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坐乌篷船记

世事沧桑,深山幽静。细语人生,聊发自叹。惊鸿留痕,同享诸君。
打印 被阅读次数

 

 绍兴位于宁绍平原上,为浙东名城。若干年前,我从杭州去宁波的路上,硬挤出两天时间,去绍兴一游。

 绍兴市古越国的都城。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就发生在这儿。对越王的遗迹,我没时间去追踪,只有去大禹陵一游。

 大禹是古代治水英雄。他应是一个传说人物,而不是一个历史人物。今天知道,虽然传说的事件的细节可能是不可靠的,但它的“硬核”通常是相当可靠的。禹凿通龙门后,宣泄了天下的洪水。这细节一定不可信。但禹治水的核心——大地被洪水淹没,应是可信的。距今六千多年前是冰川后期的温暖期,年均气温比今天高。海平面上升,华北平原发生大规模海侵。海岸线在今济南、德州一线。并且可以断定,海平面上升应是在几年至几十年的时间里出现的。所以,这件事给人们头脑中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洪水滔天,将昔日的家园完全吞没了。人们只有向西部的高地退却。面对这种毁灭性的灾难,人们事后想象出一个英雄,把水治好了。这种传说代代相传,其持久性,通常超出了今天人们的想象力。《史记》记载了大禹的事件,说明司马迁也认为那是历史。

 《史记》记载大禹后来南巡天下,最后死在今绍兴。这更是不可信的。在大禹的时代,他能控制那么大的一块领土,是不可想象的。地面上部落林立,他能从中原走到浙东,几乎是不可能的。后人应是根据书上的这一类“历史”,修了一个大禹陵,又用这个“遗迹”去印证历史。

 不管怎样,我还是去大禹陵一游。大禹陵只是一座建筑,中间树了一个塑像。当然,那只是雕塑家的想象罢了。

 从禹陵出来,欲去东湖。正好有乌篷船去那里,遂和同学一同上船。

 乌篷船就是一个舢舨加上了一个黑色圆拱顶。绍兴为水乡,降水很多。乌篷是避雨和遮阳两用。只是太低矮,只能坐在篷下远眺。试想象一下,船外细雨如丝,杨柳依依。坐于船中,细品茗茶,观青山隐现,听牧歌晚唱。这是何等的田野风光。当然,你需要有足够的钱和时间来潇洒。不然,你眼中看到的就是“无边落木潇潇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李白说:“人生在世不如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他欲弄的扁舟,大概就是乌篷船一类的东西。如果没有篷,风吹雨淋的,他弄两天就烦了。另外,他欲去的地方一定是在江湖及小河中,肯定不是在大海上。大海上,水天一色,只有一叶扁舟。孤独的一个人转悠,三天他都熬不过去。

 摇船的是一位中年汉子。他身材矮小,。他坐在甲板上,用一只脚“摇橹”。腿部的肌肉强壮,不易疲劳。他又可坐着休息。这倒是一个好办法。

 船沿着水道轻盈地飘去。当时已是十月中旬了。两岸的田地里,作物已收割了。不远处有芋头仍在生机勃勃地生长。此时在北方,芋头早已进仓了。间或地中的蔬菜还绿油油的。

 船转过一道弯,东湖就到了。东湖虽不大,却是漂亮而秀气。湖傍依高耸陡峭的花岗岩。山石像刀削的一样。当太阳西移时,峭壁在湖中投下了黑绿色的影子。黑绿相衬,使得湖水更像明镜一样。当年,那位勾践可来过此湖一游吗?历史没说。后来,勾践要把夫差放到浙东去,他不干,死了了事。再好的湖光山色,还要潇洒来陪伴才行。

 在向如镜的湖水告别的同时,我也向那轻盈的乌篷船告别。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