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食的毒素及肾脏的保养

这里仅从医学的角度揭示一些许多人还不太知道的真相.
  希望不搞研究的大多数人也有机会能够了解.
  
  医学研究得知:动物肉里面含有一种----"pro.2毒素"
  这个毒素国内没有研究过,所以到现在也没有命名中文名字,
  但是国外已经对这个毒素研究的比较多了,
  它是很强的致癌物和衰老因子,很可怕的.
  它存在于任何经历过痛苦的动物细胞中,无法消除.
  
  那么,想一想,到底有没有动物在被做成菜之前没有过痛楚呢?
  完全没有!
  
  先不说被活杀的,
  已经死了被冷冻的鱼虾是被活活憋死的,(憋死的时候pro.2毒素大量产生)
  别的被宰杀的动物在惊恐和巨痛中,体内的pro.2迅速产生.
  
  即使是暂时还没有被宰杀的动物,当它们看或是听到其他动物被杀时候恐怖情景和惨叫声,其体内也会不自主的产生该毒素.
  
  这种毒素进入人体内有蓄积作用,很难排除,
  所以,为什么现在的人癌症等恶性疾病发病率在节节攀升也就不奇怪了.
  
  另外,吃动物类食品另一个非常明显的害处就是血液中的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极容易高上去,这两个东西的特点是高上去容易,想降下来则非常困难.
  
  高上去以后血液就不再清洁流畅了,就好象在血液里面混进一些类似猪大油样的东西; 这些一来,高血脂,血液粘稠,高血压,脂肪肝等一系列难治的病就很容易找上来了...
  
  一部分吃降脂类药的人在短期内可能会有一点效果,但是停药以后没有多久就又高上去了;
  
  可是如果长期服用降脂药的话,又会给肾脏和肝脏带来不小的损害;
  总之,非常的麻烦就是了......
  
  身体的某些病变往往是不可逆的;(就是不可以逆转到原来没有发病的状态,)比如脂肪肝之类的病.
  
  因此,预防发病是极其至关重要的!
  这也就不奇怪为什么近年来在国外素食店那么多的原因了.
  
  让我们再来看一段世界著名化学和医学专家雷久南博士的文章:
  
   肾脏的保养
  
   雷久南
  
   肾脏是身体新陈代谢、排除废物、排毒和维持体内液体平衡的重要器官。全身的血液每小时经过肾脏二十次(血液里新陈代谢的废物变成尿排出体外)。
  
   肾脏功能失调会引起腰酸背痛、水肿、血液中有尿毒、高血压、尿道发炎、疲倦、失眠、耳鸣、脱发、视力模糊、反应迟钝、情绪低落、恐惧感,甚至神经错乱。
  
   肾脏靠两百万个小过滤器(Nephrons)清除血液的污染。任何进入身体的物质、饮料、食物、空气和情绪压力所产生的毒素都会经过肾脏,如果污染物质太多,造成肾脏负担太重,短期也许会出现阻塞、发炎现象,长期则有结石、功能衰退、血液不乾净等各种毛病,最严重情况要靠人工肾清除血液污染,不然会有生命危险。
  
   「预防胜於治疗」。注意保健,避免对肾脏的伤害才是上上之策。造成肾脏失调的主要原因有下:
  
   一.食用过多的动物性食物,如肉类、鸡鸭蛋等(高蛋白质的食物会产生过多尿酸,让肾脏工作过量)。
   二.工作过劳,没有充分的休闲。
   三.服用西药,如消炎止痛药、抗生素等。
   四.环境污染:水源、土壤、空气、噪音。
   五.饮用酒、咖啡、汽水、冰冷饮料过多。
   六.潮湿寒冷的天气。
   七.饮水不够。
   八.纵欲会令肾脏受损害。



------------


混淆了西医基于解剖学所说的“肾”和中医的虚拟“肾”
来源: TBz07-11-30 20:14:40

我是指“纵欲会令肾脏受损害”一句。



------------


感谢提醒!我搜索了一些资料,提供参考如下:
来源: 懒风07-12-01 11:43:31

感谢提醒!为了了解清楚些,我先是打“纵欲伤肾”搜索,出来一大堆无一例外都是指伤西医的“肾脏”。于是我想,会不会是这些医生自己也搞迷糊了呢?

