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悟的十个标准(转载)

本文摘自kellyfeng22 同修转的文章。
连接:http://bbs.club.sohu.com/rs-mingli-74-789407-789407-1192527390.html

开悟的十个标准

人人动辄谈开悟,所谓的开悟,究竟如何?标准是什么?最平实的说法,是永明寿禅师在《宗镜录》中提到的,包括了禅宗的见地、修证、行愿。
  宋朝有两部大著作,一是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一是永明寿禅师的《宗镜录》,两者差不多同时。可惜,谈世间学问的《资治通鉴》,流传后世,研究者众。而《宗镜录》几乎被丢到字纸篓里去了,一直到清朝才被雍正提出来,几次下令,特别强调要大家研究这本书。
  《宗镜录》告诉我们,什么叫作悟了。书中提出十个问题,悟了的人没有不通经教的,一切佛经教理一望而知,如看小说一样,一看就懂,不须研究。



永明寿禅师《宗镜录》卷一:



“设有坚执己解,不信佛言,起自障心,绝他学路,今有十问以定纪纲。
  一 还得了了见性,如昼观色,似文殊等否?
  二 还逢缘对镜,见色闻声,举足下足,开眼合眼,悉得明宗,与道相应否?
  三 还览一代时教,及从上祖师言句,闻深不怖,皆得谛了无疑否?
  四 还因差别问难,种种征诘,能具四辩,尽决他疑否?
  五 还于一切时一切处智照无滞,念念圆通,不见一法能为障碍,未曾一刹那中暂令间断否?
  六 还于一切逆顺好恶境界现前之时,不为间隔,尽识得破否?
  七 还于百法明门心境之内,一一得见微细体性根原起处,不为生死根尘之所惑乱否?
  八 还向四威仪中行住坐卧,钦承只对,着衣吃饭,执作施为之时,——辩得真实否?
  九 还闻说有佛无佛,有众生无众生,或赞或毁,或是或非,得一心不动否?
  十 还闻差别之智,皆能明达,性相俱通,理事无滞,无有一法不鉴其源,乃至千圣出世,得不疑否? 


 一个人到底悟了没有,前面这十个问题,可以作判断标准。




第一问,是明心见性的境界,于一切时,一切处,一切事物上,一切清清楚楚,如同大白天观看种种物象,与文殊菩萨等诸菩萨的境界相同。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吗?


第二问,你碰到了人,碰到了事,或者别人当面妨碍了你,总之,逢缘对镜包括很广,见色闻声了不动心,日常生活举手头足间,甚至晚上睡觉都能合于道,你做得到吗?  


第三问,佛的一代时教,“时”指时节因缘说的。“一代时教”,就是我们本师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得成无上正等正觉以后,受诸天人的劝请,开始转佛法论,示现八相成道的说法相,说法四十九年,八十入寂,就这个时节因缘,说了三藏十二部教典,这就是一代时教。
这一代时教,三藏十二部教典,传入中国,根据历代大德祖师判教,可以分为五时说法。我们本师说法次序都是有固定安排的,不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根据众生的机缘,随顺众生的需要而进行宣说。就象世间普及文化教育,首先从小学开始,读完小学六年,再给他设置初中的教材,读完初中再设置高中的教材,高中读完了以后,再设置大学的课程,进入大学去深造,这样才能成就人材。如果不是这样,一开始就设置中学或者大学的教材,那就适得其反,必须根据需要和可能。佛说法是有次第的说法,根据众生的需要说,随顺众生的因缘而进行宣说的。

天台判一代时教为藏、通、别、圆四种,学者名之曰四教。贤首则判为小、始、终、顿、圆五种,学者名之曰五教。
以上佛的一代时教,祖师的判教以及祖师的语录,听到看到最深的教义也不怖畏,而且彻底的透彻明了,没有怀疑,你做得到吗?


第四问,所有的学人,拿各种学问问你,你能给予解答辩才无碍吗? 


第五问,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智慧的观照如行云流水,没有停滞。任何一个念头皆圆融无碍,任何一件事情都不能妨碍自己的心念。

 


第六问,遇到任何境界,无论是顺是逆,是好是恶,皆能看破放下,如如不动。顺境好事不贪,逆境恶事不嗔。一切事情不会打乱我的心念。




第七问,圆教初住(别教初地)菩萨的境界,入的是百法明门。相宗有一本入门的书,《百法明门论》。《百法明门》它的标准在哪里?圆教初住菩萨在这一百法当中都觉悟了。悟什麽?悟「一切法无我」。《百法明门论》是属於宗经论,它不是解释经,是宗经论,整个这一部书就是讲一桩事情。诸位如果明白这个道理,也就能够联想到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一切法,就一句话│「一切法无我」。一切法就是世出世间一切万事万法,弥勒菩萨把它归纳为六百六十法,造《瑜伽师地论》,就是讲六百六十法。天亲菩萨为了便利初学,把六百六十法再归纳成为百法,所以它展开来就是世间、出世间一切法。

