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说歌行

闲斟龙井寻诗读, 醉折梅花抱月眠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歌行是古体诗的一种, 多为七言, 一般又多叙事。咬文嚼字起来, “歌”和“行”各有定义。明代徐师曾在《文体明辨序说。乐府》中说:“放情长言, 杂而无方者曰歌, 步骤驰骋, 疏而不滞者曰行。兼之曰歌行。” 实用上《长恨歌》 和《琵琶行》, 一歌一行, 形式上并没有区别。

歌行从乐府诗歌发展而来。乐府是汉代管音乐的官方机构,这个机构收集编录的歌诗就称乐府诗, 是可以唱的。后代按汉乐府歌谱重新填词, 或依旧题写作并不入乐,以至不入乐,也不依旧题, 只是形式上类似汉乐府的, 也称乐府。比如白居易提倡的“新乐府”。

汉魏以后, 以“歌”, “行”为题的诗渐多, 不过是古诗或乐府诗的一种,至六朝后期到初唐渐具规模。孩子大了, 要自立门户,就形成了后来一枝独秀, 清新流畅, 情辞并茂的歌行体。歌行体一般说宁疏不练, 是红绸舞, 不是少林拳。

好的歌行读来像观赏舞蹈, 有音乐和造型的结合, 看得人心神荡漾。比如元稹的《连昌宫词》, 开头四句:

连昌宫中满宫竹,
岁久无人森似束,
又有墙头千叶桃,
风动落花红簌簌。

每次默诵, 都觉得如同坐在剧院, 舞台上幕布开启, 眼前宫墙掩映, 花树浓密, 竹荫幽深。这竹和花,都是有精灵的,是历史的见证人。

宫边老翁为余泣,
小年进食曾因入。
上皇正在望仙楼,
太真同凭栏杆立。

故事切入非常快。诗中叙事很难, 才气稍逊, 诗句立呈呆相。这里“正在”, “同凭” 充满动态,凸现大家功力。一路读下去, 佳句叠起,时有字字玑珠之感。如:

春娇满眼睡红绡,
掠削云鬟旋装束。
飞上九天歌一声,
二十五郎吹管逐。

读到这样的句子, 真教人忍不住不鼓掌。

杜甫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丹青引》都是歌行绝品。红楼梦中的(女危)(女画)词也是典型的歌行体。

歌行到了吴伟业手里有了变化和发展。 从《长恨歌》和《琵琶行》那样的“长庆体”,演变形成了所谓“梅村体”。词章华美浓艳, 情韵更深,给人风华绝代之感。标准的梅村体一般平仄韵每四句一换, 好用对仗,节奏感非常鲜明, 读来真有“舞低杨柳楼心月”之感。

试读《鸳湖曲》:

鸳鸯湖畔草黏天,
二月春深好放船。
柳叶乱飘千尺雨,
桃花斜带一溪烟。(对仗)
烟雨迷离不知处,(换仄韵)
旧堤却认门前树。
树上流莺三两声,
十年此地扁舟住。
主人爱客锦筵开,(换平韵)
水阁风吹笑语来。
画鼓队催桃叶妓
玉箫声出柘枝台。(对仗)
轻靴窄袖娇装束,(换仄韵)
脆管繁弦竟追逐。
云鬟子弟按霓裳,
雪面参军舞(瞿鸟)(谷鸟)。(对仗)
酒尽移船曲榭西,(换平韵)
满湖灯火醉人归。
朝来别奏新翻曲,
更出红妆向柳堤。
。。。。。。

梅村体在艺术手法上还有些别的特色, 如喜欢用顶针的修辞手法, 即用上句的结束字词做下句的起始字词。这种手法在《圆圆曲》中用得较多:

鼎湖当日弃人间,
破敌收京下玉关。
痛哭六军俱缟素
冲冠一怒为红颜。
红颜流落非吾愿,(顶针)
逆贼天亡自荒宴。
电扫黄巾定黑山,
哭罢君亲再相见。
相见初经田窦家,(顶针)
候门歌舞出如花。
。。。。。。

梅村体对后来的影响很大,近人所作《圆明园词》,《颐和园词》都是照梅村体的葫芦画瓢。吴伟业对歌行的形式赋予了更多的美感,但作品总体上仍不敌前人。无他,诗中感慨不深故也。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