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号的晚上,教会的家庭团契,这也是汶川地震后我所参加的第一个周五聚会。参加团契的朋友们来自于两岸三地,大洋彼岸所发生的那场灾难性的地动山摇,强烈地震撼着此岸每一位与会者的心,“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伸出援手,共建美好家园”,弟兄姐妹们痛过哭过之后,很自然地开始了为灾区人民募捐。当晚,募捐款就达到了三千美元。当小组长报告出这个数目时,我的眼泪再次涌出来。因为我知道,在这些慷慨奉献的同胞里边,也有囊中羞涩捉襟见肘的贫困户。
一位单亲妈妈,独自抚养一对学龄前的儿女,目前还没有获得合法居留的身份,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靠亲朋的接济,才租住到了一间可以遮风挡雨的小屋,有了一个贫寒的安身之处。这位妈妈是学中医的,懂得一些推拿针灸的技术,为了生存,她常常把孩子交给了朋友照看,亲自上门为那些感觉腰酸背痛筋骨不适的患者,进行推拿理疗,所得仅够温饱。我不知道她捐款的具体数额,但是我深知无论多少,对一个省吃俭用,生活拮据的单亲妈妈来说,一分一厘,都是沉甸甸的。
一位来美照看孙辈的老妈妈,“是父母,做不了儿女的主,是保姆,拿不倒主人家的钱”,凭着伟大的母爱战胜了这种身份的尴尬,寄“儿”篱下地把儿子家当作了自己的家,并且撑起了这家的半边天。老妈妈心灵手巧,这些年来,从一家饰品公司,接一些可以在家完成的手工活,扎头花,串项链,起五更睡半夜地终于手头有了一点点儿积蓄。原本打算寄给远在贫困山区的娘家侄儿,那是一位残疾人。突如其来的地震,打乱了老妈妈的计划,老妈妈捐献了自己的积蓄,她说,眼下那些劫后余生的灾民比他的侄儿更需要帮助。
上个周末的聚会中,我又见到了这两位令我肃然起敬的妈妈,我告诉她们,我打算写写她们,她们异口同声地表示,一点心意,不足挂齿。但愿“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义举善行,能够蔚然成风,奉献关爱他人,能够像吃饭睡觉那么自然地成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截至上个礼拜天,我所在的教会,已经筹集到十万美元的救灾专款,即将送往灾区,这其中不乏让我感动至今的“寡妇的小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