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三遍,易中天品三国,越听越觉得诸葛亮虽然名满天下,其实也没为蜀国立过多少功劳,只是罗贯中,因为同情蜀国,刻意的捏造了一个料事如神的诸葛.
首先,亮的出师表,是篇好文章,但那只是政治意义上的蓝图,他分析了天下的形势,认为刘备可以在刘表,刘璋那里混点地盘,得到荆益两州,便可与曹刘三足鼎立,其次,当他和刘备得到荆州,却也没有办法可守住,那边曹军一打过来,他和刘备也只能往孙权那边跑,而且易中天说了,火烧新野,火烧博望,那是罗胡诌的;到了孙这边,亮作为蜀国的说客,去劝说孙联合抗曹,但其实孙分析了天下形势,早就成竹于心,决定和刘合作,为何?孙才10万人,仅凭长江天险是守不住他的地盘的,虽然蜀只有2万人,但也好过没有,何况蜀还有一万水军;还有,赤壁之战的战术和策略,都是由周瑜策划制定,和亮没有太大关系;打败曹军后,占了荆州,刘备又夺了益州,就去打曹操,但是他带的谋士,不是法正就是庞统,亮只负责供运粮草,后来关羽去打曹操,再后来陆逊偷袭荆州,将关杀死,这期间亮也没啥反应,刘后来率大军亲征孙权,也没带上亮,如果亮真是那么足智多谋,刘为何不带他,搞到最后自己兵败身死呢?
亮后来掌握了蜀汉政权,一直不停的去打曹,但6出祁山,没有一次捞到大便宜,最后和刘一样,死于军中.易中天说亮之所以劳命伤财,穷兵黩武的去打曹,是因为国内有许多矛盾和隐患,亮无法调解这些问题,只好以战争来分散人们的注意力,这我也不赞同,首先,势力之间的矛盾,无非是利益分配的矛盾,但是战争是耗财的,你把利益都打光了,这矛盾不是更尖锐?那时曹军势大力沉,蜀汉与之争,就象螳螂挡车,以卵击石,去打不是白打?隔几年,家里有点钱了,你就跑出去劈里啪啦,全用光了,这不是又是增加矛盾吗?在第一次北伐时,魏延提出的分兵一万,奇袭曹军,是个值得一试的办法,但亮居然是否决了!说怕失败----这我就搞不懂了,你6出祁山,次次失败,你可以失败,人家就不可以?所以难怪魏延说他胆小.还有马谡,那么一个草包,他还非让他去守那么重要的街亭,马的副将王平都觉得他部兵方式太危险,分了一只在山下,才不至于全军覆没,这么重大的人事错误,是一个料事如神的人干的吗?纵观三国史,亮其实没有打过几次胜仗,一个料事如神的人为何一直会吃败仗呢?
他的一系列错误,加速了蜀汉的灭亡,当邓艾快打到首都,大臣们一片投降之声,如果不是他把国家搞的穷困不堪,大臣们又怎么会甘心投降呢?所以亮在军事上,在民计民生上,是毫无作为的,他只是一个治军治国的能臣----也就是一个独揽大权的独裁者,还有很多,我就不便在此赘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