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大陆媒体消息: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温克刚4日说,中国已经有70%的湖泊受到了污染,湖泊生态保护的形势非常严峻。
温克刚是在西宁召开的“湖泊保护暨青海湖可持续发展研讨会”上作此表述的。
温克刚说,湖泊是公共资源,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同时也属于子孙后代。湖泊就是人类赖以生存、生活和生产的重要资源。但是,由于经济发展、人口剧增和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湖泊生态系统结构正在遭受破坏。近年来,已经连续发生了湖泊萎缩、功能退化、水质污染、湿地减少等现象,目前中国已经有70%的湖泊受到了污染,75%的湖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湖泊生态保护的形势非常严峻。
温克刚介绍,各地相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湖泊的生态治理和建设,但是目前湖泊治理的任务依然十分紧迫。据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最近一次对环青海湖地区和长江、黄河源头的实地生态考察显示,虽然局部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但总体恶化趋势还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
结合中国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流域的生态恢复治理,温克刚认为,湖泊生态治理与保护要解决好四个方面的关系,即解决好湖泊保护区和整个流域之间的关系,解决好湖泊承载农业与植被修复、建设与保护的关系,解决好湖泊旅游业发展同生态安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解决好湖泊分部门治理和综合治理的关系。
*
深圳河污染超标30倍
联合治理水污染,是刚结束的粤港合作联席会议的重要议题之一。而位于香港与广东之间的深圳河,可看作这种联合治理的试金石。深港产学研基地海岸与大气重点实验室主任陈介中,曾多次参与深圳河流的调研,他透露,深圳河的BOD指数超标30倍,污染非常严重。
「粤港持续发展与环保合作小组」第六次会议,商定了粤港双方在今年重点推进的项目,其中包括:双方正在携手研究控制深圳湾(后海湾)水污染所需的增补措施和进一步联合行动,这一研究预计可在今年底完成。
深圳湾的污染基本来自深圳河。深港产学研基地海岸与大气重点实验室主任陈介中(小图),原为香港科技大学教授,2005年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得者。他曾经对深港乃至珠三角大气、河流污染做过详细研究。
河水BOD指数平均达300
深圳河流污染情况如何?陈介中认为只需要几个数据就可以说明,他解释,BOD是指生物需氧量,这个指数越小,表明水越干净,如纯水的BOD值是零。「中国国家环保部门规定,国内大城市河流BOD指标需要达到10,而深圳河流的BOD指数平均为300!指数越高,污染越严重。」
污水处理厂水质未达标
陈介中同时指出,深圳河流存在另一个尖锐的问题:深圳污水处理厂出来的水BOD值超标。「按照常理,污水处理厂流出的水应当是干净的水。国外污水处理厂排出的水BOD值是20,而我在深圳污水处理厂接了一杯水到实验室化验发现,BOD值达到150。」因此,他提醒有关当局,治理深圳河任重道远,如果将目标定得太高,不切实际。
臭水哗啦啦 垃圾一车车
深圳河流污染程度如何?源源不断的污染源如何形成?连日来,本报记者跋山涉水,对深圳几条主要河流的污染状况进行了实地考察。结果,这次旅程却异样沉重:臭气冲天的污水哗啦啦地排向河流,一车车垃圾毫无顾忌地被倒进河道,黑色的河水一次又一次出现在记者的镜头中。
难忍恶臭 河畔居民纷迁
鹿丹村附近,是布吉河与深圳河的交界处,这里的河面漆黑,臭味熏人。鹿丹村小区的居民告诉记者,不少居民已经在这里居住了10-15个年头,每逢夏季闷热无雨时节,就特别害怕深圳河会枯水:「河底如果露出来,太阳一晒,那臭味简直受不了,关窗也没用,熏得人头晕」。据介绍,因为河水太臭,小区内的居民已经有二、三百人陆续迁离,40多套房屋转卖他人。剩下的只有经济条件不好,无力搬迁的居民。
环保部门指标欠实际
陈介中和他的科研团队每年都会租一条船,沿着深圳河调研,最近一次是在去年年底。他为深圳市治理深圳河办公室做关于引大鹏海水排污,另一个是为深圳市税务局做调研,如何使深圳河流不黑不臭。但环保部门的一些做法却令这位专家大惑不解。
「深圳环保部门提出了一些假设量,我们需要根据这些假设量来做调研。」陈介中称,「如假设到2020年深圳市市民截污率达到98%。但是,目前全球在这方面做得最好的城市,如北欧一些国家也只能达到86%,中国大中城市普遍达不到40%,这个指标实在太过理想化。
来源:香港文汇报
武汉38个湖泊污染负荷超水环境容量水质全部超标
最新调查结果表明:武汉市主要城区38个湖泊污染负荷远远超过其水环境容量,水质全部超标,其中32个湖泊水质为劣五类。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何庆慈研究员认为,这些湖泊富营养化加剧,水体生态功能全面退化。
据《湖北日报》报道,目前武汉市主要城区湖泊总磷、总氮、化学需氧量等主要污染物超过水环境的总容量,分别出现78%、69%、19%的负容量。这些污染物主要来自生活污水、地表径流等面源,约占污染物总量的30%。近年来,湖岸房地产过度开发,沙湖、东湖、南湖、三角湖、墨水湖等城区湖畔人口剧增,生活污水大量排放,致使湖泊不堪重负。
武汉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历时两年,完成了“武汉市主城区湖泊水环境容量研究”项目,为湖泊水环境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经过调查研究,明确了该市50家重点污染源以及7大受纳水体、主城区湖泊的关键污染物以及湖泊的纳污总量,首次计算出主城区38个湖泊的水环境容量和自净系数,提出了主要污染物的削减量及削减方案。
武汉市水务局表示,修复这些水体生态功能需要14年时间,预计到2020年武汉主城区湖泊水质达标率上升到90%,城市水环境质量得到全面改善,实现湖泊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