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圣诞节到来之前, 先让我送上暖(懒)洋洋的冬至祝福~&~
冬至大於年!哈哈,杂七八拉地抄了一些过来,总之一句话∶祝大家心头暖洋洋!!!∶)
![](http://www.china.com.cn/ch-jieri/images/dongzhi01.jpg)
冬至的习俗
![](http://www.wscss.edu.hk/html/c06/1999_6a/bar_08.gif)
曹植《冬至履袜颂表》云∶「亚岁迎祥,履祥纳庆。」引文中所指的「亚岁」,也就是冬至。亚岁的意思是仪节亚於元旦,即是次於大年初一。冬至是一年之中白天最短,日影最长的一天,故又称至日,长至或长日。按农历计算,冬至乃在新正前一个多月,而其受重视的程度,只有清明可比。江南地区至今仍流传「冬至大如年」的俗语,人们都称冬至为「做节」,庆祝活动亦与过年相似,如穿华丽衣服,张灯结彩等,可知冬至受重视的程度。人们对冬至的重视始於周朝,而历代也有不同庆祝冬至的活动。
![](http://www.wscss.edu.hk/html/c06/1999_6a/bar_08.gif)
早在周朝,天子就选在冬至日举行郊祀的典礼,於是有「历家以冬至为一岁是首」的说法。据《礼祀》「郊特牲」∶「郊之祭也,迎长日之至也」。因为日属阳,夜为阴,加上冬至後白日渐长,阳气勃发,所以是祭天的最佳时节。同时也因为阳气始生,须安息静养,所以又有冬至忌出游的说法。
![](http://www.wscss.edu.hk/html/c06/1999_6a/bar_08.gif)
尽管冬至後,日光照射逐渐北移,但酷寒的气候仍会持续一段日子。为了替年老的长辈御冬,汉朝有在冬至献履袜给尊长的习俗,表示足履最长之日影祝祷长寿。同时,汉朝的冬至行事也添加了祖先崇拜的成份。据崔的《四民月令》记载∶「十一日,冬至之日荐羔。先荐玄冥於井,以及祖祢。斋、馔、扫涤如荐豚。其进酒尊长,及修谒剌贺君、师、耆老如正日」。这是说,汉朝人在冬至以羔祭水神玄冥及祖先,以酒进奉尊长。
![](http://www.wscss.edu.hk/html/c06/1999_6a/bar_08.gif)
南北朝时的冬至,融合了逐疫的传说,有作赤豆粥的习俗。宗懔的《荆楚岁时记》按语中说∶「共工氏有不才之子,以冬至死,为疫鬼,畏赤豆,故冬至日作赤豆粥以禳之。」文中同时提及,晋魏官中有用红线以测日影的习俗∶「冬至後,日影添长一线。」
![](http://www.wscss.edu.hk/html/c06/1999_6a/bar_08.gif)
唐朝李绰的《秦中岁时记》也记载∶「冬至,赐百官辛盘,谓之借春。」除了在冬至赐臣下外,官中也於此日受外邦进贡。王仁裕的《开元天宝遗事》卷上记载,开元二年冬至,交址国曾进贡一株「避寒犀」,甚受唐玄宗的喜爱。
![](http://www.wscss.edu.hk/html/c06/1999_6a/bar_08.gif)
宋人注重冬至的程度,远超过其他的岁时节庆。《东京梦华录》(序於一一四七年)卷十上记载∶「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贺往来,一如年节。」南未时,甚至在冬至前後三天商店罢市,垂帘饮酒赌博,称为「做节」。南方甚至有句俗话说「肥冬瘦年」。
![](http://www.wscss.edu.hk/html/c06/1999_6a/bar_08.gif)
元朝的冬至,由太史院向宫中进次年的历书。宰相并率百官入宫朝贺。士庶人家则往来贺节,互赠礼物。
![](http://www.wscss.edu.hk/html/c06/1999_6a/bar_08.gif)
自明洪武十七年起,冬至开始放假三天。据刘若愚的《酌中志火集》记载,明朝宫中自冬至节开始,宫眷内臣都换穿阳生补子蟒衣,房中则挂绵羊太子画贴。司礼监刷印「九九消寒」诗图。也有人便发明了「数九九」的歌谣来打发漫长的冬日。九九消寒诗的内容多以描写冬日景象为主。其中一首流传甚广的诗句如下∶
