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提高班的庐山真面目。

打印 被阅读次数

经过两次错则後,儿子在4年级的时候还是进了“提高班”。

所谓“提高班”,准确的说并不是一个“班”,而是一项措施,将有“剩余”精力和能力的孩子组织起来,每周一到两次将他们从原来的课堂中调离出来,从事一些具有挑战的学习活动,所以英文叫“Challenge Program”或“Gifted Program”。这有点像国内的课外兴趣小组,我们可以称它为“课内兴趣小组”吧,只是这种兴趣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也不妨碍学生的课余生活。

上回说到,聪明的孩子不一定能进入这个“兴趣小组”,那么这些“小组成员”究竟是些什么人物呢?

首先,学业成绩好的孩子绝不会自动进入“兴趣小组”。其次,小组里的孩子绝不是“天才”,也不能称作“超常儿童”,我暂且把他们看成“非常”儿童——有异于正态分布下的“正常”(97%)儿童。

这些“非常”儿童的学业成绩可以不是全A,甚至可以有“B-”甚至“C”,但是他们每个人都是一个“Star”,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放射着独特的光芒。

“非常”儿童的特点大致可以总结成一下六个方面:(Marlan Report,1972)

1.整体智力(General intellectual ability):综合的认知能力。
2.特殊学业资质(Specific academic aptitude):某一专业内的学习能力。
3.创造性或建设性思维能力(Creative or productive thinking):挑战传统,突破创新。
4.领袖才能(Leadership ability):待人处事的号召力和影响力。
5.视觉或表演艺术才能(Visual or performing arts)非同寻常的艺术天赋。
6.心智运动技能(psychomotor ability):手脑一致性,动手能力,操作能力等。

以我观察,儿童的天赋并不是一种全面能力,每一个人既然有强项,也就会有弱项。而智商测验所显示的只是人的能力中的一小部分。“非常儿童”所具备的这些特点中,“创造性或建设性思维能力”与“视觉或表演艺术才能”是中国传统教育中所缺乏的。在申请“兴趣小组”的过程中,孩子们一般都要写一份“创造性作文”(Creative Writing),学校也要审查申请人有没有“吹拉弹唱”的一技之长。

在这个“兴趣小组”中,学生们经常做的都是一个个不同的“project”,一般老师只是给一个大致的方向,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确定具体的任务。印象较深的有两次:一是“创造性作文”,老师没有规定作文的文体更没有统一的题目,只要求学生根据平时自己的兴趣爱好,各显神通,但必须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创造。儿子平日喜欢看幻想冒险小说,文笔也不错,于是写了洋洋洒洒一个长篇,故事曲折,情结荒诞但又不离谱,颇有《哈利波特》的影子。我开始怀疑他有抄袭的嫌疑,可是他发誓那是他100%的原创!后来注意观察了他的写作过程,的确是原创。但愿以后他能用这个本领来申请奖学金。

去年这个“兴趣小组”有一个大型的活动,参加北美学生的机器人大赛。首先每个学校组成一个团队,自己组装机器人,编制电脑程序,与其它学校的机器人实战对抗!儿子在团队中的头衔是“战略分析师”,即根据战场上的战况制订战术措施,反馈给电脑程序员。决赛那天,几个学校在体育馆里激战一整天,儿子的团队居然获得地区冠军!

望着一张张充满稚气又兴高采烈的笑脸,所有家长们都兴奋不已!虽然最后在省级比赛中儿子的学校名落孙山,但是这种活动的意义绝不是比赛的名次决定的。
今年,儿子要转到另一所中学上9年级了,那儿的“提高班”更为严格,又进行了一次资格考试,儿子顺利过关!

从学校的介绍中看出,高年级“提高班”的训练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远远超出了原先的水准。例如,要求学生们选择一个自己支持的政党,并课余去那个政党的竞选总部充当志愿者,参与整个竞选过程。

由此看出,对“非常儿童”的培养不能片面地追求某一狭隘的学科领域,教育者的视野应该放在儿童今后在社会上的生存技巧以及发展自身特质的能力上。

你家里有一个“非常儿童”吗?请不要指望他/她出人头地,而要鼓励他/她和平常儿童一样参与各种活动,同时提供机会发掘他/她的潜能,让他/她今后的路更平坦,更宽广。
三角洲岛 发表评论于
我也在温市,我儿子刚被推荐去gifted 班,你知道哪个学校比较好?
他们要考什么?
泉水 发表评论于
教育专家,多请教。
Degage 发表评论于
保持一颗做一个平常人的心是一生幸福的秘诀。
yzheng2005 发表评论于
我女儿所在学区,每年学年结束放暑假前会给二年级学生考试来决定谁能进一个专门的尖子班。
这个尖子班是从三年级到小学毕业,只有2%的学生能进。这个班用的教材,教学进度都与一般学生不一样。
大部分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小孩能进去。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