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清涟:中国应向美国学习如何救助穷人

中国的物价上涨成了世界各国媒体关注的要闻。原因很简单,中国那数量庞大的低收入阶层对于物价上涨感到难以承受,物价与社会稳定之间有极强的相关性。

其实,这轮物价上涨是中国经济结构性变动的必然结果,近年来房地产价格节节攀升所产生的价格传导作用,早已酝酿著生活必需品涨价的趋势。3年前煤、电、油等能源与运输价格涨声一片,如今则是与消费者日常生活相关的生活必需品价格持续上涨。更严重的是,这轮物价涨势还将持续。

今天的中国,由政府直接调控物价既不可行,也很不智。但除此之外还是可以采取一些应对措施,其中之一就是出台合理的公共政策,救助对物价上涨承受力最弱的低收入阶层。在高、中、低收入这三大阶层当中,对物价上涨的压力有著极不相同的感受,房价上涨让中产阶层感受到巨大压力,穷人只能则只能望房兴叹。但生活必需品如粮、油、肉、蛋等物价上涨却直接关系“开门七件事”,使低收入阶层面临如何活下去的问题。

欧洲尤其是北欧的高福利政策,已经成为国家的沉重包袱,中国学不来也不必学,但师法美国如何照顾低收入阶层,却还有一定的可行性,因为美国并非高福利国家。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曾发布过一个报告,论证美国的人权存在严重问题。报告只援引了美国人口普查局公布的部分资料证明穷人数量在攀升:2004年,美国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由2003年的12.5%上升到12.7%,总人数从3,590万上升到3,700万,平均每8个美国人中就有1人生活在贫困之中。但却省略了美国贫困人口的其他资料,比如贫困的标准与贫困者获得的社会福利。

美国2005年划分贫困线的标准是:单身者年收入低于9,570美元;两口之家低于12,830美元(约为每年10万元人民币);三口之家低于16,090美元;四口之家少于19,350美元;五口之家少于22,610美元??即使按购买力平价计算,这标准在中国也算得上“小康”水平了。

再来看美国穷人获得的社会福利。美国政府对美国穷人实行的福利制度包括食品券、公共住房、医疗补助等。一位生活于美国的华人曾写过一篇“美国怎样照顾穷人”,里面援引了一些详细数据:

政府为穷人提供廉租住房的公共支出。联邦政府规定,只要符合低收入的条件,即两口之家年收入不超过45,350美元;三口之家不超过51,050美元;四口之家不超过56,700美元;五口之家不超过61,250美元,均可申请廉租房。申请一旦获准,则不仅房租低于市价,而且只需缴纳不超过家庭收入30%的租金,差额部分可凭住房券向政府兑取现金。据统计,过去35年中,联邦政府主要用于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的公共支出高达1万亿美元。

公共医疗系统。这项开支比住房的公共支出更大,从中受益的主要是老弱病残穷人群。2003年,美国国民医疗总费用达16,790亿美元,其中政府的公共投入占46%(同年中国政府的医疗公共投入只占全国卫生总费用的17%),共计7,723亿美元。

食品援助计划。针对老弱病残穷的国内食品援助计划规模庞大,共包括食品券计划、妇女和婴幼儿营养专项补充计划、全国学校午餐计划、学校早餐计划、暑假食品服务计划、无家可归儿童营养计划等15个计划。这些计划的宗旨是保证穷人、儿童、母亲、老人获得所需的营养和食品。仅2006年财政预算中,仅食品券计划的预算就高达500亿美元。

美国救济穷人的福利制度因其优渥而颇受诟病,认为是“让一些懒汉永远躺在勤劳者的税款上,吃出肥胖症”。考诸美国现实,这种批评有其合理性。但中国与美国处于完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如果用“减肥”来比喻,中国还是没吃饱饭的穷人,面临的是食物不足与营养不良问题;而美国则是营养过剩引起的肥胖症,面对的问题是需要减肥。

自称社会制度比美国优越并依靠穷人的支持而坐了江山的中国当局,无论如何还是应该学习美国政府如何救济穷人,第一步是把为穷人提供食品援助当作政治要务,为那些买不起食品的穷者、弱者、老者及儿童提供食物券。

中国政府千万别推说财政预算紧张,将那祸国殃民的“金盾工程”开支转移过来就足敷用度。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