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海基对陆攻击导弹
2007年11月28日 搜狐军事 来源:现代舰船-军事广角
漫谈海基对陆攻击导弹
作者:(澳大利亚)乔治-麦奎尔 编译:司马
在海军发展的最初岁月,其担负的主要任务是控制海上交通,同时作为辅助性的军事力量向地面部队提供输送、后勤保障和火力支援。海军还能实施战略打击,攻击敌方的港口、军事设施和地下工事等。随着时光的流逝,技术的进步为解决老问题提供了新方法,使得海军履行上述使命的能力也得到增强。机械动力、黑色火药、后膛装弹武器、通信和传感系统的发明、以及海基空中力量的建立,广泛地影响到打击近岸目标的数量、精度和效用。
20世纪中叶,随着技术的迅猛发展,航母与高性能飞机取代战列舰成为主要的海上兵器系统。尽管航母诞生初期,其职能主要是为舰艇编队作战提供支援,但是航母很快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证明了其作为支援对地攻击飞机的平台所具有的价值。的确,自1945年以来,这已成为航母的主要作战职能。在那些拥有航母的国家参加的多数战争中,都实施过海基空中打击。随着远程、高性能陆基和海基打击飞机的发展,加上核武器和精确制导武器的涌现,使得在执行战略打击任务方面,比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轰炸效果更佳,飞行员损失也更小。但是,与以往的战列舰一样,也只有那些最富裕的国家才能装备得起航母及其所搭载的打击飞机。在对陆打击方面,海上发射的对陆攻击导弹正在迅速起到飞机的作用。这些导弹正在成为打击那些高风险、高价值目标的首选武器,尤其是在战役初期,还未夺取目标区域的空中优势的时候。
随着1972年美国和苏联签署了首个《限制战略武器条约》,弹道导弹的扩散受到了限制。于是,美苏两国海军开始更加关注海基精确对陆攻击巡航导弹的发展。目前,英国皇家海军和美国海军装备的RGM/UGM“战斧”巡航导弹于1986年正式服役。“战斧”巡航导弹的首次实战运用是在1991年的“沙漠风暴”行动中。当时,共向向伊拉克境内的目标发射了288枚“战斧“式巡航导弹。此后,美国又向伊拉克、波斯尼亚、塞尔维亚和阿富汁境内的军事目标先后发射过1545枚“战斧“式巡航导弹。与“战斧”式巡航导弹处于同时代的是俄罗斯和印度海军装备的3M10/3M54“格兰纳特”导弹。目前正在研发的海基对陆攻击巡航导弹包括美国的“斯拉姆”、德国的“金牛座”、法国的“斯卡普”巡航导弹、俄罗斯的3M51“绿松石”和中国的HN-2/H-3/HN-2000。
目前,地区性国家装备的陆基飞机,如澳大利亚皇家空军目前装备的F-111s战机,其局限性在于,这些飞机在攻击对手境内的目标时,数量有限的飞行员和飞机本身需要暴露在敌人的火力之下才能攻击,因而会面临严重的威胁。鉴于第三、第四代作战飞机的造价越来越昂贵,集格斗、打击、近距离空中支援等性能于一身的多用途战机,现在已成了通用的基本标准。造价高昂的先进战机和有限的国防预算致使大多数地区性国家无力购买。战机成本过高和有限的飞行员人数决定飞机应该在关键时刻扮演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执行对地攻击任务面临高风险性时。还需认真考虑的是,营救被击落的飞行员时,还需要动用资源,其他人员也会面临生命危险。将被俘的飞行员游街示众,可在国际媒体上捞取政治好处,这在过去几十年的冲突和危机中已得到了充分体现。而海基对陆攻击导弹的主要优势就在于,既能对防护严密的敌首要目标实施精确攻击,又不用担心会损失飞行员和战机。
与海基导弹相比,动用有人驾驶作战飞机执行对陆攻击任务,其关键优势体现在出动架次上。它们可在一天内多次往返基地,重新装载武器和执行新的任务。而且,作为多用途作战平台,这些新任务还可能涉及侦察等不同的使命,而对陆攻击导弹则是专门执行单一任务的武器系统。飞机能迅速转场到一个新的作战区域,这也是其一大优势。如果说舰艇和潜艇至少需要经过几英里以上的航行才能使携带的导弹进入攻击射程,那么作战飞机则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能做出最迅速的反应。此外,假设水面舰艇正在护送一支两栖登陆或支援特遣队,则面临的问题很可能是:要么特遣队更接近目标海岸,从而增大了舰艇受到攻击的威胁;要么水面舰艇离开特遣队启航,则又会削弱对特遣队的保护。
