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贾尼•斯基基》咏叹调: :

我的心里有个角落 在等着你的出现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普契尼:歌剧《贾尼•斯基基》咏叹调 啊! 我亲爱的爸爸 by BBsBB


/>>
/>>
/>>


/>>
/>>
/>>


/>>
/>>
/>>


/>>
/>>
/>>


/>>
/>>
/>>


/>>
/>>
/>>

/>


       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谁能参透我音乐的意义,便能超脱寻常人无以自拔的苦难。

——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







普契尼:歌剧《贾尼•斯基基》咏叹调
啊! 我亲爱的爸爸



      
《贾尼•斯基基》, 完成于1918年,独幕歌剧,同年初演于纽约。

本剧的剧情取自意大利诗人但丁(1265-1321)的长诗《神曲•地狱篇》中的一个故事:富商多纳蒂临死,一群亲友围聚病榻,皆欲承继其巨额遗产。但是多纳蒂的既定遗嘱内,载明遗产全数捐献给某一教堂,多纳蒂旋即瞑目。在场亲友大失所望。其中一青年里努奇奥(与多纳蒂的另一在场亲戚--贾尼•斯基基之女劳蕾塔相爱)提议,请贾尼•斯基基假扮多纳蒂垂危状,邀请公证人前来,当众另立遗嘱,遗产由众亲友均分。此计受到众人拥护,当即付诸实施。公证人到场。斯基基卧病榻上,以多层被褥蒙体,颤声授意道:"我的财产以五里拉捐献教堂,以一千里拉赠予众亲友均分,其余现款及骡马、锯木场、以及在佛罗伦萨的住宅等等,则全部赠予吾最亲爱的贾尼•斯基基。"遗嘱录华,公证人离去。众大哗。斯基基从病榻跃起,持棒驱散众人,并笑对其女劳蕾塔与里努奇奥道:"多纳蒂的遗产是我理所应得,我当善自用之,以慰死者在天之灵。"


这部歌剧虽然也是作者普契尼的名作,但今天已很少上演了。不过剧中的一个极为优美、深情而动人的女高音独唱《啊! 我亲爱的爸爸》(贾尼•斯基基的女儿劳蕾塔的咏叹调),十分深入人心,是当今许多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喜爱演唱的曲目,今天还经常被单独演唱或作为许多影视剧的配乐出现。


这段咏叹调的歌词为:"啊! 我亲爱的爸爸,我爱那美丽少年。我愿到露萨港去,买一个结婚戒指。我无论如何要去,假如您不答应,我就到威克桥上,纵身投入那河水里。我多痛苦,我多悲伤。啊! 天哪! 我宁愿死去! 爸爸,我恳求你! 爸爸,我恳求你! "





普契尼简介


      
就在他逝世前不久,贾科莫-普契尼曾给他的一位朋友写了一封信,信上说:“全能的上帝用他的小指触摸我,对我说:‘为戏剧写曲子吧,记住,仅仅为戏剧而写。’我一直遵守着那最高的圣讯。”接受了神愿的普契尼创作了至今为止最受欢迎的歌剧,赚到了上百万的财富,但是接着又在牌桌上赌掉了大部分的钱,他满足于一个又一个放荡的女人、船和汽车,以及在他的别墅附近消灭那些野鹅,在传奇名人背后的是生活化的普契尼,他曾将自己描叙成“一个致力于猎捕野鸟、歌剧剧本和漂亮女人的强大猎人”,他曾说过“想一想!如果我不是碰巧遇上音乐,那么在这个世界上我可能一事无成。”

他出生于1858年12月22日,他是他父母亲最小的一个孩子,也是家里唯一的男孩,他上面有五个姐姐(奥提丽雅、尼忒提、妥眉达、艾吉尼雅和拉眉尔德),他和他的姐姐们是这个颇有声望的音乐世家里的第五代。在这样的家庭中,就算他不会长成一个神童,他也会按照家庭的方向成为作曲家。“他来学校只是为了把他的板凳捂热。”他那神学院里怒气冲冲的老师如此评价他。他的叔叔佛图纳托曾一度认为他是一个不学无术的家伙,建议他母亲送他去学习修理旧马桶,希望他能戒掉抽烟的毛病,不要再窝在度假地的咖啡馆里,也不要再流连于酒吧和那些名声不佳之处。虽然他不是一个模范学生,但是他在1876年发现了他一生的职业,当时他步行去了比萨,第一次接触到了歌剧——他亲眼看到了威尔第的歌剧《阿依达》。

随后他又多次前往皮萨——他的姐姐在那里做家庭教师,得到机会观看了在豪华的蒙特卡洛剧场上演的19世纪最伟大的多部歌剧,他天生的才能为他赢得了玛格丽特皇后的准予(同时还得到了他叔叔的经济支持),让他得以进入米兰音乐学院学习。在音乐学院,他师从阿米卡尔-巴茨尼——一位备受人们尊敬的、被当时年轻音乐家争相模仿的著名作曲家。