于是,我打“西医中医肾”搜索,确实得出两者是不同的。中医的“肾”当是包括“肾脏”在内的系列器官,可以说是比较宏观的一整个系统。而于西医来看,纵欲也和其西医的“肾脏”无关。摘录如下:

------
(12)肾脏病不等于“肾亏”
肾脏病菌与传统中医所讲的“肾亏”不是一回事,没有直接关联。中医的“肾亏”一般认为多由过频的性生活引起,男性的性荷尔蒙是的睾丸分泌的;女性的性荷尔蒙是在卵巢,尤其男、女的肾脏可相互移植,可见肾脏病与性无直接关系。所以肾脏病不等于“肾亏”。
------

然则,又会不会中医之“肾”和西医之“肾脏”完全无关,仅是翻译者的误译呢?却又不见得。明、清医学有明确的解剖说明:

------
明代赵献可《医贯》中说:“肾有二,精之居也,生于脊齐十四椎下,两旁各一寸五分,形如豇豆,相并而曲附于脊外,有黄脂包裹,里白外黑”。清代林佩琴《类证治裁》中更明确指出:“肾有两枚,附脊第十四椎”
------

在此看来,虽然中医“肾”这套系统不单指“肾脏”,然“肾脏”却是“肾系统”中的中枢角色。一段总结性摘录如下:

------
由此可见中医"肾"的概念既概括了实质脏器的肾,也代表了部分其它组织器官的功能,如心、肺、肝、脾、膀胱、神经精神,男性生殖器官:睾丸,女性生殖器官:卵巢等的功能。
------

至于“肾脏”会否真的如中医所述,具有影响上述这些组织器官功能的作用呢?在现今的西医学上来说看来是没有的。若然说有,那么我的设想是如同针灸穴位学一样,只能从高维空间,暗物质等比较超前的科学理论上去假设了。下面附上两篇关于中医肾的文章,供参考:

------

中医学中肾的功能 医学非常重视"肾",称其为"性命之根"、"人身至宝"。认为"肾"不仅为先天之本,生殖之源,而且在人生理、病理过程扮演着重要角色。概言之,传统医学中"肾"主要有如下功能。

中医学中肾的功能

传统医学非常重视"肾",称其为"性命之根"、"人身至宝"。认为"肾"不仅为先天之本,生殖之源,而且在人生理、病理过程扮演着重要角色。概言之,传统医学中"肾"主要有如下功能。

  肾为先天之本,寓元阴元阳:先天之本是指人立身之本,"人始生,先成精",而肾藏精,故肾为先天之本。元阴是指阴精,元阳是指元气,元阴元阳在人的生命活动中——从孕育成形到发育壮大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人的健康生长,全赖元阴元阳的相互维系,互相推动。此外,肾乃水火之宅,为五脏六腑之本。五脏六腑之阴,非肾阴不能滋助;五脏六腑之阳,非肾阳不能温养。肾阴充则全身诸脏之阴亦充,肾阳旺则全身诸脏之阳亦旺。所以说,肾阴为全身诸阴之本,肾阳为全身诸阳之根。任何情况下,肾阴和肾阳的动态平衡遭到破坏而又不能自行恢复时,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即形成肾阴虚、肾阳虚和肾阴肾阳具虚的病理变化。

肾藏精,主生长发育:肾主藏精,以气为用,关系着人的生长发育。肾气盛衰直接关系到人的生长发育,乃至衰老的全过程,也关系着人的生殖能力。

  在整个生命过程中,正是由于肾中精气的盛衰变化,而呈现出生、长、壮、老、已的不同生理状态。人从幼年开始,肾精逐渐充盛。到了青壮年,肾精进一步充盛,乃至达到极点,体壮实,筋骨强健。而待到老年,肾精衰退,形体也逐渐衰老,全身筋骨运动不灵活,齿摇发脱,呈现出老态龙钟之象。打个比方,假使人是棵大树的话,肾就象大树的树根一样,根深方能叶茂,同样道理肾好身体才好。对生长发育障碍临床治疗中,补肾是重要治疗方法之一;补肾填精又是延缓衰老和治疗老年性疾病的重要手段。

