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英语怪象反思录--尹文

也说中国的英语情节(1)--由来以久

尹文张贴 @
2007-09-09 21:17:18

开篇明示: 以受教育背景分,我并非英文专业人士。从中国的大学到变节移民美国,基本是自己跟自己较劲,才粗成这三脚猫的英文"功夫"。按说没资格对中国的英文教育品头论足。但感谢伟大的互联网,使得网民百姓的言论自由大解放! 有了观察有了感言,想说就说,想骂就骂。但骂的是现象,是"恨铁不成钢",是对中国的"英文兴亡,匹夫有责"。

阴错阳差地,我接触过英法德西等各种皮毛。若干年下来,学了又扔了,记过也忘过。虽未成正果,也攒下些许体会。单就以英语来说,中国的薄冰张道真许国璋,外国的灵格风新概念英语九百句,不能说个个滚瓜烂熟牢记于心,至少也是碰过摸过认真读过,背过写过玩命模仿过。

中国的外文情节由来以久,都是国家落后给闹的。央央大国,对历史上曾经的辉煌又有着强烈的记忆,恢复那往日的辉煌就成了仁人志士乃至平头百姓的一致期盼。因此,在国际上要摆脱落后实现超越也就成为中国有着世纪之久和举国共识的国策。从李鸿章办洋务开始,好像解救中国灾难的救世主一定是在外国。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学了洋文,赴西洋下东洋,在中国以外的世界,上下求索,寻求真理。几经失败之后,中国人依然不屈不挠,始终认为学好外文是实现这种超越的途径。在个人层面,学外语也被当成是脱贫致富完成个人追求的有效手段。这一切按说都在情理之中,无可责备。但凡事都怕过。中国的外文情节发展至今,已是怪象丛生,乱象迭出。

据说毛泽东当年也是与蔡和生蔡畅等湖南革命青年一同前往北京参加法语补习班,准备去法国寻求革命真理。但他老人家没考过,这才有了留北大图书馆,直至他领导中国人民取得全国胜利。老一辈革命家中当年参加法语补习班、后去法国寻找英特纳雄先生的为数不少。只是那位法国的英特纳雄先生没找着,才又补习俄文去俄国找布尔什维克先生。从此中国的俄文情节也就一发不可收拾,解放后紧跟苏联老大哥时期达到顶峰,直至文革才被截住。

文革阶段外文倒也消停了十年,到"英明领袖华国锋一举粉碎四人帮"之后,外文情节才又得以复燃。改革开放必须走出去请进来,要交流就得有懂洋话的人才。但这回是不闹俄文闹英文,实现超越的口号也从寻找革命真理变成"学习西方资本社会让部分人先富起来"。有意思的是,寻求马克思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真理要学外文,科学救国要学外文,改革开放引进资本主义还得学外文。



也说中国的英语情节(2)--改革开放英语获新生


尹文张贴 @
2007-09-09 21:39:40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中国类同于欧洲的"中世纪"末期,黑暗刚过曙光初见。那时,九百句刚被解禁为非海外特务手册,但仍不容许在新华书店公开上架。那时的我,因拒绝"学英语只读Long Live Chairman Mao", 就从大学图书馆翻出了"史前"出版的许国璋教材。鬼使神差地一年之内也熟读了一二,一不留神还有了些效果。从怀揣26个字母就敢上大学,到一年后挖出许国璋,这让人有了飘飘然的感觉。

人一得意就忘形。当时对"扫盲"级的薄冰版英文语法居然已是"不屑一顾",但对旧版张道真的大部头还真有点顶礼膜拜。为能使自己在任何时间任何课堂里,无论是政治课还是业务课,都能读到它而不受责备,我甚至将毛选五卷的封皮取下,装进张版语法书(灵感得自另一同学将微积分装进毛选书皮)。可见那时在我这位"革命青年"心中,张氏语法已具有与毛主席语录同等的崇高地位。

外国版的灵格风新概念英语九百句,开头那更是要托亲戚走后门,找路子用关系,求爷爷告奶奶,想方设法才能到手,那架势就好像只要外国教材在手,流利英文自然口中游。早先的听音器材还只有胶盘唱机和老式国产录音机(那重量一般的壮汉一人难提两台),后来逐渐有了个人用单板砖块式录音机,但价格昂贵,"凡人"问津不得。千辛万难弄到录音机后,放上胶盘或磁带一听,才发现这英美人士都不说人话,怎么折腾他就是不让你懂。他们说话的水准也可能偏近文盲,我们大学英语教材(自编)里的内容他们一般都不会用。

