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的范围很广,写真实生活算一种,写童话幻想算一种。很多人喜欢儿童文学是冲着童话幻想去的,而我偏对这类的故事没什么太大的兴趣。我喜欢看的是真实生活的故事,特别是写小女孩子的故事。小姑娘特有的率直的天真,细腻的小心思、纯洁的幻想,和父母的亲情,它们在我看来是世界上最美好境界和情感。我写的也是这一类故事。
我不是不喜欢童话故事,有些故事象《小蝌蚪找妈妈》,富有童趣的,我就喜欢。但当我上次回国,看到国内铺天盖地的童话书、还看到什么金版银版安徒生童话时,我觉得很诧异。为什么国内这么热衷童话故事?热衷安徒生?我们这里安徒生诞生100周年没有任何动静,我从来就没有见到书店里卖安徒生的书。
童话比生活中真实的故事高级吗?我不这样认为。
首先,童话是低幼类,大多是给学龄前孩子看的。
其二,童话要有童趣。不是一个故事在生活中不合情理,说不通,放到小猫小狗身上就合理。不是一个故事小动物当主角,就成了童话故事了。
其三,童话不比生活中真实的故事想象力更丰富。我写的一系列可爱中国小女孩MeiLing在加拿大成长的故事,只有不到10%的内容是真的,90%多的内容是想象虚构的。我曾看到一篇余华的访谈录,他谈到他的小说《活着》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他偶然听到了一首美国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对待这个世界,没有一句抱怨的话。这首歌深深地打动了他,他决定写下一篇这样的小说,就是《活着》,写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乐观的态度。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听一首美国歌,写了一个反映一段特定中国历史的不朽故事,这是何等的想象力、创作力。
其四,有的童话故事会给有些敏感孩子的“思想”带来困惑甚至害怕。我清楚地记得我6岁刚上学识字后,从同学处,看到第一本童话故事书的情形。那是一本很旧的没头没尾的苏联的童话故事,我至今都不知道是什么名字,它讲番茄兵,洋葱头打仗。里面的番茄、葱头会说话!我惊愕无比,小小的心脏砰砰地跳,怎么回事,真的假的,番茄、葱头怎么会说话、打仗呢?我也不敢问别人,心里多日揣着个沉甸甸的小秘密,神经兮兮的。我有段时间我拒绝吃番茄、葱头,也不敢告诉爸爸妈妈为什么。
我回国看到国内儿童图书市场很繁荣,但我发现益智类的书多、幼稚的童话类书多、天马行空的科幻类的故事多,贴近儿童生活、贴近儿童心灵类的儿童文学性的书少。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我喜欢我的孩子看后者,我喜欢我的孩子看纯净的故事,因为能感受人与人之间的关爱,能从生活中学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