  人生长过程中,随着肾精的不断充盛,便产生了"天癸"。于是,男子就能产生精液,女性则月经按时来潮,性功能逐渐成熟,具备了生殖能力;以后,随着人从中年进人老年,肾精也由充盛而逐渐趋向亏虚,天癸的生成亦随之减少,甚至逐渐耗竭,生殖能力亦随之下降,以至消失。这充分说明肾精对生殖功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生殖繁衍之本。所以肾藏精功能失常就会导致性功能异常,生殖功能下降。

  肾主纳气而为气之根:肾主纳气,是指肾有摄纳肺吸入之气而调节呼吸的作用。人体的呼吸运动,虽为肺所主,但吸入之气,必须下归于肾,由肾气为之摄纳,呼吸才能通畅、调匀。正常的呼吸运动是肺肾之间相互协调的结果。所以说:《类证治裁·卷之二》"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阴阳相交,呼吸乃和"。只有肾气充沛,摄纳正常,才能使肺的呼吸均匀,气道通畅。如果肾的纳气功能减退,摄纳无权,吸入之气不能归纳于肾,就会出现呼多吸少、吸气困难、动则喘甚等肾不纳气的病理变化。总之,人之呼吸贵乎深沉,才能使"真气—精气"自上而下的流布全身,因此"导引吐纳"可以防病治病,其原理就是"纳气归肾"。


  肾主佐强而出伎巧:"佐强"就是指坚强的工作能力,"伎巧"是指思维活动敏捷。理解佐强、伎巧的功能主要从肾与脑的关系去考虑。因肾藏精,精生髓,髓充骨,髓又上充于脑,脑为髓海,府精神明。故精足则令人能力坚强,智慧灵活。《灵枢.海论》"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自过其度",唐容川"事物之所以不忘,赖此记性,记在何处,则在肾经,益肾生精,化为髓,而藏于脑中"。"精足则髓足,髓足则脑充,技巧之所以出,故肾为作强之本"。这就把肾精—髓海—脑的关系勾画出来。


  祖国医学中"肾"的含义较广,"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肾主水","肾主纳气","肾主骨,生髓充脑,其华在发"等等。可见,中医的肾除包含西医的肾以外,还含有大脑、肺脏等功能。如讲"肾藏精",是指肾与生殖系统的关系,肾虚可引起男性的遗精、阳痿,女性的月经不调、不孕等;"肾主骨",指肾与骨骼系统的关系,肾虚可引起下肢软弱无力、牙齿松动等;"肾藏志"中的"志",是指记忆力,肾虚时可引起健忘;"肾主先天",是指人的先天体质由肾来决定;"肾开窍于耳"是讲听觉与肾有关,肾虚时可有耳鸣、耳聋症状;"肾开窍于二阴",指大小便与肾的关系;"肾,其华在发",指肾与头发生长情形相关; "肾主恐",是讲肾与惊恐这种精神状态有关。由此可见中医"肾"的概念既概括了实质脏器的肾,也代表了部分其它组织器官的功能,如心、肺、肝、脾、膀胱、神经精神,男性生殖器官:睾丸,女性生殖器官:卵巢等的功能。平常这些器官有病态表现时,如骨质疏松、牙齿动摇、头发早白、记忆力不佳、耳鸣、时有恐惧感等,中医常有"肾阳虚"或"肾阴虚"......之说,并从这个角度辨证论治。举一个简单例子,女性常见的月经不调或男女不孕症,从西医角度看,这病症与肾脏毫无直接关系,而从中医则从"肾"的病机进行分析下药。以上说明西医对"肾"只是指实质的肾脏器官,而中医则是出了西医的肾脏之外还包括了其它器官的功能,因此中、西医对"肾"的概念不同,不应混淆。