一九二九相逄不出手;
三九二十七篱头吹篥;
四九三十六夜眠如露宿;
五九四十五太阳开门户;
六九五十四穷儿争意气;
七九六十三布衲两肩担;
八九七十二猫儿寻阴地;
九八十一犁耙一起出。
![](http://www.wscss.edu.hk/html/c06/1999_6a/bar_08.gif)
除了数九九以外,也有人取九个九划的字组成一句,以描红的方式,每日描上一笔,描完九个字就寒尽春回了。比较常见的诗句有「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幸保幽姿珍重春风面」、「雁南飞柳芽茂便是春」。
![](http://www.wscss.edu.hk/html/c06/1999_6a/bar_08.gif)
清朝皇室於冬至日祭天,次日百官上表朝贺。是一年中相当重要的典礼。当时的「绅耆庶士,奔走往来,家置一簿,题名满幅」。这种习俗,又称「拜冬」。拜冬的时候,不论男女,都会穿上新衣来互相拜揖。南方人则有在冬至拜墓的习俗,称为「挂冬」。先冬至一,日亲朋之间就以食物相馈赠,提筐担盒,往来不纪於道,称为「冬至盘」。节前一夜,称为「冬至夜」,人家设席饮宴,称为「节物」。
![](http://www.wscss.edu.hk/html/c06/1999_6a/bar_08.gif)
冬至这个日子,自古以来都很受重视,不仅官家们要举行迎冬祭天的典礼;在民间,至今也流传著许多习俗,故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冬至日,商店都休假,大家也像过年、拜年一般的互相拜冬,尽情的欢乐。
![](http://www.wscss.edu.hk/html/c06/1999_6a/bar_08.gif)
於北方,过冬至人们会吃饺子、馄饨或红豆稀饭;南方人则是吃汤圆,而冬至进补更是一项流传久远的民间习俗,而用来进补的食物,各地有都不一。例如在中国大陆,人们普遍会以甜酒酿煮鸡蛋,或莲子炖鸡来进补的。这是因为人们在寒冷的冬天,需要摄取大量蛋白质和热量,来抵御寒冷的缘故。
![](http://www.wscss.edu.hk/html/c06/1999_6a/bar_08.gif)
杭州人还习惯把冬至吃剩的鱼头和鱼尾,放在米缸里过夜,隔天再取出来吃,说是「吃剩有馀」;常州人也流行吃隔夜的热豆腐,说「若要富,冬至隔夜吃块热豆腐」。
![](http://www.wscss.edu.hk/html/c06/1999_6a/bar_08.gif)
江苏省的嘉定县最重视冬至,前一夜称节夜,也称除夜。春粢糕以祭祖,并以之馈赠亲友,设席宴饮,称之「节酒」,也称「分冬酒」。金坛县贺冬时,於宗祠祭祖并团拜。苏州冬至家宴,席间必备一种以黄酒加糖浆制成的冬阳酒。
![](http://www.wscss.edu.hk/html/c06/1999_6a/bar_08.gif)
福建省的福州冬至以汤圆祭祖,又取之粘於门楹之间。漳浦县民冬至以小汤圆遍涂门户器皿中,称为「祀耗」,凡家中有丧事的,则不做汤圆。
![](http://www.wscss.edu.hk/html/c06/1999_6a/bar_08.gif)
广东省的乳源县冬至各家祭祖,亦至坟墓挂纸,俗称「挂冬」。顺德县冬至宴客以鱼肉腊味蚬菜合煮,众人环锅而食,称之「围炉」。澄海县冬至不下田,不用牛,不汲井,犹有古人「闭关息旅」之遗风。各地过节的有趣习俗,把人们祈求生活富足的心意,表现无遗。
![](http://www.wscss.edu.hk/html/c06/1999_6a/bar_08.gif)
![](http://www.china.com.cn/ch-jieri/images/dongzhi02.jpg)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