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文学城
» 博客
»穷白乎水浒·读诗识好汉-上
穷白乎水浒·读诗识好汉-上
这个题目似乎有点奇怪,梁山好汉多数是没念过多少书的粗人,江湖上混靠的是拳头刀枪,和诗词这种文人干的酸腐事八竿子打不着,怎么读诗还能识好汉。
《水浒传》是古典小说,古典小说的形式少不了旧体诗词作点缀,包括对仗的回目。《水浒传》中有不少诗词,给精彩的故事情节增添不少典雅之美。
书中的诗词分两类,一是以说书人的口吻描述书中人物,一是书中人物作的诗词,两类诗词形式和质量都比较多样,有律诗绝句,有小令慢词。总的来说前一类诗词的质量比较一般,凑几句韵语概括一下描写对象的姓名外号武艺等,且用词雷同写法平直,基本无足观,所以金圣叹腰斩水浒时一并砍掉了这些“有一篇XXX单道XXX好处”“有诗为证”之类的诗词。
有个说法叫“言为心声”,诗是特殊的语言,除了功利目的的应酬诗文,随意吟诵的诗是作者内心真实又不经意的流露。梁山上有几个好汉对诗词略有偏爱,各有几篇作品。
最早作诗的是林冲,上梁山途中,在朱贵的酒店里林冲感伤遭遇,借酒兴题了八句诗:
仗义是林冲,为人最朴忠。
江湖驰誉望,京国显英雄。
身世悲浮梗,功名类转蓬。
他年若得志,威镇泰山东!(第11回)
林冲虽是职业军人,但资兼文武,家庭环境使他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诗文对他不是难事。这首诗体为五律,写得中规中矩,中二联恰当地概括了林冲的遭遇,整首诗格律严谨对仗工整,稍觉平直浅白,一如林冲为人。值得品味的是首尾二联,此时林冲身戴大罪,朝廷四处在通缉他,时刻有性命之忧。在这样的危险处境里林冲却堂而皇之地把名字写上墙壁,可见林冲心思单纯,丝毫不会考虑利害得失,和他以前楞头楞脑地持刀走进军机要地白虎堂是同一路思维,这样的简单脑袋在官场和江湖上混不吃亏才怪。尾联证明了林冲的“朴忠”,如果问身蒙奇冤遭人陷害的人翻身出头后最想做的事是什么,多数应该说是报仇,对陷害者以牙还牙一泄心中怨愤是第一要紧的事,以伍子胥之豪杰也解不开对楚平王的仇恨,破楚后第一件事就是掘墓鞭尸。林冲在诗里假设自己以后如果能洗清不白之冤再度“得志”后做什么事,换了别人多数会说“生啖高俅肉”“血洗白虎堂”之类,宋江在服刑期间曾说“血染浔阳江口”。林冲的理想是“威震泰山东”,以威严震慑一方是军人事业成功的表现,说明林冲理想中的终极目标还是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不是报复私人怨仇,当然林冲不是不想报仇,只是报仇不是他的全部理想。“威震泰山东”不激不厉,用诗学理论说是哀而不怨,正象林冲朴实忠直的个性。
受过良好教育的林冲能作诗,没受过多少教育的阮氏弟兄也会唱朗朗上口的歌谣,曾多次在渔船上唱歌谣:
阮小五所唱
打鱼一世蓼儿洼,不种青苗不种麻。
酷吏赃官都杀尽,忠心报答赵官家。
阮小七所唱
老爷生长石碣村,禀性生来要杀人。
先斩何涛巡检首,京师献与赵王君。(第19回)
