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美国海军航母舰载机作战全攻略[组图] | |
2008年07月29日 10:48:54 来源:《世界军事》杂志 |
美国海军航母战斗群舰载飞机,是海军远征部队和联合部队在现代局部战争中对岸进攻作战的主要力量,其舰载飞机在夺取战区制空权和制电磁权行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美军航母舰载机是如何作战的?其遂行空袭作战任务有哪些标准步骤和关键环节?这些都是本文要回答的问题。
作战从来都是一项科学而严谨的工作,何况复杂的航母舰载机之作战,尽管下面的文字,读来会稍显艰涩,但对您深入了解遍布全球的美航母战斗群的现实威胁,会大有裨益。
美国航母战斗群是美国海军实力的象征[资料图片]
美航母战斗群一般辖一个航空联队,通常编有1个战斗机中队,装备14架F-14战机(编者注:目前F-14战机已陆续退出现役,美将以F/A-18E/F多功能战斗机来全面替换);编有3个战斗攻击机中队,装备36架F/A-18C多功能战斗机;编有1个预警机中队,装备4架E-2C预警机;编有1个战术电子战中队,装备4架EA-6B电子战飞机;编有1个海上控制中队,装备8架S-3反潜机;编有1个反潜直升机中队,装备4架SH-60和2架HH-60直升机。
美国海军新的作战思想,要求以近岸海域和沿海地区作为其航母舰载机的重点作战区域,它们担负的主要任务为:对敌重要目标实施战略战役性袭击;夺取和保持重要海域的制空和制海权;突击敌水面舰艇编队;攻击敌基地、港口、岸上的各种重要战役战术目标;攻击敌潜艇,特别是导弹核潜艇;支援和保障登陆和抗登陆的作战行动;保障己方海上交通线的安全畅通和破坏敌海上交通线;实施空中封锁和反封锁;支援和保障濒海方向的陆上作战行动。
美航母舰载机空袭作战的程序比较复杂,一般分为计划准备--战斗出航--进入目标区--攻击目标--返航退出几个标准步骤,下文分别予以说明。
作战前的准备
联合作战司令部的指示和对岸基目标毁伤程度的要求下达后,航母舰载机联队的领队长机,根据作战指挥官下达的空袭作战计划制订相应目标打击的具体战术计划,并向空袭作战指挥官作简要报告,说明其为完成指定任务所需的武器、平台及战术应用等。
如需非建制兵力支援,则向空袭作战指挥官申请,由空袭作战指挥官呈报舰队司令,获得审批后向空军或陆战队申请支援。
战斗出航前,舰载机机组必须制订出详细周密的飞行计划,包括:在航图上注记飞行航线、航速、时刻和对方地面防空阵地的配置;制定领航航线卡片、研究和熟悉目标及周围的照片资料等。同时为了加强与有关单位的协调,空袭作战指挥官通常于实施对岸空袭作战的前一天,向防空指挥官通报舰载机飞行计划,如原计划有变更,应于飞机出动前数小时再通报变更后的详细计划。
飞行人员执行空袭任务之前,要接受空中情报官下达的任务简令,内容包括执行任务的海区、目标的性质和坐标,作战的具体规定,执行任务的机型和数量,起飞降落的时间,空中加油机的位置等。然后由此次任务的飞行领队做具体的布置,包括飞机编号、编队队形、攻击参数以及着舰的时间顺序等。同时也要交代目标照片和识别暗号等。
气象官在此时介绍航母所在地、航线上以及目标区的气象情况,目标区上空的风向、风速和能见度。
最后,飞行人员在上机前10分钟接受一次最新的电传飞行资料,包括起飞时间、航母位置、紧急进场方位、距离、高度、即时气象情况等。
战斗出航前的几天内,要依靠侦察卫星、E-2C 预警机、EA-6B 电子战飞机或RF-14战斗侦察机进行航天航空侦察,选择确定打击目标、查清目标的防御能力以及防空火力部署、雷达通信设施位置、技术参数。集中突击前15分钟还要依靠RF-14侦察战斗机和无人驾驶飞行器做一次补充侦察,核实战前侦察情报的时效性。目标数据的变化要及时报告攻击波指挥员,以便确定最终攻击方案,更新精确制导武器中的目标数据,随后舰载机战斗群升空。航母战斗群司令于轰炸前8-10秒,向附近的己方或盟军空军基地发出飞行通告,要求开放机场,以备紧急降落。
