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良羽揭秘父亲董必武:自比老牛只需吃点草料 (图)




“揭秘”父亲董必武:自比老牛只需吃点草料

汉网
2006-10-29 14:00:33 稿件来源:
武汉晚报
 


▲从北京军区空军退休后,董良羽在汉参与湖北省董必武思想研究会相关工作。图为董良羽在办公室。图/李少文

昨日上午,武汉中学报告厅座无虚席。“董必武生平”讲座在此隆重举行。

回溯历史烟云120年,1886年3月5日,湖北黄安(今红安)一个清贫的教师家庭,董必武呱呱坠地;为纪念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国家代主席董必武诞辰120周年,湖北省董必武思想研究会组织了此次讲座。

讲座由《董必武传记》作者、资深党史研究专家胡传章主讲。湖北省董必武思想研究会会长李尔重同志参加了报告会。

讲座会场,一名老人较为忙碌。他目光安详而又威严,虽两鬓早生白发,但腰板挺直,步履稳健,眉宇间透着浓浓的军人气质。

他,就是董老的长子董良羽,现年68岁,1993年从北京军区空军退休。去年10月,在省、市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他来武汉担任新成立的湖北省董必武思想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聊起心中的父亲,董良羽深情地说:“唉——我父亲最后一个愿望,想回家看看,没有实现。”



▲董必武和毛主席在一起



▲董老爱打乒乓球

父亲最后的愿望想回家看看,没有实现

和朋友,董良羽常常深情地谈起父亲。面对媒体,董良羽却习惯于推掉采访。

他谦虚地说:“好像没什么谈的。”在记忆中,新华社记者肖伟俐著《家风》一书时,他曾接受过采访。此外,就是近日和本报记者聊起了父亲。

据介绍,董老退休后,年事已高,支气管炎是老毛病。每年冬天,董老都要在广州住上几个月,除非有重要会议留在北京,出门时就必须裹得严严实实的。

1974年的冬天,董老在北京检查身体,发现肝部有一个小肿块,很快就确诊是肝癌。因他年事已高,身体也弱,医生们不敢动手术,决定用保守疗法。

1975年3月份从广州飞回北京时,董老表示想回家看看,医生不许,直接从机场到了北京医院。4月2日,董老与世长辞。

湖北——武汉——红安,故乡的山山水水,董老多想回家再看一眼。然而,他这个愿望最终没有实现。

吃饭的时候我们要背“粒粒皆辛苦”

在董良羽的心目中,父亲董必武可敬可畏。

他说从小就怕父亲,家里人全都怕他。董良羽是长子(注:董良羽还有一个妹妹、一个弟弟),父亲52岁时才生他,算是老来得子。在董老的内心深处,实际上对他疼爱有加,但表现出来的却完全是严父的形象。

董良羽说:“他要求我们吃饭不剩不洒。桌上有若干菜,不要伸手到远的地方去够菜,多吃自己面前的。吃饭的时候,他常讲农民伯伯种田如何辛苦,粮食来之不易,并要我们背诵‘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董必武还要求孩子们“不要穿得太好”。

在写给妻子的信中,董老说:“小孩子不要穿得太好,只要洗得干干净净就可以了。穿得破一些,人家不会见笑;穿得脏,人家会笑话的。我们栽果树,不浇水,不精心培养,就会枯死。教育人比栽树难啊。”

父亲除“吃点草料”外就别无他求

董老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和“一大”代表。新中国成立以后,董老历任政务院副总理、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代主席等。他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党和国家。

董老曾说:“我就像一块布头,党需要把我补在哪里,我就去哪里,并牢牢地贴在那儿。补在帽子上,就在帽子上;补在袖子上,就在袖子上。”

在非原则问题上,董老更是不愿争什么。在工作和生活上,他自比老牛,说除了“吃点草料”外,就别无他求。

董良羽说,父亲的言行对我影响很大。

董老的子女们虽没有“世袭”他的高位,但是传承了他开创的家风。他晚年最为疼爱的孙儿们,已经和普普通通的老百姓没有什么区别了。

董良羽结婚很晚,婚后在广州一胎生了两个儿子,董老非常高兴。按照董家谱系,给孩子取名董绍壬、董绍子。对自己的两个孩子,董良羽说:“他们学习挺争气的,大学毕业后出国了。一个在英国,一个在加拿大。他们在外留学也吃了不少苦,刷盘子,刷碗的活也干过,还到搬家公司干活,给人家扛箱子,搬柜子。”

对于个人,董良羽说:“父亲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做人要有规矩。”对于事业,他说:“父亲像一座矿藏丰富的大山!”

一代英杰董必武

董必武,原名贤琮,又名用威,字洁畲。1886年出生于湖北黄安(今红安)县城一个贫苦知识分子家庭。1905年到武昌考入中学堂,接受近代教育。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董必武投奔军政府任秘书官,担任过同盟会湖北支部评议员,军政府总务科长。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后流亡东京,加入中华革命党。

1917年回国后,在武汉开办律师事务所并办学,成为湖北颇有名气的教育家和律师。

1919年五四运动发生后,转向共产主义,翌年和陈潭秋等在武汉组织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1921年7月,董必武赴上海参加中共“一大”。

1934年参加长征,在干部休养连任党支部书记。1937年抗战爆发后,中共中央派他重返武汉,担任长江局常委,后迁往重庆和周恩来一起主持南方局工作。在1945年中共“七大”上,被选为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1947年从国统区撤回后,主管华北财政工作,翌年任华北人民政府主席。

董必武自幼古文很好,又工于律诗、书法,通晓英、日、俄语。1945年联合国成立大会在旧金山举行,董必武代表解放区参加了中国赴联合国代表团。他用英文向世界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的方针和解放区的成就,赢得了各国人民和华侨对我国抗日战争的支持。

新中国成立后,董必武历任政务院副总理,国家副主席、代主席等重要职务。

1975年4月2日,董必武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文/记者杨明安 彭学明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