那英文词典,更是有点象是在异教徒国度卖的圣经,某家书店可能藏有存货但轻易不能找到。而且价格不低,中国制造的"新英汉词典"记得是人民币6元一本,可当时一个学生的月伙食费才15元。外国的Longman和Webster更贵,而且只在出售非法影印材料的外文书屋才有。那种外文书屋,一般隐藏于新华书店大号的后院秘室,进屋顿时就有那种到了地下党接头地点的感觉。当时如果你有一本这样神秘而稀少的原版大部头,很有可能有人就把你看成与英国军情六处或美国CIA有所关联。

不同的是那时人们已经开始希望,而不是惧怕这种与帝国主义反动派的关联。根正苗红的人,甚至会暗自埋怨自家清白的革命史中,怎么也不留几处里通外国的污点。逐渐地在社会上,懂英语让人独领风骚。在人们的心中,英语人才是凤毛是麟角。如果年轻人会英语,手拿大部头走在大街上,男的顿显身材高大,女的一定是回头率上升。

会英语还真让有些在浩劫中残存下来的反动家庭的孝子贤孙们率先昂起了头,迈开了大步走出了国门。出国不再是遐想,而是可以梦想成真。有了榜样的力量,英语热潮就得到了进一步的激化。当时的晨练晚习,人们自发地聚散在操场空地以及校园内可以利用的各个娴静之处。那琅琅上口的英语声,虽带有各地方言的韵味,但蔚然成风的刻苦攻读已成校园一景。

在改革开放初期,那时苦学英文的动力虽有其自身的时代特色,但大的方针目的与上世纪初革命前辈们留法时期和21世纪依始的今天仍然相似: 到欧美去,寻找个人和国家的出路。细微的差别只是,革命时期是先国家后个人;改革开放后是先个人后国家。几十年来,成千上万的中国学子踏上了留学的路,其中许多人致富了,也为祖国做出贡献了。祖国也从经济崩溃的边缘发展成为今天负责任的的国际大国。可是,中国的英语"苦"仍在继续着,并有愈演愈烈之势。




也说中国的英语情节(3)--乱像丛生



尹文张贴 @
2007-09-09 21:57:47

可以说,中国的学英文浪潮与伟大祖国改革开放的进程是同步的。早先学英文的辛苦也反映出改革开放初期的艰难。三十年来祖国的改革开放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世界历史前所未有的、帝国主义反动派想诋毁而又诋毁不了的伟大成就。但是,英语学习的方式方法却仍然落后,低下的效率至今没太大起色,学生学英文依旧苦不堪言。所不同于以前的是,骗钱的多了。材料内容基本老套,新概念三十年来依旧"新",伦敦英语在世界上早已跟随着大英帝国一起被世界所抛弃,只有中国还死抱着英国英语的小细腿不放。

先看一下目前中国的学英语乱象: 从小学到大学,从学生到家长,投入巨额钱财与时间到英语学习中去,说倾家荡产也不为过。老师不分昼夜地给学生灌输,学生夜以继日的为考试苦读,到头来创造出来的尽是些中国英语的"优秀学生"。公共场所的"英文"标记指示牌、参观旅游地的"英语"文字,中国人不用看外国人看不懂。那些给中央领导国务院各部委当翻译的中国英语界培养出来的骄骄者们,给国家级新闻发布会当翻译时,台下各国记者"酣睡正香"早已是见怪不怪。更有趣的一幕是,台下说英语的记者用汉语发问,一屋人也没人听不懂中国话,可台上依然是先将问题翻成英语然后作答。

今年初夏之际,在新泽西州(NEW JERSEY)发生森林大火快要烧到大西洋城(ATLANTIC CITY),中央电视台报道说美国东岸新泽西州森林大火一下烧到了亚特兰大(ATLANTA,在GEORGIA州)。让人听后毛骨悚然,这一烧数千里,还有活物剩下吗! 殊不知新泽西州的大西洋城与乔治亚州的亚特兰大市两城相隔千里,这种错误中央电视台还一天之内连续报道。

中央政府新闻发布要求双语,是要提倡洋奴教育还是增添大国形象? 不会在不远的将来英语也成为中国的官方语言吧? 如果这一切都代表着中央政府为大国形象而作的努力,这也还可以理解。可就是偏远山区小镇,那儿"与国际接轨"虽然和实现共产主义一样遥远,但也是政府机关、饭店旅游、店铺门牌,处处双语,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实属不假。从这些现象中可以看出,中国的英语热潮,如火如荼,经久不衰。这样的热潮造就了在中国市场经济中巨大的英文商业市场。

在追求私人利益驱使下,如今是学过几天英文的都敢当教师爷,有个胆子的就敢成立英语学校。英语辅导班考试培训班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各种各级英语证书像雪片一样飞向人们。从新东方到疯狂英语,从中小学英文老师做课外辅导到大学生们争当英文家教......,整个社会都在无序无效地盲目地"努力学习英语"、热抄英语。社会以及各人群团体,在向英语市场投入巨大资源的同时,也从英语市场中捞取超额财富。

