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为什么胃寒?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中国人为什么胃寒?

作者:谢盛友

首先摘录一些好心文友的一些笔记:
“中国人胃寒说,可能夸张了吧。我和身边一批中国人都是好酒之徒,看似文弱,几十年下来冰冻啤酒喝下去当以吨计。前两天纽约气温华氏零下11度,也照喝不误呀。米饭也不是我们的必需品。喝酒吃肉,不吃米饭是常事。前天我在朋友家畅饮啤酒,大啴火锅;上星期朋友来我家,吃的主食是沙拉、浓汤,加上自己烤的面包。家里面粉消耗远超大米的华人相当多。除了前几天吃过一点有糯米的八宝饭,上次吃米饭的日子我记不得啦。说到足球我就更不敢苟同了。老兄在欧洲,看看今天在英国踢球的中国人就知道。怎么现在还是言必称古广明呢?老兄佳作颇多,看你照片,雄姿英发,正当壮年,令垂暮之年的武某欣羡不已。不过,胃寒有碍文气,宜早治。”
“只要你坚持喝凉水凉奶,就跟洗凉水澡一样,久而久之。是习惯问题。”
“还记得中国人老提上火这事吗?”
“有点道理,不过,爱吃冷食的日本人,学欧洲学得早,足球篮球也不行嘛!”

胃寒是个问题,之所以成为问题,是因为一个习惯的问题。习惯又是什么问题,观念又是什么问题,是一个文化的问题,那么文化又是什么问题。其实很简单,又不简单,因为已经习惯了,习惯成自然。
我不能以偏概全,如下小文纯属感知,你可以当我的感知为错知。
第一感知第一个文友的语录,今天早上问儿子,你到底喜欢中餐还是西餐,回答都喜欢,不过一定要我选择,宁可西餐。为什么?方便快捷,卫生有营养!
说足球说英国,说孙继海,孙子踢的什么球?像国内的春晚,他一上场,我就上厕所。我为什么提古广明,他是做到带球不用看球的唯一中国人。不是我的错知,是足球皇帝贝肯鲍尔亲口对我说的,是德国很多很多足球行家和评论员的感知。我很爱古,更恨古,恨古跑不动。
我儿子在德国生长,他更加习惯西餐,可以理解。武兄入乡随俗,速度惊人,令我胃寒敬佩!

第二语录。在湖南长沙工作时,坚持过,那时年轻力壮,现在不是久而久之,而是旧而旧之, 旧了的东西,不习,就不惯。
第三语录,我们中国人说上火,我就更觉得不对劲,上火了,还要喝热开水,吃热米饭?二十年在德国不算白混,所谓上火,就是劳累过度,身体过度透支,睡眠不足是最大的上火,服用什么药都没用,唯一治疗就是睡眠补药。
第四语录涉及制度问题,下篇文章才错知错觉,制定制度。今天先习惯。

我胃寒五十年, 观察了二十年,无法治疗, 没治有聊。新加坡来的老年人朋友,端上啤酒、可乐、热茶、白开水,中国老人习惯热茶。越南来的中年朋友,中意白开水。台湾来的年轻人,还是喜欢白开水。香港来的小伙子,端上啤酒、可乐、热茶、白开水,小伙子选择白开水。上海来的小妹留学生,端上啤酒、可乐、热茶、白开水,小妹还是选择白开水。……
我已经以偏概全了二十年,已经习惯了,习惯就成自然了。

文化是什么,简而言之就是文而化之。化什么?我们的祖先吃的东西是生的,后来化之,煮熟了吃。我们的祖先不穿衣服,后来化之,学会做衣服穿衣服。我们祖先走到那拉到那,后来化之,学会盖厕所。我们祖先不会说话,后来化之,学会说话,学会语言,学会制定规则。
……

文化一词,德文为Kultur,英文为culture,两者均源于拉丁文字cultura,其意为耕作、培养、教育、发展、尊重。18世纪以后,其含义逐步演化。一个多世纪以来,人们对于文化性质的认识不断深化。最早给文化下一个较完整定义的是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 . 泰勒爵士。他在1871年出版的《原始文化:神话、哲学、宗教、语言、艺术和习俗的发展研究》一书中指出,文化是一个综合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习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的其它能力和形成的习惯。其后,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文化下了各种不同的定义。1952年美国学者克卢伯和克拉克洪发表了《文化——有关概念和定义的回顾》一书,考察了以往学者所下的200多个定义,提出全方位的文化场概念:“文化是人类在历史进程中为生活而创造的一切设计,包括外在的与潜隐的;理性、非理性与反理性的。在特定的历史中这种设计样本是一个人群行为所依据的内在指针。文化通过符号系统习得和传递。文化的核心由来自历史传统而积累的观念所构成。文化虽然是人工活动的产物,但也制约人类行为的模式。”
康德1784年在《从世界公民的观点撰写世界通史的想法》一文中写道:“我们通过艺术和科学达到了很高的修养,我们太文明了。以至繁文缛节成了累赘……”“道德观念属于文化范畴,”他继续写道,“而这一思想的流行,只不过造就了那些追求名誉、追求表面的礼仪规范等所谓的德行,只不过推进了文明而已。”
龙应台说, 文化是随便一个人迎面走来,他的举手投足,他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质。他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他是随手把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一只长了癣的流浪狗走近他,他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电梯门打开,他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推人?一个盲人和他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他会搀那盲者一把吗?他与别人如何擦身而过?他如何低头系上自己松了的鞋带?他怎么自卖菜小贩接过找来的零钱?他,独处时如何与自己相处?
文化其实体现在一个人如何对待自己,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在一个文化厚实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味;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生命。
文化对于心中某种“价值”和“秩序”的坚持,在乱世中尤其黑白分明起来。今天我们看见的巴黎雍容美丽一如以往,是因为,占领巴黎的德国指挥官在接到希特勒“撤退前彻底毁掉巴黎”的命令时,决定抗命不从,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保住一个古城。梁漱溟在日本军机的炮弹在身边轰然炸开时,静坐院落中,继续读书,思索东西文化和教育的问题。两者对后世的影响或许不同,“抵抗”的姿态却是一致的。
对“价值”和“秩序”有所坚持,对破坏这种“价值”和“秩序”有所抵抗,就是文化。

谢盛友 错知于 2008年2月15日星期五, 德国班贝克

下一篇, 胃寒的制度性治疗

谢盛友 发表评论于
回复红地瓜的评论:

弟瓜:
(文化是知识与良心的私生子.)
大哥向你学习! 开心!
红地瓜 发表评论于
文化是知识与良心的私生子.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