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美元”的爱恨情仇

作者:中国经济评论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评论    


  “石油美元”成就了美国金融霸权,也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无尽的烦恼、风险甚至灾难。
  20世纪70年代中期,当临危受命的基辛格博士就任美国国务卿时,其首要使命是如何“引导”石油输出国接受以美元作为国际石油交易的唯一计价及结算货币。基辛格成功了,他通过沙特说服欧佩克其他成员国,最终使美元与石油“挂钩”成为世界的共识。

  美元成为美国重要出口产品

  中东产油国是“石油美元”当然受益者,大踏步向三位数挺进的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把中东产油国变成了全世界最富裕的地区之一。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最新统计数据,截至2007年的5年中,产油国的顺差累计高达1.7万亿美元。国民“幸福生活质量”藉此大幅提升。

  去过海湾国家的人都惊讶地发现,在那里,即便一个很不起眼的商贾,奢侈的劲头也让人咋舌。然而,在这场石油与美元的交易中,受益最大的并不是出售石油的海湾国家,而是可以操纵印钞机的美国。

  美元和其他产品一样,已经成为美国的一项主要出口产品,美国政府印刷1美元钞票的成本仅为4美分。美国人在购买进口商品时,货币就离开了美国,而美元一旦流动到国外并停留在那里,则对美国的资源、商品和劳务不再有任何求偿权。就这样,在石油与美元的交易中,美国人可以从每1美元身上赚取96美分的好处。

  正如美国一位前外交官所言,“从此之后,美国财政部就可以通过印刷钞票来购买石油,这是其他任何国家都没有的特权”。

  不仅如此,美国通过输出美元这一虚拟符号来换取石油这一真实资源的注入,世界其他国家则用实实在在的商品与服务从美国换取美元去购买必不可少的石油,而这些“石油美元”又以回流的方式变成美国的股票、国债等金融资产,填补美国的贸易与财政赤字,支撑美国经济。

  实际上,美国并没有宣布美元与石油的直接挂钩,美元也不是通过盯住石油价格的方式维持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但是,由于美元垄断了石油交易的媒介地位,通过垄断像石油这样的大宗商品的交易计价权,便可以保证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霸权地位,即使出现汇率的波动也不会发生美元崩溃的现象——你买石油时必须要美元,而这个世界上只有美国才能发行美元。

  既然石油交易以美元计价,美国就可以通过国内的货币政策影响甚至操纵国际油价。美国国内的利率调整和汇率政策都会直接影响国际油价。至于如何调整,要看美国国内的经济情况以及美国对外政策的考虑。

  中东企图和美元脱钩

  西方人把石油比喻为“魔鬼的汗珠”。中东国家用“魔鬼的汗珠”换来日益贬值的美元,这让一向我行我素的伊朗总统内贾德很不爽。

  2007 年11月18日,在利雅得召开的欧佩克首脑会议上,情绪激奋的内贾德表示:“他们拿走我们的石油,却给我们一张没用的纸”。内贾德提议,欧佩克成员国应该用“一篮子货币”(即多种货币折算出一个价格,通常由几种世界主要货币或由与本国经济联系最为密切国家的货币组成)取代美元,作为石油贸易的结算货币。

  实际上,伊朗作为敢干公开挑战”石油美元”计价机制的国家之一,早在1999年就开始宣称准备采用石油欧元(Petroeuro)计价机制。2006年3月,伊朗建立了以欧元作为交易和定价货币的石油交易所。

  欧佩克国家将计价货币从美元转换成欧元,从经济角度来讲是非常合理的。欧元区没有很高的贸易逆差,欧元区的利率也更高。欧元区占全球贸易的比重要显著高于美国,而且欧元区是中东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此外,如果欧佩克国家首先把美元资产转换成欧元资产,然后要求其他国家用欧元支付,他们的资产立即就能增值,因为石油进口国将被迫转换一部分资产,而这将推高欧元价格。