------

中医肾脏病学的发展时期(连载)

自两晋时期始,至明清两代,中医肾脏病的发展较为缓慢,尚未发现一部有关中医肾脏病学的专著,所有理论均散见于各医家的综合性专著之中。虽然如此,但在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理论指导下,中医肾脏病理论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无论是对肾的解剖结构、部位,还是生理功能、病因病机、主要症状的描述、辨证论治以及治则方药,都较先秦三国时期丰富和完备。

肾为五脏之一。肾的外形椭圆弯曲,状如豇豆。位于腰部脊柱两侧,左右各一,右微下,左微上。明代赵献可《医贯》中说:“肾有二,精之居也,生于脊齐十四椎下,两旁各一寸五分,形如豇豆,相并而曲附于脊外,有黄脂包裹,里白外黑”。清代林佩琴《类证治裁》中更明确指出:“肾有两枚,附脊第十四椎”

对于肾脏生理功能及特征的描述,主要是对《内经》、《难经》等经典著作中描述的阐释和延伸。如对命门学说的阐释,可对这一时期肾脏病学的发展窥见一斑。《内经》称肾 为“水脏”、“?牝脏”、“至阴之脏”,未见有属阳或火的论述。《难经》首次提出“左肾右命门”之说,然而直至宋代许叔微在《普济本事方》中论述“二神九” 的作用时,才将“肾气” 比作真元、火力。他在《普济本事方·心与小肠脾胃病》中说:“有人全不进食,服补脾药皆不验,予授以此方(指温补肾阳之‘二神丸’)服之,欣然能食,此病不可全作脾虚。……譬如鼎釜之中,置诸米谷,下无火力,虽终日米不熟,其何能化”。宋代严用和发展了许氏之论,其用《易经》中“坎卦”的理论来认识肾的属性。肾为“水脏”,水中之火,即是“坎火”,也既是“真火”;肾为“至阴”之脏,阴中之阴,是为“真阴”。严氏在《济生方》中说:“人之有生,不善摄养,虚劳过度,真阳虚衰,坎火不温,不能上蒸脾土,冲和失布,中州不运,是致饮食不进,……此皆真火虚衰,不能熏蒸脾土而然”。虽未明确提出“命门火”或“肾阳”之名称,但在理论上已奠定了基础。元·朱丹溪《格致余论·相火论》之“命门火衰,不能生脾土”,明代赵献可《医贯》将命门喻为“走马灯”之灯火,皆与严氏“坎火”之论有关。

明代张景岳对命门学说及真阴真阳理论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在《类经附翼·求正录》中称命门为“水火之府,为精气之海,为生死之窦”。在《景岳全书·传忠录》中又称“命门为元气之根,为水火之宅,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认为肾中精气是可分不可离的物质基础,肾阴肾阳是以肾中精气为物质基础的两类功能活动的表现。景岳制“左归九”、“右归丸”诸方,以“补气以生精”、“补精以化气”、“阳中求阴”、“阴中求阳”,集中地体现了他的学术观点。由于命门学说的兴起与争鸣,逐渐明确了肾与命门的关系,“两肾系于命门”,命门不仅是火,而且也是水。逐渐形成了真阴、真阳为全身阴阳之本的理论,为肾阴、肾阳的理论奠定了基础。