以前的教材编写者们都会在开篇前言加上"由于编者水平有限,错误之处在所难免,请各位读者指正......";如今,各种教材都称自己是世界一流,学英语非它不可;出版物数量浩如烟海,冲斥市场,让读者目不暇接。繁忙假象背后是追求私利的铜臭和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市场利润的巨大,就连张道真薄冰这样的国内顶级语法大师也都写起了大本的中小学语法书籍。这英语国家的中小学学生都不怎么读的英语语法,中国学生却在每日苦读死啃。

两年前回国见到在某医学院校工作的堂妹,正在忙于医生队伍的晋升考核。从她那儿得知,医生的考核指标第一是英文,第二是电脑,第三才是医学业务。据说这样的考核指标在其他领域也都类似。看来这英语在中国的重要性已经超出"与国际接轨"的要求,中国的现象也确实有些超呼外人想象。在中国的医院里中国的医生不就是给中国病人看病的吗? 难道医生给病人看病现在已经不用先问尊姓大名贵庚几何,而是改成"What's your name and how old are you"?

这儿还有中国高校的另一则见闻: 某人在美国一州立法院工作(legislature),回国拜访国内一著名高校商学院院长,但某人要说明美国立法院工作性质时,这位院长礼貌地打断某人说,我们学院国际交流频繁,院内教授老师也都会英文,对美国的制度特色我们也都有深入研究,你们的立法院跟我们中国的法院(court)工作性质基本相同......。敢情,虽然美国向世界出口民主制度的热情依然不减当年,但在中国"三权分立"这种概念早已是陈谷子烂芝麻了。

不久前文学城贴出了某位从事教书翻译工作多年的英语专家的"乱侃两句"(一侃就侃了六页)。这专家先是高屋建瓴地指出中国"现在很少有不懂外语的,但绝大多数都是半瓶子醋,真正的高手少......",然后又做了英文水平的国际比较: "除英美等母语国家外,中国人的英语算是最好的了,其次是德国人"。既然是英美以外就数中国老大,怎么又会是"真正高手少"了呢? 恐怕中国三十年的对外开放就是这位专家带领众弟子扛着半瓶子醋完成的,日理万机的专家辛苦了。听这位专家的口气像是中国英文界的领军人物,只是行文有些前后矛盾,外加给人感觉他是来自夜郎国的高手。但我们还是为专家对"英美之外就数中国"的结论感到无比欢欣鼓舞。其实在世界英语界,这位专家要有也应该有"数风流人物,还看中国"的豪情,让那波澜壮阔的中国英语不仅往自己脸上贴金,也要有完成一统世界英语江湖的勇气。




也说中国的英语情节(4)--中国英语误人误国



尹文张贴 @ 2007-09-09 22:21:27

当看到中外人士在网上贴出的越来越多的中国英语,你一定有过笑得前仰后合的时候。但笑声退却之后,难道没有思考过,这些中国英语如果不是出自国内那些受过英语正统教育"懂英语"的专业人士之手,难道它们是出自居委会奶奶大爷之手? 北京居委老太或许能带着奥运热情,说出个"Hello"、"Thank you"、"Bye-bye"等,但尚且写不出如此"美妙"的中国英语。因此中国英语现象正是证明了中国英语教育的失败。

现在为迎奥运,北京正在大规模清理那些中国英语垃圾。但如此巨大的门面任务的领军人物却是老美而非中国的英语专家。在一个为了祖国荣誉人人舍得身家性命的国度,这也只能说明,中国的英语教育者们不仅对此无能为力,而且多年来可能他们本身就是问题的始作俑者。

到此各位看官可能已经注意到,上面几篇话语中用了不少的文革语言。一是当前的中国英语现象实在到了让人的不骂不爽的地步,二是想要提醒人们中国的英语教育者们已经把中国的英语教育办成了"文革"运动。疯狂已被注入了中国的英文教育,前两天网上看到的成百上千的学生向大师李阳下跪的一幕,那"动人"场面堪比"真善忍"众弟子下拜大师李洪志。英语李大师及其跟班们居然恬不知耻,认为学生向大师下跪实属正常,是尊师的表现。英文李大师和法轮功李大师还真有些相似之处,不知这位"疯狂英文"的大师是要教人英文还是教人疯狂?

以前中国教育届的motto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种极端的教育理念使得社会学科被严重偏废,而数理化科目得到了宗教般的魔力。曾几何时这邪性又从英语身上体现出来。中国的事情好像凡事必运动,革命运动半世纪,经济运动三十年,难道说现在又到了大搞教育市场知识私有运动的新时代? 然而,教育不是运动,知识也不可能完全私有! 教育是教书育人,不能是骗人钱财的垄断市场。

调侃之后,真正的问题该问还得问: 这么一番全民英语几十年如一日的努力,效果究竟如何? 这样质问中国的英文教育,并非是要耸人听闻,也不是满眼狗屎只看到满目疮痍。实在是几十年来,中国的英文教育有了误国误民之嫌,不吐不快! 这样的教学体制除了现有的教育当局和英语教育者们自己能从中捞取实利外,还会对哪个群体哪个社团有好处? 对它的改革是势在必行。

有人可能会说你这么骂骂咧咧是受刺激了还是怎么着? You bet!

