殲10型殲擊機。

  與印度不完全相同,中國是具備完全獨立研制戰鬥機能力的國家,目前我國進口飛機僅僅是爲了填補國産飛機的數量不足。雖然少數幾種我國能够購買到的國外先進飛機綜合能力要强于國産産品,但是國産飛機不僅單機成本上有一定優勢,同時能够不受制于人,而且國産飛機往往在某個單項上具備與國際頂尖水平抗衡的能力,殲10型空戰殲擊機就是比較典型的例子。

  目前蘇-30MKI很多系統整合程度依然不够,可靠性仍顯低下,按照計劃蘇-30MKI具備完全能力需要到2010年左右,而此時我國也在不斷提升殲10,數年之後經過改進的殲10改究竟如何我們不得而知。但我們可以通過其他方面略窺一二:俄羅斯已經提供了專門爲殲10設計的AL-31FNAL推力矢量發動機複合材料已經能够大範圍使用來减低重量;外形修改來降低雷達反射面積;增裝OLS以及某新型雷達和某新型高速空空導彈的換裝。

  在格鬥方面比較:蘇-30MKI曾經與“台風”戰鬥機交手,結果是蘇-30MKI的機動性得到肯定,而“台風”的敏捷性則要略勝一籌。通過比較我們可以看到,殲1O殲擊機的外形更加接近于“台風”,而不是國外媒體憑空猜測的以色列“雄獅”(除去遠距鴨面布局,殲10采用的是近距耦合布局)。那麽殲10殲擊機在這兩個指標上與蘇一30MKI相比表現如何呢?

  根據目前已知資料,裝備兩台AL一31 FP(推力12500千克力)的蘇-30MKl的空戰推重比爲1左右,而輕小的殲10的空戰推重比估算爲1.15,在推重比上殲10是占優的;蘇-30MKl采用的是三翼面布局,平尾主要參與負升力的配平,而鴨式三角翼布局的殲10俯仰控制面全部是正升力的前翼,且前翼相對面積比蘇-30MKI更大,再加上蘇一30MKI空中就達到近18噸,相對而言殲10的翼載荷更小一些;蘇-30MKI主要依靠矢量推力發動機和三翼面布局實現高機動能力,而俄羅斯也提供了殲10的推力矢量發動機。同時殲1 0也可以配合大面積前翼一帶前後緣襟翼的主翼一獨特的外置大面積雙腹鰭實現高機動能力;而且殲10本身采用的就是阻力較低的單發單機身布局,而大型的蘇-30MKl采用的是雙發寬間距短艙布局,浸潤阻力明顯比殲10更大,而且殲10還采取了多種措施以减小誘導阻力。這樣决定戰鬥機機動性的單位剩餘推力(SEP)兩者相較,殲10明顯要大于蘇-30MKI。

  因此在綜合機動性比較上殲10要優于蘇一30MKI。

  在敏捷性方面而言,蘇-30MKI的原始機型蘇一27在設計的時候正處于能量機動理論還在興盛的時候,整架飛機的設計就是圍繞提高機動性這個目的;而殲10殲擊機在設計過程中國際上已經指出了戰鬥機敏捷性的重要性,殲10在設計的時候也一直非常重視這一性能。我國一直進行著提高飛機敏捷性的研究,側板控制技術就是其中之一,除了高敏捷戰鬥機LFC-16之外,殲10也有加裝側板的高敏捷高超機動驗證機方案,結合側板/TVC的殲10敏捷性肯定是强于蘇一30MK I的,這點不用討論。而不加裝側板僅僅是附加TVC,殲10憑借類似于X-31/“台風”的以高敏捷性爲目標的氣動外形和大面積前翼,敏捷性在世界上居于前列。

  因此在敏捷性上殲10同樣要優于蘇一30MKI。

  在BVR能力比較上,在未來的幾年中蘇一30MKI幷沒有提升相應能力的計劃,而殲10則能够換裝新型雷達幷裝備新型高速空空導彈;此外蘇-30MKI賴以戰勝F-15C和“幻影”2000的OLS,殲10也將配備;同時采用單發機身S型進氣道的殲10本身迎風面雷達反射面積就小于蘇一30MKI再加上還可以通過修改外形進一步减小RCS,而蘇-30MKI沒有任何相應計劃;而且在ECM和AWACS支援上殲10至少可以肯定不弱于蘇一30MKI。

  很顯然在BVR能力上殲10比蘇-30MKI要更勝一籌。 當然我們必須注意到的是這僅僅是1對1的空戰對抗比較。而不是綜合空戰能力對比,更不能簡單得出蘇-30MKI等于“台風”,殲10優于蘇一30MKl同時優于“台風”,僅次于F一22這種魯莽的結論。而且我們更應該看到印度空軍的空戰經驗非常豐富,不僅進行過多場現代空戰,更是與多個國家合作頻繁進行跨機種演習。而且蘇-30MKI毫無疑問是一種連美國都不能輕視的非常優秀的戰鬥機(美國正是過于輕敵而在蘇-30MKl面前就遭受了慘敗,而蘇一30MKI遠遠優于蘇-30MKl),只是這種飛機因爲集中了大量先進技術導致其出勤率曾經較低而己,但是這决不能抹殺蘇一30MKI出衆的作戰能力。

  中國和印度同爲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發展中經濟體,都曾經受到西方帝國主義的欺辱,中國和印度都希望憑借自己的力量振興民族航空工業,中國的“梟龍”、“猛龍”等和印度的“光輝”都是擺脫美英法蘇的禁錮,在天空中獨樹一幟的風景,都是亞洲的驕傲,這一點是其他亞洲國家沒有做到的。中印關系正面臨著曆史性機遇,我們應該大力拓展中印交往與溝通,加强信任,共同振興。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