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国内被“非典”惊扰得沸沸扬扬的时候,我买好了机票,做好了迎接跨国生活的思想准备。2003年7月10日是我一生中的大日子,也是最难忘的日子。近5年过去了,回想起来仍然记忆犹新,历历在目。我从上海出发,家住在别的城市,因此父母没有送我。这正是我希望的,我害怕离别的伤感,害怕看到母亲殷殷的泪光,更不愿让父母望着我逐渐远去的背影,挥手遥喊珍重,再见。深深记得朱自清的《背影》,才更不忍给父亲母亲留下离情别绪的哀伤。幸而,离别是为了日后长久的团聚,远赴重洋是为了创造将来的美好,我应该高兴,应该充满信心。
出发的早上我还在收拾行李,几个要好的同学也在火急火燎地帮忙,生怕误了飞机。匆忙之中,我忘记了紧张,忘记了伤感。赶到飞机场,又因为行李超重,被机场工作人员喝令取出多余的行李,顿时我的脑袋里一片混乱。一边望着钟表,计算飞机还有多长时间起飞,一边思考着应该取出什么行李。时间在犹豫不决中慢慢地流逝,除了鼻尖渗出的汗水,我想谁也无法体会当时的我是多么的无助和无奈。我一遍一遍的解释和央求:多出的3,4 公斤行李对于庞大的波音747来说算不了什么,对于一个即将远赴重洋的留学生却意味深重啊。我始终也不能理解,为什么机场的工作人员能够那么残忍地看着我们打开箱子,蹲在地上,一件一件的将必需品取出而无动于衷?难道这就是所谓的坚守岗位,忠于职守吗?尤其让我嗤之以鼻的是,有些服务人员对迎面走来的外国旅客立即绽放出鲜花般灿烂的笑容,展示给自己同胞的却永远是冷冰冰的蜡像般的脸庞。难道服务的热诚与冷淡是根据消费者的国籍来区分的吗?事到如今,如果国人还不能觉悟一视同仁是优质服务的前提条件的话,中国如何走向国际,又如何在世界的竞争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呢?
我望着满地散落的行李,终于泪水像决堤的洪水一样情不自禁地流下来。我和朋友们抱在一起,我太需要一个可以依靠的肩膀来宣泄无以言表的复杂心情。我一直相信,坚强和脆弱是寄生在人性中的一对共同体。它们相互排斥却又保持着平衡。我从不掩饰脆弱也不吝啬坚强。那时在我的身体中,脆弱打败了坚强,遥遥占据上风。那一刻我仿佛明白了,为什么眼泪是苦涩的,因为它要蓄积能量带走悲伤。
带着如此这般散乱的心情登上了飞机。耳边留下的是朋友们真诚的祝福,深切的关心和温暖的嘱托。眼巴巴的盯着飞机的窗户,想用眼睛拍摄下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不知道这一走要多久才能再呼吸到这熟悉的空气,再看到这亲切的红墙绿瓦。就在飞机起飞的一霎那,我仿佛感到自己就像一只飞翔的小鸟,命中注定远离家乡,遨游天宇。自由而陌生的空气在向我招手,我将要用最大的勇气去迎接新的生活。无论要经受怎样的考验和困难,我都会坚强地面对,永不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