这是在石碣村湖上战何涛时唱的歌谣,歌谣是广义上的诗歌,所以这两首歌也可算是诗。这两首歌谣语言干脆利落浅白明快,正和阮氏兄弟为人一样。不过使人费解的是两首歌的末句,一是“忠心报答赵官家”一是“京师献与赵王君”,阮氏兄弟都是造反意志很坚决的人,怎么会这么说,这话如是宋江或降将们说的还算合适。或许二阮是故意在说反话,和何涛逗气:“你说我们造反吗?我们可没造反,我们对皇帝忠心得很,就把你们都杀了向皇帝表忠心。”充满了对官军的蔑视和嘲讽。特别是小七所唱的,嘲弄中更有示威的意味,向皇帝献上敌人的首级才是效忠,献上皇帝手下的脑袋,这是在叫板。两首歌谣虽然简单,却显出阮氏弟兄乐观勇猛还带点顽皮气的天性。
这是梁山武将写的诗,那么梁山文人写的诗又怎么样呢。直觉上说梁山军师吴用应该处在梁山好汉文化层次最高水平,他该写点好诗。但事实很让人失望,吴用只在给卢俊认算命时说过几句类似诗的言语,说“类似诗”是因为这几句字数相等带有韵脚,好像一首绝句,其实却算不得诗。第一首吆喝的口号是这样:
甘罗发早子牙迟,彭祖颜回寿不齐。
范丹贫穷石崇富,八字生来各有时。(第61回)
用了六个历史人物,分别列举人生显隐、寿夭、贫富三种悬殊的对比,这算是用典吧。然后总结这是由于“八字”生得不同的原因使然,为算命做广告。这个广告语还算不错,但不是诗,更不是好诗。另一首是很著名的给卢俊义栽赃的藏头诗,就是这四句话害得名满天下的卢俊义大员外家破又差点人亡:
芦花滩上有扁舟,俊杰黄昏独自游。
义到尽头原是命,反躬逃难必无忧。(第61回)
前两句还有点诗模样,后两句就文义都不甚通顺,确实象个算命的信口雌黄。这首藏头诗有多个版本,有一种作“芦花丛里一扁舟,俊杰俄从此地游。义士若能知此理,反躬逃难可无忧”,和前大同小异。又有一种前两句相同,后两句作“义士手提三尺剑,反时须斩逆臣头”,文义上通顺明了很多,不过超级直白,简直是誓言口号,如果卢俊义真要造反会唯恐别人不知在自家墙上留个罪证?明显是吴用为了硬凑“卢俊义反”四个字。其实这个所谓计策实在有点悬,就凭这儿戏似的顺口溜能把大名府首富骗得落草为寇?燕青先就不信,李固和贾氏也不信,要不是卢俊义一时昏头吴用纯粹是在瞎折腾。吴用的“诗”就是他的计谋,小巧有余,大智不足,名不符实,所以吴用的个人前途和梁山整个命运都难成大事。
梁山的谋士武将能写诗,梁山的领导人更能写诗。二当家的玉麒麟卢俊义也爱写两句,在听了吴用的胡诌之后卢俊义决定外出“避祸”,行近梁山时在装货的太平车上插了四杆旗,每杆一句诗,正好一首七绝:
慷慨北京卢俊义,金装玉匣来深地。
太平车子不空回,要收此山奇货去。(第61回)
这首诗浅显明了很有自信和气势,给梁山下了挑战书。卢俊义曾自称“平生学的一身本事,不曾逢着买主”“梁山泊那伙贼男女,我观他如同草芥”(第61回),卢俊义对他的一身武艺自视甚高,觉得比所有梁山好汉都强,当然他有自视高的资本,从以后的故事看梁山好汉中确实没有一对一能胜过卢俊义的人。这首诗的缺点是语言平白如同白话,没有诗的韵味,但这不是卢俊义语言水平不够,而是他轻视梁山好汉。在卢大员外看来,梁山上都是一伙“贼男女”,粗陋无文,识字的都没几个,写得雅致只怕他们看不懂,这是卢俊义自视甚高的又一表现。
卢俊义在被董超薛霸押解刺配沙门岛的路上又作过一首诗:
谁家玉笛弄秋清?撩乱无端恼客情。