  但是,如果欧佩克国家同意只使用欧元作为计价货币,美国的日子可就不那么好过了。

  欧洲不仅不再需要这么多美元,从中东进口占总消费80%的日本也会把很大部分美元资产转换成欧元资产。而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石油进口国,必须通过经常项目顺差来获得欧元。只有当国内房地产和股票市场崩溃、国内对石油和天然气的供应收缩时,美国才能实现从经常项目逆差到顺差的转换,这一过程是非常痛苦的。不仅会动摇美元在全球石油贸易中的结算地位,还将近一步加大美元贬值的压力,导致国际资本纷纷从美国撤离,进而动摇美元的金融主导和美国的经济霸权地位。

  美元能够与石油脱钩吗?答案是否定的。蒙代尔认为,“贯穿货币发展史的一个主题就是处于金融权力顶峰的国家总是拒绝国际货币改革,因为这会降低它自身的垄断力量”。只有一次重大的美元危机来摧毁全球居民对美元根深蒂固的信心,才能使得美元真正和石油脱钩。否则,美国会使用各种手段来维系美元的国际地位,直至动用武力。伊拉克2000年宣布在“石油换食品”计划中改用欧元结算。当时就有人预言“当伊拉克在2000年底转向欧元时,萨达姆的命运就已注定”。

  主权财富基金引起全球紧张

  30年来汹涌而至的“石油美元”,曾让石油输出国欢欣鼓舞,但也让这些国家深感不安。在脱钩困难的情况下,为避免经济过热,欧佩克成员国一方面用石油财富增加国内开支,另一方面用大量金钱建立主权财富基金(Sovereignwealthfund),并通过向全球各地投资,寻求海外扩张之路。

  主权财富基金是国际上最新的发展趋势,通常设立独立于央行和财政部的专业投资机构管理这些基金,并逐步将目光由西方转向了新兴市场国家。目前全球已经有20多个国家建立了自己的主权财富基金,拥有约2万亿美元资产,其中相当大部分源自“石油美元”。

  作为中东国家政府拥有的投资工具,主权财富基金正四处出击,其扩张势头让世人为之惊讶。如阿联酋迪拜政府完全控股的迪拜国际资本公司在2007年11月26日对外宣布,已收购日本电子产品巨头索尼公司的“实质性”股份。今年以来,该公司已收购空中客车母公司——欧洲航空防务集团和印度ICICI银行各3%的股份、美国Och-Ziff资本管理公司9.9%的股份,以及德国特种铝业公司Almatis股份。此外,该公司还持有英国汇丰银行控股公司和德国戴姆勒集团的股份。

  建立在“石油美元”基础上的主权财富基金具有很强的趋利性和投机性,一旦资金在短时间突然大量撤出,必然会对所在国的金融市场稳定乃至经济发展带来不稳定因素。为防范“石油美元”激增催生国际金融泡沫,阻碍全球贸易再平衡的步伐,世界各国纷纷采取紧急对策,连在“石油美元”中大大受益的美国也不例外。

  中国可以化弊为利

  “石油美元”的趋利性同样不能阻止其光顾中国市场。目前,迪拜国际资本的附属公司Istithmar已在上海设立其第一个海外办公室,作为亚太投资总部。该公司表示,中国的保险、石油和天然气领域均是其投资目标之一。按照迪拜国际金融中心的测算,在未来5年中,海湾可能在亚洲进行高达2500亿美元的投资,主要目的地在中国。

  “石油美元”的不期而至,令流动性过剩的中国金融市场雪上加霜。但如果以此为据制定政策加以围堵,则会带来更多的麻烦。实际上,对于成长中的中国经济来说,饱受争议的“石油美元”仍然存在可以利用的空间。

  毋庸讳言,中国与中东国家同属美元“过剩”的国家。从近期看,双方的双边贸易只有450亿美元,似乎很难为上万亿的美元找到合作的去处。但是,如果从长期来看,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仍需要外资的大量进入。

  因此,中国非但不能排斥“石油美元”,还要趁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之机,大量吸引“石油美元”的进入。有中东银行家表示,海湾“石油美元”不仅看好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前景,而且,“9?11事件”之后,欧美等西方国家以反恐为由,对阿拉伯国家加强了资金、人员等各方面的限制,导致部分“石油美元”撤出美欧而转向新的投资市场。

