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关于中产阶级似乎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我个人理解的中产阶级应该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1、年收入20万元RMB以上。
2、持有已经上市的公司的股票或者期权。
3、有度假小屋或别墅以及一辆看上去不错的车。
4、有丰富的夜生活,通常是商务谈判或者听音乐会,不排斥去夜总会或者打麻将。
5、在国外生活过或者至少在10个以上外国游历过。
6、关心时事,对世界各个国家的文明有一定知识,有一种以上兴趣爱好。
7、熟悉社交场合各种礼仪,能自如应酬。
8、着装随便,一种非常刻意的随便。
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一直以为自己有钱,可是,这些年到北京民营书圈去做了3年的职业经理人后,接触的都是身价数千万的老板,忽然感觉自己的口袋很羞涩。不过,对比上面的中产阶级八个条件,我觉得自己勉强算个中产人士。
我提出来的10条金钱玉律,只能算是我个人对金钱的领悟,不一定适合其他人。
1、不要误入文学歧途。
文学只是一个人的修养,不能作为职业。
由于文学的路太窄、太崎岖,而在这条路上的朝圣者众多,因此,在文学这条路上最后能走出来的人寥寥无几,加之文学具有很大的麻醉性和虚幻性,不少文学痴迷者落得个疯癫下场。
我高二开始文学创作,大学读的是中文,硕士研究方向是现代文学,24岁依旧穷得叮当响,遂放弃文学,改写畅销书。
我在出版社、报社、图书公司工作16年,太清楚了文学的出路了,误入文学歧途,几乎就是踏上绝路。
2、婚姻是一种资源配置。
我23岁时认识现在的太太,那年,她18岁,是英语系1年级学生。
太太是大城市女孩子,家里有一定的行政和经商背景,这为我毕业后快速地在城市立足奠定了基础。
太太虽然比我挣的钱少,但她在持家和理财方面有相当好的天赋,所以,我负责挣钱,太太负责管钱,配合默契。
婚姻是一种有效的资源配置,这点很多人看不到或者没有充分利用。
3、不要把钱借给自己的亲戚、朋友。
没有谁能从我手里借一分钱走。
记得1993年,我读了日本多湖辉的一本书《金钱术》,其中有一条铁律就是不把钱借给别人。
这些年,我跟任何人都没有经济上的瓜葛,很好的规避了经济上的烦扰和风险。
有很多人误以为不借钱会伤害感情,其实不然,借钱伤害感情的几率大得多。
4、学会散财。
有一些生意人喜欢吃独食,而我则喜欢散财。
每做完一个项目,挣了一笔钱,我都会考虑相关人员的利益,这是一种散财。
每年的春节、中秋节,我都会准备一些礼物,送给与自己工作有关的上级、同伴,即使他们与我的业务没有直接关系,我也坚持送,这又是一种散财。
我虽然不把钱借给亲戚、朋友,但他们有困难或需要时,我会送一些钱给他们。
我每次回湖北老家时,都会给村里的60岁以上老人每人送100元钱,等我下次再回乡下时,有些老人已经离开人世了,我想,他们会在冥冥之中保佑我的。
5、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也许是自己太不安分,也许是更习惯游击作战,我近年来在新闻、出版行业换了5个单位,每个单位工作2-3年,然后调离,全部是工作的正常调动,即使到北京的3年,我也办了一个长期请假手续。
在每一个单位,我都做成一件以上主要事情,获得一样经济上的回报,或小车或房子或土地或提拔或股份。
这样的作业方式,优点是见好就收,化解风险,缺点是不利于资源沉淀,难以做强做大。
6、36岁前学会投资。
我以为,36岁前应该把赚到的钱的60%用于投资,40%用于消费;36-45岁把赚到的钱的40%用于投资,60%用于消费;45-55岁把赚到的钱的80-100%消费;55岁以后,开始把股份、房产卖掉一些,用于消费。
我在26岁时就赚了不少钱,一路走来,稳步地把赚到的钱投入到土地、房产、股票、项目里,10余年来,有的房产翻了7倍,一般都翻了2倍多。
社会在快速发展,物价在快速地攀升,仅靠提工资和银行存款利息,是难以维计的。
7、不要轻易离婚。
我有一个做律师的朋友,挣了不少钱,但是,他经过3次结婚3次离婚后,个人财产所剩无几。
如果说结婚是一种资源的有效配置,那么离婚则是个人财富以远远大于2倍的速度缩水。
从这个角度讲,经营好自己的婚姻,等于经营好自己的财产。
8、逐草而牧。
我的第一本书的责任编辑是原漓江出版社副总编、现中国出版集团总裁聂震宁,他曾经对我讲的一句话,几乎可以影响了我一生。
他说,一切机遇就是方向。
中国有句古话,叫“随遇而安”,我更愿意用“逐草而牧”来表达,哪里的草肥,我就到哪里去放牧。
9、舍权名色而取利。
有很多人都认为我怪,一不申请入党,二不参加评职称,三拒绝加入社会团体,四出书、发表文章不署真实名字,五不在乎所谓的行政级别。
我更关心的是实不实惠,是否有利可图,前提是不能受牵制。
我更愿意做一个闲云野鹤。
10、45岁后退出江湖,快意人生。
一个人的一生其实很短暂,一晃而过。
如果我们在36岁以前还不能赚够后半生要花的钱,那么,在45岁时一定要准备退出江湖。
这里有两个问题要解决:一、赚多少钱合适?二、是不是要把儿子孙子的钱也帮助赚回来?
我的答案是,把孩子抚养到18岁,再给她(他)一个好的大学教育,剩下的路就应该由她(他)自己去走了,不必给她(他)留太多的财产。
一个人一生其实花不了多少钱,钱多就多花,钱少就少花。
我曾经开车去西藏林芝旅游,那是一个藏在深闺未人识的高原江南,我甚至想有一天到那里去住,像珞巴、门巴族人一样,以狩猎为生,原始淳朴,过起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方式。
我曾经开车到桂林龙胜的龙脊梯田旅游,在那里呆了10多天,住在山上瑶家的木楼里,像在天堂一般,过着神仙样的日子。
还有广西的巴马,世界四大长寿之乡,在那里生活,一个月600元足够。
from 社会杂谈辩论策划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