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坏的恶意和最好的善意


上帝说,“你们不要论断人,免得你们被论断。因为你们怎样论断人,也必怎样被论断。”

佛说过类似的话吗,我不知道。不过史上最强圣人孔子他老人家曾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揣测圣人之心,已是源远流长的传统,恰如琢磨神的本意,也已汗牛充栋。单从字面意思来看,好像也解释得颇靠谱。 

上帝他老人家对人还真是不错,告诫咱们说话做事要有担当,出来混就一定要还的,你怎么对别人,别人也会同样对你,所以还是小心管住自己的嘴比较保险。 

从这个解读看,不轻易论断人,绝对是一个自我保护措施。 

但上帝还有另一层意思,除了他老人家,谁有资格去审判别人呢?有谁如他一般完美智慧,可以毫不脸红地指责别人呢。 

基于这点,可以看出人不应该妄自尊大,以为自己必定比别人更好。 

可是啊,就怕“可是”二字。

世间谁人不说人? 

为了缓解这个本性上的矛盾,孔子他老人家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论断是可以论断,但一定要顾忌别人的承受力,你自己受不了的话,不愿意接受的话,那就最好不要对别人说。 

此种做法,往低了说,是为人修养,往高了说,哈哈,就是道德了。 

道德这东西也倒了霉了,高低不就。 

强调它吧,弄不好就被骂为伪道德,这个最搞笑,因为凡伪道德者,与道德何干?例如若我买了一块假的翡翠,难道还称它为翡翠? 

贬低它吧,更多的人不干了。好家伙,清平日月,朗朗乾坤,竟然敢对道德不屑? 

道德左右为难,于是,自称左派右派的,都把它当作小李飞刀,各自追求见血封喉的意境。自称中间派的,把它熬成迷魂汤,遇上谁就立马灌一碗,晕了一个算一个。 

说起来呢,我最讨厌把人分派别。表面上是根据人家的立场来划分各自的地盘,实际上不过是告诉自己,谁谁是跟我一头的,支持我的,谁谁则是跟我不一心的,反对我的。 

茅盾当年提及鲁迅时,说他“老实不客气地剥脱我们男男女女,同时他也老实不客气地剥脱自己”,这话说得比较实在,因为是真的。 

鲁迅自己也承认,“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貌似大家对于他的说法也基本能接受,我想一来是鲁迅已然作古,再者他的一世为人大家都看到了,他实在是有资格如此说的人。 

想说类似言语的人,还是先掂掂自己的斤两,自我衡量一下是否说得出口。

再说了,鲁迅可以“不惮……”,你怕不怕?你怕不怕被说是居心不良?你怕不怕被说是不厚道? 

人绝非不可判断,人类就是靠着自省和相助才走到了今天。

善意和恶意,也绝非表面涵义,正如道德和伪道德不可混为一谈。

以道德来警世,不是不应该,反而已经是太难得了。但动辄把别人的劝诫都当成伪道德的高帽,岂非自愚和愚人。 

道德没有高低之分,却有真假之别。假的,根本不属于道德范畴,而真的,任是谁不让你说,你也该说。 

赞同你的,未见得是真心朋友,有时只是借着赞同你来反击别人。反对你的,更不一定是敌人,有时忠言逆耳。 

“做我的朋友,那就支持我吧。” 

谁跟你如是说,你越要问几个为什么。 

至于恶意和善意,可怜啊,人是可以高度矫饰的动物了,只怕自己跟自己也说不清,也只好扪心自问,过得去,就放自己一马,过不去,你自己看着办。 

谭嗣同有一首诗,写得好。 

曾经沧海,又来沙漠,四千里外关河。骨相空谈,肠轮自转,回头十八年过。春梦醒来波,对春帆细雨,独自吟哦。唯有瓶花,数枝相伴不须多。

寒江才脱鱼蓑,剩风尘面貌,自看如何?镜不因人,形还问影,岂缘酒后颜酡。拔剑欲高歌,有几根侠骨,禁得揉搓?忽说此人是我,睁眼细瞧科。 

最后两句,惊动心魂。

艾丽思笔记 发表评论于
回复bscz的评论:

嗯,对事儿不对人,心境坦白思路宽广的人都可以做到。

嘿嘿,比如我知道的那谁,那谁,还有那谁。。。
艾丽思笔记 发表评论于
回复小米粥的评论:

是好吧,真的好呀!谭嗣同绝对有侠客风范!
bscz 发表评论于
回复艾丽思笔记的评论:

谢谢解释。看来根源还是把观点之争搞成了个人之间的意气之争。

如果专注于文章内容,不想评判作者或者一定要跟作者比个高低,那么谁占据道德制高点也就不成其为问题了。
小米粥 发表评论于
谭嗣同的诗真好,是真正的侠骨,很佩服。
艾丽思笔记 发表评论于
回复苗青青的评论:

"基督徒永远有道德缺欠"---人都有道德欠缺啊,完美的估计只有神和圣人。

有些东西太好了,也许我们永远都做不到,但只要愿意努力,也许我们可以无限接近,这就够了。

范美忠的言行既然他公之于众,就很难避免世人的赞同和指责,更何况他的职业是老师,这是一个被大家期许了厚望的职业,不知他怎么跟他的学生解释的。

尽管如此,我也同意青青说的,更多地关注那些做得好的人,是更有意义的,他们的榜样性更强。

鲁迅心胸远大,他对中国的热爱极其深切,但他也从来不怕别人指责他用最透彻的目光和最锋利的文笔来针砭时弊。

这是鲁迅人格的伟大。


苗青青 发表评论于

道德首先是要求自己的, 人首先是对自己负责。一个人的道德是上帝和他自己之间的事。

我们外人可以对道德作泛泛的讨论,好像对真理标准的讨论,却无权论断某个个人的道德与否。赞同!