「一切法无我」,无我讲的是两种︰一个是人无我,一个是法无我。人无我,给诸位说,烦恼障破了。烦恼障从哪里来的?从我执,人我执来的,人我执是烦恼障的根。所知障是从哪里来的?所知障的根是从法我来的。所以法无我,所知障的根断掉;人无我,烦恼障的根断掉;二障断掉,你就圆满成佛。大乘入门跟小乘确实不一样,小乘是断三界八十八品见惑叫入门,入小乘之门;大乘之门要破二障。我们读《百法明门》悟了没有?有一些讲《百法明门论》的一般法师,我们不敢讲话;我的学生,我敢讲话。我的学生也有在大学里面讲《百法明门论》,他来告诉我学校里开这门课,我就提醒他:你要讲明门,不要讲黑门。如果这一百法你讲了之後,叫人家又分别这一百法、又执着一百法,那就不是明门,那就变成黑门。他的妄想、分别、执着已经够多,你又给他加一百个,很残忍的事情。天亲菩萨作这本书是叫人读了开悟,不是叫你读了之後又去记这一百法,又去分别这一百法,又去执着这一百法,那不搞错了吗?这个讲法,三世佛喊冤,都流眼泪。这些基本的道理我们要了解。由此可知,我们自己要不能够稍稍契入境界,真的不懂;自己都不懂,怎麽能会把别人讲懂?自己没有开悟,如何能令众生开悟?固然古时候也有这个例子,讲经的老师没开悟,听经的学生听了开悟,毕竟是少数,千万人当中难得有一个,这不是常例。我们一定要明了,经典的意思要清楚。(本节选自净空法师的开示)




第八问,在四威仪行住坐卧中,接受指示和汇报工作,穿衣吃饭,执行指示和实施事物之时,能用真心否?还有没有妄想、分别、执著?




第九问,听到有人说有佛,说世界上没有佛,说有众生,说没有众生,或赞或毁,或是或非,能否做到不起心不动念?




第十问,还闻差别之智,皆能明达,性相俱通,理事无滞,无有一法不鉴其源,乃至千圣出世,得不疑否?《金刚经》云: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圣贤在人间,或多或少,有从体性上立论的,有从现象上立论的;凡所说法,皆是随其众生应所知量,所谓对症下药也。我们遇到圣贤种种说法,似乎千差万别,而能于其中鉴其源,能于性理上如如不动否?


《宗镜录》卷一最后一段:
  “若实未得如是,切不可起过头欺诳之心,生自许知足之意。直须广披至教,博问先知,彻祖佛自性之原,到绝学无疑之地,此时方可歇学,安息游心。或自办则禅观相应,或为他则方便开示。设不能遍参法界,广究群经,但细看宗镜之中,自然得入,此是诸法之要,趣道之门,如守母以识子,得本而知末,提纲而孔孔皆正,牵衣而缕缕俱来。”
 
解释:若这十个问题做不到,就不可自欺欺人,自以为是。有任何疑问都应到处向善知识请益,一定要到达诸佛祖师们的境界。祖师们所悟到的,你都悟到了,才可以到绝学无疑之地,不须再学。到达大彻大悟后,或闭关、住山进一步修习禅观,破除微细之我执和法执;或为众生牺牲自我的修持,出来宏法。(参考南怀瑾先生的注解)

  假设你认为三藏十二部太多看不完,永明寿禅师劝你仔细参看他所编的宗镜录,因为一切经典的精要,他都集中在此书中。“ 如守母以识子,得本而知末,提纲而孔孔皆正,牵衣而缕缕俱来”。



当是时也,国学沦丧, 《宗镜录》鲜有人能读诵,有能读诵而解之者更少矣。即使能解悟之,离证悟尚远。今有三世诸佛之总持法门,一代时教之特别妙道,契一切众生之根器也。

印光大师云:

净土法门,其大无外。如天普覆,似地均擎。上之则等觉菩萨,不能超出其外。下之则逆恶罪人,亦可预入其中。诚可谓三世诸佛之总持法门,一代时教之特别妙道也。但以法门大而摄机溥。用力少而得效速。致稍通宗教者,皆藐视之。谓为愚夫愚妇之修持法门。而不知佛力自力之大小难易,不可以语言文字形容也。以一切法门,依戒定慧力,修到业尽情空地位,方有了生死分。业尽情空,岂易言哉。断见感如断四十里流,况思惑乎。纵令见地高深,以烦惑未断,仍旧轮回。再一受生,退者万有十千,进者亿少三四。自力之不足恃,敢矜已智,而不随顺如来誓愿摄受之道乎。修净土法门者,但具真信切愿,志诚恳切,如子忆母而念。其平素所作所为,不与佛法世谊相悖。则临命终时蒙佛接引,往生西方。纵丝毫惑业未断,带业往生者。其所得,尚超过业尽情空之阿罗汉上,以种性不同故。况已断者又何待言。以佛力不可思议,法力不可思议,众生心力不可思议。合此佛法二不可思议之力,俾自心之力,得以圆显(此自力、与不仗佛法力之自力迥别),固与专仗自力者,奚啻恒河沙数之天渊悬殊也。是知此之法门,不可以一切普通法门之道理论。以是特别法门故也。余尝有联云,法门广大,普被三根,因玆九界同归,十方共赞。佛愿洪深,不遗一物,故得千经并阐,万论均宣。华严普贤行愿品,尽华严世界海法身大士,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四十一位,均一致进行。依普贤菩萨教,以十大愿王功德,求生西方,以期圆满佛果。彼矜己智而藐净土者,为超过此诸菩萨之上,为是丧心病狂,求升反坠,弄巧成拙也。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