  海湾地区是中国第8大贸易伙伴,预计双边贸易额在未来5年内将增长2倍,达到1000亿美元。这其中,金融、房地产、石油化工等成为他们对中国投资的首选领域。新兴的投资趋势是,中国的“过剩”美元可以投向海湾国家的石油上游产业,中东的“石油美元”则可以增加向亚洲石化下游产业及基础设施的投资。当未来传统的投资中国的外资出现变化时,“石油美元”可以成为外资的重要替代。



黄金是真,美元是纸

 作者:中国经济评论

  在中国的外汇储备中,拥有黄金制人,拥有纸币制于人。
  2008年1月7日的英国《金融时报》发表了一篇题目是《黄金是一种新的全球货币》的评论文章,这是一年以来欧美主流媒体中呼吁黄金重新货币化的文章中最直白的一篇。文章认为,黄金价格近来的暴涨反映了投资者对当前国际金融形势的紧张情绪,而一旦黄金最终成为货币的一种形式,那么黄金势必不仅对美元升值,对英镑和欧元也会升值。

  无独有偶,2007年5月9日出版的美国《外交》双月刊刊登了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国际经济部主任本?斯泰尔撰写的一篇文章,题为《国家主权货币的终结》。

  在文中,斯泰尔指出,“为了安全地实现全球化,各国应当放弃货币国家主义,废除不必要的货币,因为它们是今天的许多动荡的根源。”在斯泰尔看来,当今世界金融动荡的根源就是“主权货币”的干扰。

  他说道:“为什么最近几十年来出现一系列货币危机的问题变得如此严重?只是从1971年,就是尼克松总统正式使美元与黄金脱钩的时候起,在全球四处流动的货币才不再是对任何实物的索取权。全世界的货币现在都是政府魔术般地变出的纯粹的主权表象?? 把货币与主权挂钩的神话是代价巨大的,有时还是危险的。货币国家主义就是与全球化不相容。”

  可以肯定,斯泰尔先生是要隆重推出“世界统一货币”的概念了,所以主权货币必须被废黜掉。那么斯泰尔先生的解决之道是什么呢?

  “但私营的黄金银行已经存在,从而使账户的持有者可以用真实的金条作为股份的形式,进行国际支付。虽然黄金银行业目前显然是小本生意,但随着美元的衰落,它近年来有了显著的增长。如果谈论一种基于黄金的新的国际货币体系,肯定听起来很离谱。但1900年时,一个没有黄金的货币体系也是如此。现代科技使得通过私营黄金银行恢复黄金货币成为可能,即使没有政府的支持也是如此。”

  这一段才是这篇文章的画龙点睛之处,也正是文章全部重心之所在。换句话说就是,即使没有各国政府的支持,也要消灭主权货币, 实施以黄金为核心的世界统一货币! 斯泰尔先生的解决方案居然又是黄金的货币化。

  斯泰尔先生近年来反复倡导黄金的重新货币化,考虑到美国外交协会和他本人的分量,很多言论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重视。他在2007年1月5日英国《金融时报》曾发表了另一篇文章《数字黄金与货币制度的缺陷》,该文比较了浮动汇率与固定汇率的利弊,并反复强调当今世界的货币体制是全球化进程中最重要的薄弱环节,再次强调解决之道就是黄金的重新货币化,在现代条件下,使用电子黄金作为支付手段。

  如果未来世界货币体系的游戏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比如在一场严重的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有人提出只有实现金融的全球化,才能避免未来的危机,而只有推行一种“负责任”的新的货币机制才能使金融全球化成为可能。这种新的世界货币很有可能包括了黄金这一关键性因素,不幸的是到那时我们可能会突然发现,在我们的手中除了大把日益贬值的花花绿绿的美元纸币之外,黄金却少得可怜。

  手中没有黄金就没有未来世界货币体系的话语权,在未来货币游戏规则制定的谈判中就没有筹码。简单地说,在中国的外汇储备中,拥有黄金制人,拥有纸币制于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