战斗出航的过程
美国海军三支航母战斗群参加2007年勇敢之盾军演
美军航母舰载机的出动方式,根据作战需要可分为两种基本的组织指挥方式:一种是分波作业方式,另一种是连续作业方式。
分波作业方式,是按波次飞行周期来活动的,两个相邻飞行周期之间没有交叉重叠,中间隔着一个准备周期。
分波作业,每波出动的飞机可多达40-45架,攻击力强,可对敌方进行饱和攻击,且一个飞行周期可达数小时,能实施远程作战。参与作战行动的飞机大多是载弹量大、作战航程远、留空时间长的飞机。这种作业方式适宜于集中攻击的作战活动,如为夺取制空权的攻势防空作战、对海对岸攻击、两栖作战火力支援等。
连续作业方式的飞行周期是连续的。一个飞行周期未完,另一个飞行周期又插进来,出动飞机的飞行周期首尾交错重叠。
连续作业方式,可连续维持航母战斗群的作战行动,并将空中作战能力保持较长时间。这种方式飞行任务调整灵活,可以同时放飞不同型号的飞机执行多种作战任务。参与作战的飞机往往只需携带少量武器。主要用于需要同时执行防空、对海对岸警戒、反潜、监控、侦察等防御性作战行动上,如航渡、待机、护航、显示实力以及处理危机等。
其缺点是:相邻2个飞行周期相互制约,周期都不能太长,一般只有70-90分钟,每个飞行周期只能容纳12-16架飞机,攻击力不大,不适宜实施攻势行动。
在空袭作战中,通常采用分波作业,一般分为大波、小波及大波和小波相结合3种方式。大波每波次35架左右,波与波间隔4-5小时,每艘航母每天可出动3波次,约105架次;小波每波次15-17架,每次飞行时间为10-120分钟,每艘航母每天可出动6-7波次(最多11波次),计90-119架次;大小波结合时,每艘航母每天可出动5个波次(2个大波、3个小波)或6个波次(1个大波、5个小波),约110-120架次。
舰载机起飞时,首先起飞一架直升机在航母尾部飞行,担负支援任务,航母在白天通常使用4个弹射器,平均20-30秒起飞一架飞机,担负空袭作战任务的各型飞机,按次序依次起飞。舰载机从航母起飞后,直线飞行一段距离,然后集合、加油、进入航线。通常白天直线飞行距离为2-5海里,夜间为6-7海里。直线飞行时,舰载机与航母校正敌友识别仪,若舰载机的敌友识别仪工作不正常,则不得前往集合和执行任务。
攻击机和战斗机编成小队或分队活动时,通常在返航离开陆地后进行空中加油;多机种编队执行任务时,通常在以航母为中心、半径10-15海里空域集合、加油和编队。
航母上空高度的分配为:最高一层4500米,为执行该次任务的飞机全体集合和编队的高度,以下每隔600米一层,为中队、分队集合的高度。
加油机通常提前在航母上空指定的高度上以10°-15°的坡度盘旋,等待执行任务。各分队飞机在分队集合高度集合后加油,再上升到全体集合高度指定的位置。
升空后的飞机根据空袭作战任务编成若干编队,通常编为突击、佯动、压制防空兵器、电子对抗、引导指挥、侦察和掩护等7 个战斗编队。其中,装备有TARPS侦察装置(机载战术侦察舱系统)的E-2C、EA-6B、F-14或F/A-18组成侦察编队,携带有空空导弹的F-14和携带有反辐射导弹的F/A-18组成突破和压制敌防空体系编队,携带有巡航导弹和各型炸弹的F/A-18组成突击编队。
合成大机群从首机起飞至完成编队的时间一般需25-35分钟。合成机群离开集合编队区进入航线时,脱离航母塔台的指挥,并由领队长机向航母申请批准转入攻击网。经批准后,机群内其他飞机随领队长机一同加入攻击网,尔后由领队长机以攻击网向提前到达战区的E-2C报到,由E-2C向领队长机指示入陆检查点的航向和距离,至此,E-2C 预警机将取代攻击波指挥员对整个作战行动进行指挥控制。