亲友一: 家有女儿初长成,就是高中成绩不灵。可老爹事业大成不在乎花钱给女儿找高手补习。因补习其他科目前途不如补英文来得光明,所以就专攻英文。在国内补效果不彰,就直接去加拿大语言学校补,一年花费约两万美元。国内老师虽然给她的英语基础夯得很实,不巧加拿大英语和中国老师教的不是同一种英语,基础虽实但用不上。在加补习已经一年多了,至今还是不能通过语言考试入大学就读。从她的通信中看,在她通过考试之前,需要有长征的勇气来坚持住。

亲友二: 这家是儿子,在中国某大城市的高中不能高考金榜题名,走曲线去了澳大利亚,先语言学校后正规大学。孩子懂事知道读书要用功,在澳生活学习都不错,明年就要毕业,为他们高兴。但他们带有自豪地告诉我,在澳国的中国孩子不是人人像他那样。现在孩子们去后,不读书或不认真读书的现象越来越多。这就使人联想起中国大学的三加一或二加二的招生办法。这三加一或二加二的前一位数代表在中国大学的就读年限,后一位数则是去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和欧洲各国大学的就读年限。而招生对象是那些高考落榜但家有"闲钱"万贯的学生。如果说原来中国的留学选拔制度是首重学生成绩,那这种三加一、二加二就形成了讽刺,因为他们是让有钱的大爷走先。这种招生新办法在中国还越来越火,也就是说这些学校向那些接受国输送了越来越多的"次等生"。这些学生去国外后"不读书或不认真读书的现象越来越多"也就不难理解了。在报端和网络看到的这些学生经历的磨难这类报道已不新鲜。国是出了,但家长学生,国内国外,劳民伤财,个中的苦也只能是自己"打掉门牙和血吞"。而这些中国大学畸形招生的走红,究其原因,无非是钱。这次是中国的教育者们,伙同外国忽悠,一起坑骗中国的学生家长。

亲友三: 假如说上面两位不能代表中国学生的先进分子。我们再看第三个家庭。这家的女儿从小善解人意,自觉用功读书,上的高中是中国先进省份的先进省重点,明年就要高考入大学。按说,比起其他高中的学生来说,命运之神已对她有所眷顾。但最近,高考的压力,学英语出国的压力,一下子压在了这一家人身上。原因是,那种三加一、二加二的中外联合骗钱的模式已经延伸至中国的中学。有一所中澳联合高中在当地办了起来,办学方式是收取有意愿去外国上大学的中国高二或高三的学生,白天完全是英语强化训练,晚上辅助其他科目,学费每年约一万美元,结业时发给澳洲高中毕业文凭。中国的高考让多少家长和学生神经脆弱,无风还起三尺浪,这所中澳杂牌高中的到来,一下就成了当地学生家长新的苏解压力的出口。这位女孩的同学去了,朋友去了,学校老师自己的子女去了,女孩自己也去了。他们都在自己高中的最后一年,放弃了省重点中学的毕业文凭,拿着一万美金,投向了澳大利亚在中国合办的高中。并且各自的家庭都为一年以后的国外大学费用作了多手准备: 新加坡国立大学,四年四十万人民币,去澳洲上大学四年人民币七十到八十万,去加拿大......,去英国......。

先是外国大学文凭,现在又是外国的中学文凭在中国的大地上横行。一个教育先进省份的省重点高中的文凭不如一个来自澳洲的名不见经传的某中学的文凭。中国教育当局、教育政策的制定者们、中国式教育质量的捍卫者们,这时你们都躲哪儿去了? 这等有辱国格的事态恐怕在那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都不多见,更气人的是,过去是外夷强行欺压中国,现在则是内贼引来外鬼。

可怜的中国英语教育,但凡你能够维持某种体制,正常教授中国学生有用的知识技能,中国的教育事业,也不致于成为外国野鸡大学的提款机。

应该深思了,学校选学生首看成绩,教育制度择优录取是不二法宝。钱,谁都爱,但办学校收学生择钱录取,是一种短视的政策,最终唯利是图,损害受教育者和整个社会的根本利益。中国钱多,家长对孩子做教育投资意愿最高,这在欧洲美洲大洋州各国都知道。三加一能盈利二加二会赚钱,但请看清楚来中国办学的都是些什么样的学校? 牛津剑桥也都要赚钱,可他们为什么不来不跟你合办? 为什么美国的大学不来?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