巴茨尼很快意识到他的这名年轻的学生拥有作曲家的素质,此后一直关注着他的进步。普契尼专心致志于自己的学业,虽然可能不是完全不知疲倦,但是绝对是严格律己、坚持不懈,他从不参加阿依达酒馆里那些纵情吃喝玩乐的晚会,要知道在当时那个时代,阿依达酒馆是个非常受欢迎的地方,虽然食物并不出名,但是它给人们提供了自由自在的空间。“虽然当我口袋里还揣着钱的时候,我会去咖啡馆,但是我没钱的时候占大多数,因为一杯酒要花掉40分呢!我会早早上床睡觉,在美术馆里走来走去实在让我累坏了,我有一件干净、漂亮的小房间,房间里有一张让人高兴的抛光了的木书桌,总的来说,待在这儿我感到非常开心,我不会感到饥饿,虽然我吃得不是非常好,但是我会很快用淡淡的肉汤煮成的蔬菜通心粉汤和其他什么将自己喂饱。就这样,我的胃就很满足了。”当他最初到达米兰时,他在给母亲的信中这样写道,这封长长 的信会帮助人们理解这个男人和他的性格。

普契尼最初创作的两部歌剧都不够成功。直到1893年,他的第三部歌剧《曼侬•莱斯科》(Manon Lescaut)在都灵首演,才使普契尼得到了公众的关注。三年之后(1896年),还是在都灵,在著名指挥家托斯卡尼尼的指挥下,上演了一部奠定普契尼国际声誉的作品——《波希米亚人》(La Bohème)。这部歌剧音乐新颖,富有魅力和表情,使整个欧洲认为意大利歌剧界升起了一颗新星。此后,普契尼又连续创作了歌剧《托斯卡》(Tosca)和《蝴蝶夫人》(Madama Butterfly),它们和《波希米亚人》一起,标志着普契尼歌剧创作的顶峰。他后期创作的一些作品,如《西部女郎》、《燕子》以及包括三个独幕剧的《三联画》均未获得同样的成功。

普契尼的创作道路以歌剧《图兰多特》作为终结,遗憾的是作者本人未来得及将它最终完成。1924年11月29日,普契尼因病去世,《图兰多特》的结尾由他的朋友、作曲家弗兰科•阿尔法诺按他本人的意图续写完成,于1926年4月25日在托斯卡尼尼的指挥下首演于米兰的拉•斯卡拉歌剧院。当演完柳儿殉难的一段后,托斯卡尼尼放下指挥棒,转过身对观众说:“在这里,大师放下了他的笔。”

普契尼的美学观是在“真实主义”的影响下形成的。“真实主义”(vérismo)是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初意大利歌剧界确立的一种艺术流派,最早始于意大利文坛,主张文学艺术作品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十九世纪末,伴随着意大利复兴运动时代的结束,那种为祖国的利益牺牲的英雄主义失去了现实的基础,艺术家们开始用现实生活中的“小人物”代替争取自由的英勇斗士,力求真切地体现现实生活中尖锐的感情冲突。普契尼的作品同样蕴含着对普通人命运的关注,一些作品具有强烈的戏剧性情节;但总的来说,普契尼歌剧创作的手法和原则比“真实主义”的典型代表要丰富和细腻得多。

在普契尼的歌剧中,人声占有重要地位,这是意大利歌剧的传统。普契尼的歌剧同威尔第晚期的作品《奥赛罗》(Othello)和《法斯塔夫》(Falstaff)一样,不再把剧中的音乐分成一段段编有号码的曲目,而是每一幕中的音乐贯穿始终,一气呵成。普契尼打破了宣叙调和咏叹调的界限,创造了意大利歌剧艺术未曾有过的一种灵活、独特的宣叙-咏叹风格。他把非抒情性的唱词或一般的对话写成节奏较强、曲调较少的旋律,把抒情性的唱词谱写成舒展、优美的旋律,按照剧情的需要,两种旋律 (前者有如宣叙调,后者有如咏叹调)很自然地衔接过渡。普契尼在他的歌剧中,经常把一些人物和事件同具有特性(表现在旋律、节奏、音色和和声等方面)的乐句联系起来,形成剧中人和事的音乐主题。普契尼成功地运用这些主题来刻划人物、烘托剧情、倒叙往事,并使全剧的音乐完整、统一。

优美动人的旋律是普契尼歌剧作品最显著的特点。普契尼是谱写旋律的天才,他的旋律富于表情,而且很流畅,易于上口,易于记忆,很多唱段都深为音乐爱好者喜爱。另外,普契尼在创作中不断探索各种表现手法。比如,他喜欢利用富有地方色彩的音乐表现剧中的人物或渲染气氛,使歌剧带有“异国情调”。这在他的作品《图兰多特》和《蝴蝶夫人》(尤其是后者)中都有明显的体现。


http://www.sygz.dqt.com.cn/yangxudong/Track17.mp3
http://www.sygz.dqt.com.cn/...xudong/m124.mp3



/>

/>
/>
/>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