陆基飞机在打击范围之内需要一个安全的机场。即使能进行空中加油,飞机的航程也是有限的,因为一旦出现技术故障、恶劣天气或敌人的行动妨碍了空中加油,就不得不保持充足的燃料以返回距离最近的友邻空军基地。而且,也不应低估机场的维护、防护和正常运行所耗费的资源,因为这些机场经常被敌人列为重点打击目标,特别是在受到政治和地理因素制约而缺乏就近的基地时。此外,波斯尼亚、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情况还表明,政治上的敏感有可能促使东道国不会提供必要的支持,以使打击飞机能进入目标攻击航程。这会影响到没有航母的国家实施对陆攻击的能力,因为从本国空军基地起飞的陆基打击飞机有可能面临作战半径不足的情况。相反,尽管战机存在着明显的速度优势,但根据1982年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舰艇和潜艇可以到达地球表面三分之二以上的地区,其停泊和续航能力远胜于作战飞机。因此,装备海基对陆攻击导弹的舰艇和潜艇,可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持续打击地球表面上的几乎任何陆地目标,也无需防护战区内或附近的作战基地。
气象条件有可能使打击飞机的作战能力大打折扣,尤其是短距起降的多用途飞机在广阔的范围内执行任务时。以下四种场所需要考虑天气因素的影响:打击飞机起飞的机场;加油机起降的机场;目标区域;空中加油区域。作为一个极端的例子,在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中,由于受天气的影响,78天的战役中仅有21天适合执行空中作战任务。但气象条件很少像影响战机那样影响巡航导弹的作战,只有在飓风类型的天气状况下才会限制其使用,或是影响水面舰艇发射导弹。而潜艇从水下发射导弹,就可避免出现类似的情形,从而进一步增强了执行任务的能力。鉴于这些极端恶劣的天气条件很罕见,因此指挥官可凭借导弹在几近任何时候攻击目标。许多现代武器系统使用复合制导模式,如电视成像制导、GPS制导和雷达制导,以便在主要的制导方式因天气影响而性能下降时,其它制导方式仍能引导导弹进行攻击。
如果不是预设的打击目标,如偶然发现的目标,则有人驾驶飞机的打击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去计划和落实。这是因为作战飞机需要设计好攻击目标和返航的路线,而且飞机也要作好作战准备,还要向飞行员下达作战指令。如果执行任务时还要进行空中加油,则反应时间还会进一步延长,这样就可能失去对瞬时的战略或战术目标的打击。当今一代的对陆攻击导弹具有反应迅速的操作系统,使其在打击稍纵即逝的目标时具有明显的优势。众所周知,飞机完成任务后必须选择一条安全的航线返回,这也是执行任务中最危险的一环。而导弹则是一种单程武器,不需要进行空中加油,也不容易受敌方地面火力的影响。舰艇的团队作战、人员训练有素和大范围的实时通信等特性,也使其能更灵敏地捕捉稍纵即逝的目标。因此,对于时机很关键的目标而言,除了已经作好一切作战准备的飞机外,海基导弹比其它任何打击方式都能更快地捕捉战机。
海基导弹最大的弱点是没有返航能力,也不能在短时间内为发射平台再装弹。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在海上为导弹重新装弹并不切实可行,因为这有可能破坏弹体和导弹舱的精密公差,而返回港口重新装弹就要脱离作战岗位数天到数周时间。由于水面舰艇和潜艇是多功能的作战平台,这一重要影响又会被放大数倍。例如,水面舰艇的损失,会削弱指挥官的防空、反舰和反潜作战能力,降低为地面部队提供火力支援的力度。因此指挥官必须将海基对陆攻击导弹当作更为有限的资源去使用。
与其它新技术一样,例如源于商用的信息技术正推动着网络中心战的发展,导弹技术的迅猛发展也为地区性海军力量增强现有作战能力提供了机遇。对地区性国家而言,国际规约如《导弹技术控制制度》和《瓦森纳协议》,并未限制获取这样的能力。
远程海基对陆攻击导弹有可能担负以往由有人驾驶飞机遂行的战略打击任务,但还不能完全取代飞机的这种作用。这两种打击方式差不多都真实地反映了彼此间相对存在的优缺点。它们具有互补性,但无法互相取代。现代打击飞机的造价日益昂贵,高性能面空导弹的不断扩散,以及在高风险打击行动中越来越难以承受人员的损失,这一切都意味着对未来作战方式的选择更需深思熟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