对于肾脏病诸多的证候的描述,主要分为肾实证与肾虚证两个方面,但亦有所偏重,往往对肾实证描述较少而肾虚证描述较多,以致宋代名医钱乙提出了肾无实证之论,他在《小儿药证直诀·五脏所主》中提出:“肾主虚,无实也”。但肾实证临床确实存在。唐代孙思邈在《千金方》中对肾实热作了专门论述,对其症状表现及治法方药阐述比较详细。他说:“左手尺中神门以后脉阴实者,足少阴经也。病若舌燥咽肿,心烦嗌干,胸胁时痛,喘咳汗出,小腹胀满,腰脊强急,体重骨热,小便赤黄,好怒好忘,足下热痛,四肢黑,耳聋,名曰肾实热也”。在治疗方面,他倡导泻肾,并创立泻肾汤,为以后肾阳有余证的治疗奠定了基础。宋代赵佶敏《圣济总录》在前人认识的基础上有进一步发展。对症状的认识基本同于孙思邈,但在治疗方面有所发挥,提出了泻肾大黄汤治疗肾实热证。金元时期,对肾阳有余的认识有了进一步提高,李东垣提出了泻命门相火法,制大补丸、滋肾丸。朱丹溪继承了东垣之法,并有所发挥,认为火旺阳盛,莫不涸水灼阴,故自制大补阴丸,以甘寒辅苦寒,清泻为主,补泻兼施,使肾阳有余证的泻法更趋于完善。明代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传忠录》中明确指出邪气壅闭下焦时可出现肾实证。“肾实者,多下焦壅闭,或痛、或肿、或热、见于二便”。晚清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指出:“小便频数涩痛,遗精白浊,脉洪滑有力,肾经确有实热也”。这是从临床的角度对肾阳有余证的症状及脉象的阐述,并创造清肾汤以治之。药用知母12g,黄柏12g,生龙骨12g,生牡蛎9g,海螵蛸9g,茜草6g,生杭芍12g,生山药12g,泽泻4.5g。还例举病案以证实清肾汤之功效:“一叟, 年七十余,遗精白浊,小便频数,微觉痛涩。诊其六脉平和,两尺重按有力,知其年虽高,而肾经确有实热也。投以此汤,五剂痊愈”。一人,年三十许,遗精白浊,小便时痛如刀割,又甚涩数。诊其脉滑而有力,知其系实热之证。为其年少,疑兼花柳毒淋,遂投以此汤中没药9g、鸭蛋子40粒,数剂而愈”。清代谢映卢在《谢映卢医案》中还有肾实热所致阳痿之记载:陈春初乃郎将婚,服补养丸剂半月,反致双足无力,阳痿不举。医谓当用大补,加附子、鹿茸,服之无效,渐至两足难移,玉茎尽缩。诊得肾脉独大,右尺尤甚,与滋肾丸(黄柏、知母、肉桂、蜜丸)一斛,服至一半,阳一已举,药毕,步履如旧,此孤阳不生之义也。前医误用补法,致元阴元阳失衡,附子之辛热、鹿茸之壮阳,犹如火上浇油,其肾脉独大,右尺尤甚,乃肾实热也。故予黄柏、知母直泻肾火而获效。

