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史料揭开蒋介石坚守南京之谜——寄望于苏联出兵

大千世界,趣闻横生,细细品尝,回味无穷。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台湾保存重要抗战史料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的杨天石研究员至今还记得第一次去台湾查阅抗战史料的情景。

  时间回到1996年,由于不知道对方的档案对大陆研究者开放到什么程度,杨天石很谨慎。调阅具体档案之前需要先看目录,杨天石发现目录里面有些盖着“机密”,“我当时想,如果一开始就调机密档案,他们会怎么想我,如果挡住了不向我开放,双方都尴尬”,所以杨天石只选了一些不属于机密档案的。

  杨天石如愿看到了想要调阅的全部档案,而且发现可以自己拿去复印,到时只用记下复印了多少张,不需要说明都复印了哪些内容。

  去的次数多了,“我总是压不住看机密档案的心理,历史学家嘛!”一次,杨天石试着在调阅档案时填了几张调阅机密档案的单子,“当时的心情有些惴惴不安!”

  不过结果有些出乎杨天石的意料,不仅这些机密档案都可以调出来看,而且全部可以拿去复印。

  据《抗日战争研究》杂志主编荣维木介绍,大陆与台湾的抗战研究交流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了,大陆学者到台湾查阅史料是两岸交流中的重要内容,因为大批珍贵的抗战史料被国民党带到了台湾。

  这给后来的抗日战争研究带来很多问题,比如造成大陆研究只能单方面依赖日本方面的材料,无法对历史有更全面、客观的认识。

  史料揭开“坚守南京”之谜

  曾6赴台湾搜集史料的杨天石对当地的抗战史料存放非常熟悉。据他介绍,目前保存在台湾且比较重要的史料包括:国民党党史馆保存的国防最高委员会的档案、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中央全会和常务委员会的速记录,还有台湾“国史馆”保存的蒋介石个人档案,共有30万卷,按照“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淞沪会战”……整理好分成几十个专题。此外还有蒋介石日记的摘录(原件寄存在胡佛研究所),摘录分5种,全部对外开放,其中1937年到1943年部分是非常重要的研究抗战的史料。

  台湾珍藏的抗战史料可以为我们揭开许多抗战中的不解之谜。杨天石在研究中就有很多新的发现。比如在1937年上海淞沪会战失利之后,蒋介石为什么明明知道南京守不住,还一度主张坚守南京?一般都能想到的原因是,南京当时是国民政府的首都,孙中山的陵墓也在南京,如果守不住蒋介石没法向国人交待,但杨天石在台湾史料中发现了一个更隐秘的原因,就是蒋介石寄望于在南京坚守几个月就能等到苏联出兵。

  据杨天石介绍,当时在国际列强中,苏联是唯一表示愿积极支持中国的国家。1937年11月,苏联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伏罗希洛夫元帅告诉在莫斯科的中国军事代表团:在中国抗战到达生死关头时,苏联当出兵,决不坐视。11月30日,蒋介石致电伏罗希洛夫及斯大林表示感谢:“中国今为民族生存与国际义务已竭尽其最后、最大之力量矣,且已至不得已退守南京,惟待友邦苏俄实力之应援,甚望先生当机立断,仗义兴师。”当时,蒋介石将苏联出兵看成挽救危局的唯一希望。为鼓舞身边的高级将领,蒋曾电令新任命的南京卫戍司令长官唐生智:“如能多守一日,即民族多加一层光彩。如能再守半月以上,则内外形势必一大变,而我野战军亦可如期来应,不患敌军之合围矣!”蒋所说的“内外形势必一大变”的“外”,包含苏联出兵在内。

  台湾缺少研究抗战的人

  保存在台北的当时国民政府和苏联的电报往来、蒋介石给唐生智的命令等文件为揭开这一谜题提供了重要佐证。

  然而,作为抗战研究中非常重要的史料集合,对这些档案的研究在台湾却受到冷落。荣维木说,由于台当局的去中国化政策,台湾研究抗日战争的人越来越少,很多人转向台湾史的研究。

  在某种程度上,保持与大陆的交流,为台湾日益萎缩的抗战研究提供了一块重要的再生土壤。据荣维木介绍,现在每年都有学者互访,学术交流会议也比较多,关于“战时外交”“汪伪政权”两岸都举行过专门研讨会。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