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概念流行 三系QDII齐出海理性投资看长远 (图)

打印 被阅读次数

2008年伊始,基金系、银行系、券商系QDII产品纷纷出炉,浩浩荡荡集体出海。

  新推出的QDII产品相较于之前的QDII产品更凸显出“中国概念”,在投资范围上更为广泛。

  根据统计,已经有7家券商、15家基金公司获得QDII业务资格,保险公司的QDII产品也获批在即。又掀起发行高潮的QDII产品销售并未火热,看来要想得到投资者认可还需要时间。

  “中国概念”流行

  即将在1月16日发行的“中金大中华股票配置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是券商系QDII产品的首次亮相。中金公司推出的这款产品的首发募集规模为40亿美元,存续期规模为50亿美元,其中股票配置比例为25%至95%,其中港股可达85%。

  据中金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该QDII产品将重点选择香港市场和亚洲市场。

  看好香港和亚洲市场的不仅仅是券商的QDII产品,基金系的新QDII产品也同样打出“中国概念”。

  海富通中国海外精选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就是主要投资于具有“中国概念”的海外上市公司,在其介绍上很清楚的写明,“中国概念”主要是上市公司注册在中国内地而在海外上市的股票、上市公司中最少占总股本30%股权由中国内地机构单位持有、或公司最少有50%营业额来自中国内地。

  华宝兴业的海外中国成长股票型基金也是如此,股票投资范围包括香港证交所上市的所有股票和在新加坡、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中国公司指收入的50%以上来源于中国大陆的公司。该基金的股票占基金资产总值的60%-95%,债券和其他资产占基金资产总值的5%-40%。

  同样,工银瑞信中国机会全球配置基金也将按照“中国公司组合”和“全球公司组合”的方式进行股票配置。“中国公司组合”主要投资于香港等境外证券市场上市的中国内地公司股票资产,投资比例为30%-50%;“全球公司组合”为全球范围内受惠于中国经济增长的境外公司股票资产,该部分比例为50%-70%。

  不过上周刚刚获得QDII业务资格的富国基金计划推出的QDII产品将是一只全球配置基金,投资范围确定为全球范围。

  近期,银行系QDII产品也陆续推出,主要还是集中在“基金宝”产品上。德意志银行(中国)从上周二起推出“全球精粹·德银代客境外理财产品———海外基金系列”。该产品精选了5只优质基金,分别为德银DWS环球主题基金、德银DWS环球神农基金、德银睿富亚太区房地产证券基金、施罗德环球基金系列之欧元增值基金和美国小型公司基金,投资类别涉及极具潜力的投资领域和产业,范围覆盖海外主要经济区域。东亚银行(中国)近期也推出最新QDII产品“基金宝”系列1.3———东亚亚洲策略增长基金。该产品主要投资于在亚太区(不包括日本及香港)进行其主要业务活动的上市公司证券所组成的分散投资组合,从而向投资者提供以美元计算的长期资本增长收益。

  不过内资银行推出的QDII产品投资视野就不太一样。招商银行另辟蹊径、以一款兼顾成熟和新兴市场的投资组合再度吸引投资者眼球。据了解,招行计划发行一款QDII系列产品“全球双引擎增长组合”,同时投资成熟和新兴市场,由摩根富林明担任境外投资管理人。

  分享全球机会看长远

  尽管QDII产品纷纷出炉,基金系QDII产品净值仍在面值之下徘徊。虽然发行处于高潮期,投资者对QDII产品的认可度却没有随之“水涨船高”。

  这一点从目前新的基金系QDII产品的销售情况不理想就可以得到证实。另外,截至1月4日,南方全球精选净值0.915元,华夏全球精选净值0.874元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净值0.881元,嘉实海外中国股票净值0.869元,全在面值之下。

  由美国次级债问题引发的欧美信贷危机,使得投资者对投资海外市场产生诸多顾虑。不少投资者在前期QDII基金海外市场受挫后开始审视这类产品的意义,是追求收益还是分散风险?

  不过,不少业内分析人士对于中国概念非常看好,认为中国经济增长迅速,人民币升值的预期高,预测未来几年H股会跑赢A股。

  除此之外,也有券商的研究人员也认为从时间上、地域上看,现在已是一个比较好的机会,投资者可以适当配置QDII。从全球经济增长、次债危机波及的范围及公司成长性看,亚洲市场是最具增长潜力的市场,高成长性将对股票价格产生有力支撑。另外,香港市场较高的流动性、国际参与性以及H股相对于A股的较大价差为投资者提供了机会。

  深圳一家基金公司的人士表示,投资QDII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正确认识QDII分散风险、分享全球投资机会的作用。同时,投资者如果由于暂时被套即选择赎回,或者赚几分钱就走,从投资的角度来讲都是不成熟的表现。

  对于这三系QDII产品的同时发售是否加剧竞争,不少业内人士表示短期看三者应该是共同携手发展。目前银行系QDII产品不能直接投资股票,而券商、基金系QDII产品还需要市场的进一步检验。甚至有专业人士表示,目前这类产品的竞争还停留在“讲故事”阶段。因为在没有以往业绩支撑的情况下,投资者主要还是依靠口碑和公司品牌来选购QDII产品。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