而肾虚证的描述主要又分为本证和兼证两个方面。本证不外于肾气虚、肾血虚、肾阴虚、肾阳虚和肾精不足、阳虚水泛、肾不纳气等方面;兼证的范围较广,如肝肾阴虚、脾肾阳虚、能阴虚、心肾不交、心肾阳虚等。以下列举本证的肾气虚证和兼证的肝肾阴虚证作一概要回顾。肾气虚证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如晋代王叔和《脉经》曰:“肾气虚则厥逆,实则胀满,四肢正黑,肾气虚则梦见舟船溺人,得其梦伏水中,若有畏怖,……”。隋代对肾气虚证的病因病机、症状表现及治法上有了较深的认识。如《诸病源候论·虚劳候》:“肾候于耳,劳伤则肾气虚,风邪入于肾经,则令人耳聋而鸣”。《诸病源候论·肾病候》:“肾气不足则厥,腰背冷,胸内痛,耳鸣若聋,是为肾气之虚也,则宜补之”。又如《诸病源候论.小便不禁候》:“小便不禁者,肾气虚,下焦受冷也。” 《诸病源候论·虚劳候》:“肾主水,劳伤之人,肾气虚弱,不能藏水,……故小便后水液不止而有余沥”。“肾主骨髓而藏精,虚劳肾气虚弱,故精液少也”。“肾气虚弱,不能藏精,故精漏失,……”。元代朱丹溪《丹溪心法·腰痛附录》曰:“肾气一虚,凡冲寒、受湿、伤冷、蓄热、血涩、气滞、水积、堕伤,与失志,作劳,种种腰痛,叠见而层出矣”。朱氏认为腰痛的发病原在很多,其中以肾气虚最为重要。明代张景岳《景岳全书·遗精》说:“有素禀不足,而精易滑者,此先天元气之单薄也”。清代医家,在继承前人理论的基础上,对其病因病机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如清代陈世铎《石室秘录》:“凡久病后小便点滴不出,乃肾气不行于膀胱也。补肾气,则小便自出”。清代李用粹《证治汇补》:“新聋多热,少阴阳明火盛也;旧聋多虚,少阴肾气不足也”。兼证中肝肾阴虚的证候,宋代《圣济总录》中的症状表现描述:“肾水既亏,肝木无以滋养,故见于目者,始则眩眩不能瞩远,久则昏暗,时见黑花飞蝇,其证如此,肾虎可知也”。明代对肝肾阴虚证的病因病机及症状表现认识更加深刻。李梃《医学入门·诸虚》:“五劳六极七伤,积虚成损,积损成伤,经年不愈者,谓之久虚。肝劳,尽力谋虑,则筋骨拘挛,极则头目昏眩;肾劳,矜持志节,则腰骨痛,遗精白浊,极则面垢脊痛”。张景岳《景岳全书·胁痛》:“内伤虚损胁肋疼痛者,凡房劳过度,肾虚羸瘦之人,多有胁肋间隐隐作痛,此肝肾精虚,不能化气,气虚不能生血而然”。说明劳损及情志所伤皆可损及肝肾,引起相应的临床表现。清代医家在前人理论的基础上,对肝肾阴虚证的认识进一步深化,无论是病因病机,症状表现,还是治法方面都有较为详细的论述。如李用粹《证治论补·目疾》:“……肝血不足,眼昏生花,久视无力;肾水欠盈,神光短少,看一成二,俱属阴虚。当壮水之主,以镇阳光”。陈士铎《辩证录·燥证门》:“肝燥必当润肝,然肝燥上于肾亏,滋肝而不补肾,则肝之燥只可少润于日前,而不能久润于长久,必大滋乎肾,明濡而肝亦濡也”。江涵暾《笔化医镜》曰:“肝之虚,肾水不能涵木而少也。脉左关必弱或空大。其症为胁痛,为头眩,为目干,为眉棱骨眼眶痛,为心悸,为口渴,为烦燥发热”。叶天上《临床指南医案·中风》云:“肝血肾液内枯,阳扰风旋乘窍”。对肝肾阴虚的认识更为系统化。

懒风 发表评论于
回复:肉食的毒素及肾脏的保养
来源: 鲜葡萄 于 07-11-30 17:38:45

你的文章有时根本没有科学依据。适量和杂食是健康的关键。其实无论是动物类食品或植物类食品,吃得太多,都会危害健康。比如:

High-Carb Diet Raises Women's Diabetes Risk:

http://news.yahoo.com/s/hsn/20071128/hl_hsn/highcarbdietraiseswomensdiabetesrisk;_ylt=AgH.2TvqgWrRFy510qOygxKISbYF

What is the full name of pro.2?


------


回复:回复:肉食的毒素及肾脏的保养
来源: 懒风 于 07-11-30 19:53:40

谢谢你提供的资料。不过,我还是希望你不要抱着对抗的心态。研究问题不需要一定采对抗态度的。找到一点证据,就全盘否定其它的,这样的态度很明显就不是客观理性的研究态度。用词还是留有余地些好。

要说明问题,一定要有证据。现在你所提供的报道是11月27日的,可见是最新的研究结果,这就很好。唯有证据可以说明问题,没有证据,说什么都是空话而已。

医疗研究作为一门科学,新的研究是随时有可能会异于甚至推翻以前结果的。你所找到的报道中,是两个不同地方的研究中心调查不同人群而得出不同的结果。

其中一个是波士顿的研究中心调查黑人妇女,得出说,每天多吃麺、饭、麺包等谷物纤维食品,增加纤维可以有助于减低罹患糖尿病的风险。

而另一个则是田纳西的研究中心调查中国妇女得出,每天吃用大量的麺、饭、麺包等谷物纤维食品,会增加妇女患糖尿病的风险。(例如Women who consumed the most carbohydrates (about 337.6 grams per day) had a 28 percent greater risk of developing diabetes than those who consumed the least (about 263.5 grams per day。300 grams of rice per day were 78 percent more likely to develop diabetes than those who ate less than 200 grams of rice per day。)