自是断肠听不得,非干吹出断肠声。(第62回)
这首诗和前首风格大相径庭,简直不象同一人所作。前诗直白高昂,这首典雅低宛,后两句于伤感中又见理趣,正是宋诗特点。不过这诗更象是一个多愁善感的诗人听到哀宛的笛声更添愁绪,全然看不到力敌万人横扫千军棍棒天下无对的英雄豪气。林冲在身受奇冤走投无路之际还存有一丝憧憬想象日后得志能威震泰山东,卢俊义武艺强于林冲,年龄小于林冲,却比林冲悲观消沉。从这两首诗里可看出卢俊义的性格:前一首象征在平常情况下,卢俊义是个简单脑袋,甚至比李逵还要鲁莽,他以为凭他一人的“绝世武艺”能把梁山一锅端了,这种想法天真得近乎白痴,别说梁山上还有那么多身手不凡的好汉,一群打一个卢某人本事再大也对付不过来。就算梁山上都是些寻常粗汉没什么武艺,但人家在那先占了地利,有山有水有杂草树木,怎么都能使个绊子暗中下家伙。何况卢俊义身边还有一群说起梁山就象耗子怕猫一样的随从,被拿作人质有本事也施展不开,可见卢俊义插四杆旗向梁山挑战是非常鲁莽的行动。后一首诗则象征在突然变故中,卢俊义是个懦弱没主张的人,那两个押解卢俊义的差人董超薛霸不是什么厉害角色,卢俊义却只能任由二人欺凌,徒叹断肠。对比武松在飞云浦的处境和反应,卢俊义实实在在是个弱者。
不光卢俊义能诗,卢的小弟浪子燕青也能作诗词。燕青百伶百俐,巧慧无双,最能说笑弹唱,写点诗词自是信手拈来。在李师师处偶遇徽宗时,燕青唱了两首词:
一别家山音信杳,百种相思,肠断何时了!燕子不来花又老,一春瘦的腰儿小。
薄倖郎君何日到?想自当初,莫要相逢好!好梦欲成还又觉,绿窗但觉莺声晓。
听哀告,听哀告,贱躯流落谁知道,谁知道!极天罔地,罪恶难分颠倒!
有人提出火坑中,肝胆常存忠孝,常存忠孝!有朝须把大恩报!(第81回)
这两首词书上说是《渔家傲》和《减字木兰花》,不过看格律都不是,第一首应是《蝶恋花》,第二首不详。燕青在徽宗突然到来时即兴唱这两首词,才思敏捷足可与职业文人媲美。第一首缠绵哀怨,宛然《花间》《樽前》风致。一般多认为这是首艳词,是为了投徽宗之所好。这么说固然没错,但也不仅仅限于此,艳词的题材有多种,要吊徽宗的胃口或许摹拟些男女调笑行乐的词句更刺激,燕青独写相思,更有影射的用意。屈原那时就有以香草美人比喻政治理想的比兴寄托手法,燕青在这首词中以“相思”“肠断”比喻梁山好汉盼望招安之意,“燕子不来”喻朝廷不知梁山好汉的忠心,“薄倖郎君”喻皇帝被奸臣蒙蔽,“好梦”句喻招安事难成,“莺声晓”又暗指通过李师师的莺声燕语传达梁山招安的心愿。在仓促的时间里作出这样一首字句绮丽内涵深远又合徽宗口味的词,燕青文采风流不输于秦观周邦彦等人。
徽宗听了这词果然高兴,“天子甚喜,命教再唱”(第81回),可惜道君皇帝是外行听热闹,没听出燕青词中深意,没办法燕青只好在第二首词里把话说得明白一些。不过世上的事总难两全,说话越直接越好,容易明白,不过诗词就不适合直接,越绕着弯说越好,所以第二首词韵味稍显不足,但仍然博得徽宗的好感,混了张御笔亲批的赦书。燕青的词就象他的人,巧慧无双又有忠肝义胆的好汉本色。
说过别的好汉,下面该说说梁山老大宋江的诗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