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王室的‘反清复明’计划

大千世界,趣闻横生,细细品尝,回味无穷。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朝鲜李朝凤林大君李淏(即后来的孝宗忠宣大王),早年跟他哥哥朝鲜昭显世子(即仁祖李倧的王储)一起,曾经被入侵朝鲜的皇太极掳到盛京(今中国沈阳)当了很久的人质。

1644年,明朝灭亡,清朝入关,定鼎中原。当年11月,清朝摄政王多尔衮在北京紫禁城武英殿召见作为人质的朝鲜李朝昭显世子李澄和凤林大君。多尔衮说,清朝已经统一了中国,以表达两国间的诚信交往。朝鲜王储可以回去了,但凤林大君还得暂时留在北京。同时,清朝还宣布减少朝鲜的岁贡币物。

1645年3月,久居北京做人质的昭显世子返回汉城。随行的清朝使节勒令朝鲜仁祖李倧出城迎接“天使”到来,引起了忠于明朝的朝鲜大臣和士大夫的忌恨。5月21日,昭显世子被宫人在饵饼中下毒,暴毙于昌德宫中。

留居北京的李淏则心知肚明,但是讳言此事,怕多尔衮深究,向清朝报告说“世子病亡”。1645年6月7日,凤林大君李淏也被多尔衮放回到汉城。当年11月14日,清朝册封李淏为朝鲜世子(王储)。

送还人质,减少岁贡,本是清朝为缓和两国关系而为,但是经过1627年和1636年的两次战争,朝鲜对清朝产生了很深的仇恨。

朝鲜李朝视中国清朝为犬羊夷狄,私下称清朝皇帝为“胡皇”,称清使为“虏使”。除对清朝公开的公文贺表之外,一切内部公文,包括王陵、宗庙、文庙祭享祝文,仍用崇祯年号。而且每年都举行祭祀活动,纪念明朝的皇帝。

孝宗李淏登继位后,则以光复大明天下为己任,倡议讨伐。他对大臣说:“群臣皆欲予勿治兵,而予固不听者,天时人事,不知何日是好机会来时。故欲养精兵十万,爱恤如子,皆为敢死之卒,然后待其有衅,出其不意,直抵关外。”

为了北伐,孝宗首先采取措施,扩军备战。驻汉城的都城御营厅军由7000人增加到21000人。禁军由600名增加到1000名,全部改编为骑兵。御营厅增加了大炮攻坚部队,还计划将守卫汉城的训练都监军增加10000名,御营厅军增加20000名。

孝宗李淏和他的大臣们认为,清朝国运不会长久,并将地震、彗星等自然灾害视为清朝灭亡的征兆。他们甚至派出使臣渡海与南明政权、吴三桂、准噶尔等反清势力联络,策划夹击清朝。

台湾郑成功多次请日本联合出师伐清复明,朝鲜居中联络,建议“假道朝鲜,出送援兵”。李淏的儿子李棩(后来的显宗)和孙子李焞(后来的肃宗),对联日伐清之事也十分积极。

1650年,李淏向清廷奏报“日本近以密书示通事,情形可畏,请筑城训练为守御计”,企图以防御日本为由扩军备战。清朝警觉到朝、日、南明联手组成军事同盟的危险,于是派遣密使前往朝鲜核实情况。结果查明朝鲜与日本素来和好,奏折不实。顺治皇帝下诏斥责朝鲜国王,罢其用事大臣。这就是朝鲜历史上有名的“六使诘责”事件。

最后由于朝鲜财政困难,军备薄弱,而且新兴的清朝连续有顺治、康熙两位励精图治的皇帝,巩固了中国的统一,这样朝鲜的“反清复明”计划未得实施。尤其是,1683年清朝统一台湾,灭掉南明残存势力,朝鲜北伐计划,也就寿终正寝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