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笑的学问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关于笑的学问

笑口常开有利于健康

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这话不无道理。近几十年来,科学家们把笑作为一门学科——笑学(Gelotology)来研究,从方方面面琢磨笑的来龙去脉并得出结论,笑确实有助于身心健康。柏林自由大学的人类生物学家尼米茨(Carl Niemitz)教授就是全球从事笑学研究的专家之一。在他看来,笑的起源明确无疑。

"笑,当然是先从大脑开始的,因为你觉得有什么东西很有趣,想笑。然后,笑才传到嘴和眼睛。"你的眼睛会看向对方,在冲他大笑的同时,深深地吸口气。"人的嘴会很快张开。张嘴的同时,也就吸进了一口气,然后就是大笑。而人在笑的时候,呼气也是很奇特的,是一下一下的,很短促,节奏很快,hahaha,而不是拉长的haaahaaahaaa,像打哈欠一样。"

柏林自由大学多年研究笑的奥秘的人类生物学家尼米茨教授这样介绍道。

人在开怀大笑时呼出的气,速度可达每小时100公里,需要调动整个肺部,接连几下猛列地呼出几口气,然后再深深地吸进一口气。除了肺部以外,开怀大笑还调动肌肉运动。尼米茨教授介绍说:"单是面部被调动的肌肉就有40块,然后还有肋骨间的肌肉。合起来总有150块或者200块什么的。"

有些人大笑的时候身体会向前弯,这是因为人在开怀大笑的时候,腿部肌肉会变得松弛。这时,人膀胱上的肌肉也会放松,刺激新陈代谢,因此有些人大笑起来就会小便失禁。尼米茨教授说:"所有这一切都是不由自主发生的。也就是说,这是我们体内的基因决定的,世世代代遗传下来。我们面部的表情,我们的笑声,都是天生的。"

据科学家们观察,世界各地的人类婴儿出生大约4个月后就会笑出声了,而且是不学自通。但年龄不同,人类笑的次数也不同。尼米茨教授告知,成年人笑得最少,平均每天只笑20来次,婴儿最多,每天大约300次。"但婴儿这种笑,和成人开心时捧腹大笑的意思完全不一样。婴儿只是想说:'我很好,很乖,你对我也好点儿。'"

婴儿的笑是一种表示和好的姿态,这种姿态是天赐的。经常笑容满面容易招人喜爱,容易被集体接受。小孩儿在游戏的时候往往也下意识地使用这一着。"还没上学的小孩儿,在一起玩儿的时候很爱笑。他们下意识地通过笑声、通过打闹逗乐告知对方,你是我的好朋友。"

笑学专家猜测,人类这种行为可能在几百万年以前就形成了。尼米茨教授对柏林动物园的类人猿,特别是幼年类人猿进行的历时十年的观察就证实了这一点。他说:"小类人猿在一起玩儿的时候,脸上的表情和人的一样,开着笑口。虽然人们经常把这种表情称作是游戏脸,但实际上它们是在笑。而且,它们也已经表现出这种有节奏的呼吸,也会咯咯两下、嘿嘿两声地笑。"

类人猿之所以有笑脸,是因为它们具备相应的面部肌肉。其它动物,比如说熊类,就不会笑,因为它们没有相应的肌肉。大家一起笑意味着,我们是一起的。因此,大一些的孩子和成年人有时也会假笑,尽管他们实际上并不认为好笑。尼米茨教授说:"要是老板讲笑话,周围的部下都会笑,仔细看去你就会发现,有真笑的,也有假笑的。我们就在大学做了一个试验。如果哪个人没有马上放声大笑,另一个人就会意识到:'嗯,你是先考虑了该不该笑。'而且,出于礼貌的笑,笑不长,面部肌肉动得也不多。"

试验表明,在大部分情况下,如果一方假笑,另一方都会有所直觉,但却说不出凭什么认为对方是假笑。这是因为笑是一种下意识行为,因而也是在下意识层次上被辨别真伪的。笑的下意识特性有助于一个团体对内加强团结,但也可被用来当对外的武器。尼米茨教授举例说:"比如一个人听到房内有笑声,推门进来问笑什么呢,房内的人如果回答'没什么',进门的人就会意识到,他们不想让我跟他们一起笑,把我当外人看。也就是说,笑,也可被用来排挤他人。这是人类才会干的事儿。"

不过,类人猿也会别有用心地笑。比如尼米茨教授就观察到,幼年黑猩猩和幼年红毛猩猩在一起玩儿的时候,幼年黑猩猩就会幸灾乐祸地笑。他介绍说:"幼年黑猩猩一般来说更聪明点儿。当它们和幼年红毛猩猩在一起玩儿的时候,往往会占后者的便宜。这时你就可以观察到,幼年黑猩猩互相之间会更开心,笑得更多,而幼年红毛猩猩却笑得不多,因为它们觉得没那么好笑。"

对人类来说,笑很重要,因为它有助于区分敌友。但有的时候,大笑两下,也只是为了放松、舒畅一下。说不定就是出于这个原因,幼年类人猿和人类的幼儿一样,都喜欢被挠痒痒,而且是被痛快淋漓地挠个遍。

 
(资料来源:德国之声)

(编辑:谢盛友)

 

谢盛友 发表评论于
回复挥一挥手的评论:

笑比哭好!:))
挥一挥手 发表评论于
老谢研究过哭吗?我正在写一篇哭的小说,呵呵。周末愉快。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