我尝试打“纤维糖尿病”搜索,则得到一大堆清一色的全是关于吃纤维食品有助于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的研究,(仅随便举几则附在文末供您参考)。那么,是不是这个最新的调查把之前不同国家不同研究中心的一切研究都推翻了呢?我认为不见得,相反的,此次研究只是以前研究结果的一个补充。

其一,以往的研究并没有讲明是针对中国妇女研究,结果都和波士顿研究中心的结果吻合。而田纳西的研究则是针对中国妇女的。白种人、黑种人和黄种人的体质都有所区别。结果有异并不奇怪。

其二,白种人、黑种人和黄种人的饮食习惯也不一样。例如黄种人通常比白、黑种人吃更多麺、饭等主粮。

其三,此仅表明,吃肉过多,纤维过少会增加罹患糖尿病风险,应当适当增加纤维食用,这已是众多研究得出的事实。而新研究显示,吃麺、饭等碳水化合物太多同样会增加罹患糖尿病风险。也即是过犹不及,应该适可而止。

您所提供的最新报道中并没提及为何麺、饭类会提高糖尿病风险。不过据我的猜测,这当和麺、饭类也属弱酸性有关。请记住,肉类全属酸性。而麺、饭类也属弱酸性。虽然只是弱酸性,但一旦吃得大量,这个酸就绝不可看小了。

不过作为主粮,麺、饭类还是绝不能不吃的,人体需要最多的就是碳水化合物。因此最佳方法还是吃适量,然后吃更多的蔬果来中和其酸性,而不是吃酸性更强的肉类。要知道,现代中国人吃肉比旧时显著增多,而中国人罹患的糖尿病也同时显著地增加,有什么理由还要劝人多吃肉来代替吃主粮,多吃强酸性食品来代替弱酸性食品呢?

因而,正确的方法有二:

1. 如我在长寿乡一文中所提到的研究结果,减少食量,养生七分饱,那么就能很好地解决此两者的风险了。

2. 假如不能做到七分饱,那么就多吃些蔬果,这是十分安全的养生方法。

下面附上一段关于酸性体质导致糖尿病的研究:

-----

2.酸性体质与糖尿病

当人体酸性废物不断积累,超过肝脏的解毒能力时,这些毒素会直接伤害胰腺细胞,使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及内分泌激素分泌不足时,葡萄糖不能进入细胞被利用、储存,则由尿中排出,导致糖,蛋白质,脂肪等多种代谢综合征。同时,胰腺细胞分泌胰岛素必须要有钙离子的刺激,还必须得到人体大脑的指令,而大脑的传导物质为钙,镁,钾,钠等离子,这些要求都必须在弱碱性环境下才能实现。

日本医学界有研究表明,人体的pH值每下降0.1个单位,胰岛素的活性就会下降30%。而胰岛素的活性下降又加剧了人体代谢紊乱,使体内酸性物质进一步增加,体内酸碱平衡进一步恶化,由此造成的恶性循环,就是让血糖的利用率不断下降,糖尿病日渐严重。

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的最好方法即是保持人体的内环境呈弱碱性。

-----

富含纤维饮食 可控制糖尿病

得克萨斯西南大学的研究人员透露,含有大量纤维的水果和蔬菜可降低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因此可控制成年型糖尿病。

科学家们已证实,每天吃50克纤维,即比美国卫生当局正式建议的食量多1倍,可使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降低10%。
对糖尿病进行的其他研究表明,富含纤维食品也能够降低胰岛素含量的脂肪的堆积。