基督徒好像没法避免讨论道德问题。 我们正在翻译一本教材, 里面也有讲到圣经里的道德标准。 写出来对照自己一看, 好心惊阿, 那个标准也许我倾尽一生都达不到。 但好处是, 认识了我自己。 昨天还和牧师讨论这个悖论, 基督徒永远有道德缺欠,怎么办呢, 他说所以我们只能仰赖神的恩典, 而不是个人的道德完美啊。

这么一说, 我觉得神真是了解人, 爱人。

那个范老师, 他的行为确是不那么高尚, 但看在我自己也不是道德完美的份儿上,批评他的道德没就显得没那么有意义。 到是赞美那些做到道德的人, 像袁老师, 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希望, 温暖。

善意是最最需要的,鲁迅嘴上说的最坏的恶意, 也许他心里真是善意呢。不知道是不是这样

还有,最喜欢这句话,“ 人类就是靠着自省和相助才走到了今天”。

问好小艾, 祝你新周愉快!

艾丽思笔记 发表评论于
回复阿里的画廊的评论:

嗯,有些话的确是脑袋进水时说出来的,哈哈,比如吵架的时候往往口不择言,但不都是心里话。

对于别人的大脑失误或者语言失误,我比较赞同的方式,还是孔老夫子说的----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话说回来,范美忠后来的博文,好像并非冲动之言。
阿里的画廊 发表评论于
嗯,看了两遍,明白点。不过我始终认为有些人有些话并非真的代表他/她的本意。可能是装酷,也可能是没动脑子乱说话。对于意识到自己错误并能道歉的人,还是应该以宽容为主。

不过也如同你所说,言论自由,既然人有胡说八道的自由,别人也有批判的自由,当然说的人更有辩解的自由。原谅和不原谅,往往一念而已。
艾丽思笔记 发表评论于
回复bscz的评论:

这个,我说不好,瞎说几句吧。

“抢占道德至高点”,给我的感觉是用道德做套,逼人就范。把道德握在手里,不是作为应有的做人处事原则,而是当作利器,用指责别人不道德的方式,来说明自己多么有道德。

我觉得奇怪的是,现在有一种倾向,就是讨论事情的时候,用一种似是而非的方式,把本该说的变成说不得的,把原本不对立的非要对立起来谈,结果自然是云迷雾漫。

比如我想很少有人批评范美忠的逃生,而是他的说法令人厌恶而已。

“言论自由”,应该是指双方彼此尊重观点,给予对方说话的权利,而不是对任何观点都必须接受,这是两回事。

我赞同道德首先来律己的,但我不同意把真道德和伪道德混淆,只要谁谁一提道德,就说那是伪道德,这不公平。
bscz 发表评论于
我一直弄不清楚“抢占道德制高点”这个说法到底是个什么意思,具体什么样的做法算作“抢占道德制高点”。

哪位给讲解一下?
艾丽思笔记 发表评论于
回复简宁宁的评论:

范美忠作为一个人,逃生无可厚非,作为一个老师,他对自己的辩解让人寒心,他被骂并不完全无辜。

或许他也没想到会引起轩然大波,我总觉得他写的那篇博文是出自某种不安,所以需要找理由为自己辩解。
艾丽思笔记 发表评论于
回复饺子王的评论:

“不分场合装酷的聪明人”是越来越多了,我说不清他们是聪明还是笨,貌似一针见血,凸显天理,可是忘记了世上除了天理之外,还有人情人心。

再严密的天理也有疏漏,而所谓的“人权,民主,自由”等等,倘若缺失了它的基础---公道,还算得什么呢?

这些聪明人,也未必是装酷,我相信他们所说的是真心话,我想知道的是,如果他们亲眼目睹在灾难中挣扎的人,是否还能脸不红心不跳地侃侃而谈。甚或当灾难降临其身的时候,是否还能说出同样的话来。

人最难的不是分析别人,而是对人对己没有分别。

至于道德制高点,真是笑话,道德本来就在一个高处。

最受不了把本来不同的东西混为一谈,非但不是乱中取直,反而把好东西拉下了混水。
简宁宁 发表评论于
嗯,范老师的逃跑行为我也不觉得自己有资格批评,毕竟我也没经历过地震。可是跑便跑了,干吗拽上“民主、自由和尊重人权”这些好东西来给他陪榜?自己跑了自己还,别还糟蹋一遍别人的信仰。
饺子王 发表评论于

这篇甚合吾意!

吾从不跟人网上掐架,但上网总会看到别人对掐。最近好像为无耻之徒辩解的最常用套路就是“你别抢占道德制高点。” “上帝面前,人人都有罪,所以你没有指责别人的资格。”

考,没道德没资格,难道连良心都没有了?

真是奇了怪了,范跑跑这丫居然还没被人拍死!

NND,什么世道!装什么酷呀!老子最烦不分场合装酷的聪明人!

“以道德来警世,不是不应该,反而已经是太难得了。” 真是太对了!

有道德制高点不占,傻呀。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