为了防止敌机混人己方机群,在打击目标区外海设置雷达有效识别咨询区,并配置咨询控制舰(一般由巡洋舰担任),对进入该区的所有飞机进行识别。执行空袭作战任务的飞机进入咨询区时,向控制舰报告本机呼号、任务代号、距控制舰的方位、距离,领队长机报告所属所有飞机情况,提供飞机编号与机号,离开咨询区时作离开报告。
空袭作战飞机在敌防空能力较弱的情况下,通常在海上沿直线飞行,直接飞往入陆检查点,入陆检查点通常选择沿海不设防的明显目标。多机群逐次对同一目标进行突袭时,各机群选择不同的入陆检查点,使对方不易摸清规律。其飞行高度主要取决于对方对空雷达性能及气象条件等因素,通常在3000-4500米之间。
空中护航任务主要由F-14和F/A-18担任,护航机与攻击机的比例由敌防空能力及护航兵力决定,一般为1∶1,最高为2∶1,最低为1∶2。护航方式分为直接护航和间接护航两种,一般以间接护航为主,当被护航飞机遂行重要任务或敌战斗机对被护航部队全航线上都有较大威胁时,则进行直接护航。
进入、攻击和退出
美军航母舰载机和远处的舰队
航母舰载机距目标25-30公里时,由航行队形改为战斗队形,并下降至500-1000米低空飞行,各路飞机分成若干梯队,每个梯队又分成若干编队,每个编队通常为2-4架飞机。为了取得攻击的突然性,减少被打击的机会,攻击编队多采取小编队、多批次进入目标区,并选择容易获得突击效果、敌防御火力薄弱及便于隐蔽接近目标的方向进入。
攻击开始后, E-2C 作为空中指挥所,掌握全局,控制各攻击兵力投入战斗的时机,保证各编队的战术行动紧密衔接。
航空编队在突击前15 分钟先进行补充侦察;突击前12 分钟使用电子战兵力,电子战飞机侦察敌方各种电子设施的战术配置要素和技术参数,干扰敌方防空探测、指挥控制和通信手段;突击前8分钟开始压制敌防空火力,由电子战飞机或其他带有电子战吊舱的飞机在距突击区70-120公里的6000-10000米空域,以主、被动干扰方式对敌方综合防空系统进行压制,并突入敌防区以导弹摧毁主要雷达设施;突击前7-8 分钟使用携带远程武器的兵力,再由携带近程武器的兵力实施攻击;开始攻击后2-5 分钟进行突击效果侦察。
航母舰载机完成打击任务后,选择最安全、最经济的退出方向和航线高速退出。退出时一般不在受敌防空兵力威胁的上空爬高,而是力争尽快飞临海面上空,得到海上兵力的支援与掩护。
各僚机退出目标后,迅速依次向长机靠拢进行编队,保持分队(3-4架)或小队(双机)队形,以疏开队形飞行。
护航战斗机在主要机群上空以交叉飞行的方法进行掩护。当远离海岸5海里后,编队由疏开队形变为密集队形,对准雷达有效识别咨询区控制舰的导航台飞行,并向其报告本机距该舰的距离和方位。
雷达有效识别咨询区控制舰以敌我识别器鉴别无误后,批准其由攻击频率转入航母通信频率,编队长机即转入该网与航母联络,并对准航母导航台返航,按航母的指令在其附近集合待命进场降落。
空袭作战各舰载航空兵战术编队的使用时机和任务
美国航母战斗群
战术编队 | 编 成 | 投入空袭的时机 | 主要任务 |
指挥与引导 | E-2C | 战斗开始前1-1.5小时 | 警戒、作为空中指挥所进行指挥、协调 |
侦 察 | E-2C、RF-8G、F-14 | 最后突击前15分钟左右 | 进一步判明敌情动态 |
佯 动 | A-6E、F/A-18、EA-6B | 最后突击前5-15分钟 | 吸引敌防空火力 |
电子对抗 | EA-6B | 最后突击前8-12分钟 | 干扰压制敌电磁探测、指挥控制设备 |
压制防空火力 | A-6E、F/A-18 | 最后突击前0-6分钟 | 投射反辐射导弹等 |
掩 护 | F/A-18、F-14 | 与突击编队同时出动 | 为突击编队提供空中掩护 |
突 击 | F/A-18 |
| 攻击并摧毁预定目标 |
美国航母战斗群
美国航母战斗群参加“勇敢之盾”演习
本文原载于《世界军事》杂志2006年10月刊,原标题:《美航母舰载机作战全攻略》
作者:朱会;编辑:岳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