成年型糖尿病是一种可能在多年内不会有任何症状的疾病,与血液中的高糖含量有直接的关系。

西南大学医疗中心的两位教授说:“饮食是治疗糖尿病的关键性因素,但人们往往不注意。”他们认为,高纤维食物可改善葡萄糖、脂肪含量,可避免这种疾病带来的麻烦。

在试验中,研究人员使用的不是纤维的替代品,而是水果和蔬菜的天然纤维。

各种瓜、柚子、柑橘、木瓜、葡萄、菜豆、红薯、南瓜和燕麦都可以为糖尿病患者增加丰富的纤维。

(摘自2000.5.30《参考消息》)

------

研究显示谷物纤维有助于预防糖尿病

德国研究人员在新的研究中发现,全谷类食品和很多蔬菜所含的非水溶性纤维能够改善人体对胰岛素的利用状况,从而有助于预防Ⅱ型糖尿病。

胰岛素调节血糖,胰岛素敏感度下降是人体罹患Ⅱ型糖尿病的前兆。以往的一些研究已经表明,非水溶性纤维含量高的饮食有助于降低罹患糖尿病的风险,但原因不明。为查明其中关联,德国人类营养研究所研究人员为17位体重超标的女性设计了不同饮食方案,以探索非水溶性纤维的功用。

研究人员让参加研究的女性先连续3天吃富含非水溶性纤维的面包,此后3天再改吃纤维含量少的面包。对比分析表明,富含非水溶性纤维饮食提高了这些女性的胰岛素敏感度。德国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糖尿病护理》上。

膳食纤维主要有两大类:水溶性和非水溶性。如燕麦、豆类、苹果、浆果等食品富含水溶性纤维,这类纤维能溶于水形成凝胶状物质,据信有助于降胆固醇和血糖。非水溶性纤维则不溶于水,经过人体消化后基本上保持原状。研究人员建议,最好从天然食品中摄取纤维。(完)

------

糖尿病和纤维素

纤维素是多糖化合物。食物纤维素包括粗纤维、半粗纤维和木质素。纤维素的作用:
①有助于肠内大肠杆菌合成多种维生素。
②纤维素比重小,体积大,在胃肠中占据空间较大,使人有饱食感,有利于减肥。
③纤维素体积大,进食后可刺激胃肠道,使消化液分泌增多和胃肠道蠕动增强,可防治糖尿病的便秘。
④高纤维饮食可通过胃排空延缓、肠转运时间改变、可溶性纤维在肠内形成凝胶等作用而使糖的吸收减慢。亦可通过减少肠激素如抑胃肽或胰升糖素分泌,减少对胰岛B细胞的刺激,减少胰岛素释放与增高周围胰岛素受体敏感性,使葡萄糖代谢加强。
⑤近年研究证明高纤维饮食使Ⅰ型糖尿病患者单核细胞上胰岛素受体结合增加,从而节省胰岛素的需要量。

由此可见,糖尿病患者进食高纤维素饮食,不仅可改善高血糖,减少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物的应用剂量,并且有利于减肥,还可防治便秘。

不含纤维素食物有:鸡、鸭、鱼、肉、蛋等;含大量纤维素的食物有:粗粮、麸子、蔬菜、豆类等。因此建议糖尿病患者适当多食用豆类和新鲜蔬菜等富含纤维素的食物。目前国内的植物纤维食品,多是用米糠、麸皮、麦糟、甜菜屑、南瓜、玉米皮及海藻类植物等制成的,对降低血糖、血脂有一定作用。

------

糖尿病患者的食用纤维

食用纤维有可溶性和不可溶性两类。可溶性食用纤维有果胶、藻胶、豆胶等,存在于水果、蔬菜、海带、豆类中。临床观察表明,增加可溶性食用纤维能降低血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浓度,而对降低血糖的作用有限;不可溶性食用纤维有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存在于禾谷和豆类种籽的外皮,植物的茎和叶部。不可溶性食用纤维可促进胃肠道蠕动,有助于便秘,减轻高脂血症、高血糖。糖尿病患者可以增加天然食物中的纤维来源,多进食粗粮、豆类、蔬菜如菠菜、芹菜、韭菜等。各种蔬菜含糖量也各不相同,含糖量高的蔬菜也不宜多吃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