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空

1)『內空』,內即內身,謂三十六種不淨充滿,九孔常流,
淨相不可得故,是名內空;(2)『外空』,外即外色,謂愚夫為欲染故,觀所
著色,妄以為淨,求其淨相,亦如我身淨相不可得故,是名外空;(3)『內外
空』,謂我身不淨,外亦如是,外身不淨,我亦如是,一等無異,淨相不可得
故,是名內外空;(4)『空空』,謂內身、外身、內外身俱空,而猶執空成
病,復以空法而破三空,是名空空;(5)『大空』,謂十方世界,是四大造
色,假名日出處為東方,日沒處為西方,如是方相,以世俗故有,若第一義中,
則一法不可得,是名大空;(6)『第一義空』,謂諸法中,最第一法,名為涅
槃;涅槃之法,空無有相,是名第一義空。(7)『有為空』,謂五陰等法中,
無我、我所,及以常相,皆不可得,是名有為空;(8)『無為空』,謂無所作
為,則非有相,今對有為,故說無為。若有為法既不可得,則無為之法何所可
著,是名無為空;(9)『畢竟空』,謂以前八空,破一切法,令無遺餘;既無
諸法,亦無空之可著,是名畢竟空;(10)『無始空』,謂世間眾生無有始相。
如今生從前世因緣有,前世復從前世有,如是展轉,無始亦不可得,是名無始
空;(11)『散空』,謂五陰和合,故有人相。若以智慧分別破散五陰與人,則
空無所有;如輻輞轅轂,眾合為車,若離散各在一處,則失車名,是名散空;
(12)『性空』,謂一切諸法自性本空,皆從因緣和合而生,若不和合,則無是
法。如是諸法性不可得,是名性空;(13)『自相空』,謂一切法有二種相,一
者總相,生滅不住,本無今有,已有還無,皆是無常;二者別相,如地有堅相,
水有濕相,火有熱相,風有動相。如是二相皆空,是名自相空;(14)『諸法
空』,謂五陰、十二入、十八界等法,無有實相,一切皆空。無取無捨,能離一
切諸見,是名諸法空;(15)『不可得空』,謂一切諸法及因緣,畢竟皆空,不
可得故,是名不可『不可得空』,謂一切諸法及因緣,畢竟皆空,不
可得故,是名不可得空;(16)『無法空』,謂諸法已滅,是滅亦無,名無法
空,又謂過去、未來法名為無法,如是無法亦空,是名無法空;(17)『有法
空』,謂諸法從因緣和合,故有法生,是法體本不實,名有法空,又謂現在一切
法及無為法名為有法,如是有法皆空,亦名有法空;(18)『無法有法空』,謂
無法有法相不可得,名無法有法空;又謂過去、未來、現在一切諸法,皆不可
得,亦名無法有法空。这些是十八空。好像是出自大智度论

【二十空】 [出般若经] 一内空谓内之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皆无自性。故名内空。二外空谓外之色声香味触法六尘。皆无自相。故名外空。三内外空谓六根六尘六识。都无自性。故名内外空。(六识者。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也。)四空空谓一切法皆空。此空亦空。故名空空。五大空谓小乘四谛十二因缘诸法。皆空无有。故名大空。(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十二因缘者。一无明。二行。三识。四名色。五六竹。六触。七受。八爱。九取。十有。十一生。十二老死也。)六小空。(亦名无性自性空。)谓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四果之相。皆空无有。故名小空。(梵语须陀洹。华言入流。梵语斯陀含。华言一来。梵语阿那含。华言不来。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七胜义空谓第一义之理。假立名言。悉同真性。本来空寂。故名胜义空。八有为空谓欲界色界无色界烦恼惑业。本无有为之相。故名有为空。九无为空谓生住灭三相皆空。无为寂静。不堕诸数。

故名无为空。(生住灭者。谓一切万物。皆有生长。住于世间。终归坏灭也。)十毕竟空谓有为无为诸法一切之相。悉皆空寂而不可得。故名毕竟空。十一无际空谓一切诸法。灭无有终。起无有始。起灭之际。无从可得。故名无际空。十二散空谓一切诸法。因缘假颌而成。皆无和合之相。故名散空。十三无变异空谓一切法。非常非灭。不变不异。法性如如。了不可得。故名无变异空。十四本性空谓一切诸法。非常非灭。本性清净。离性离相。故名本性空。十五自相空谓五蕴之法。虚幻不实。了无自相。故名自相空。(五蕴者。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也。十六共相空谓一切诸法彼此之相。非常非灭。本来空寂。故名共相空。十七一切法空谓一切诸法。本性皆空。非常非灭。了不可得。故名一切法空。十八不可得空谓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一切诸法。皆无所有。了无可求之相。故名不可得空。十九无性空谓一切诸法。悉皆虚假皆无实性。故名无性空。二十自性空谓一切诸法。非常非灭。性本自空
故名自性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