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雪城(五)美国校园生活点滴 之东方文化
我所在的文学系,只有我和来自罗马尼亚两位国际研究生。于是,我就成了系里唯一的东方代表。在写英文作品评论时,我常写一些东西方文化的对比。尽管多数学生对东方文化并不很了解,但仍发现几位很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的同学。一位比我高一届的美国女学生Liz(莉芝)和我谈到,她最喜欢中国的老子哲学。她能背几首英文版的“道德经”诗篇,她称“道德经”是一部富有智慧的人生哲学经典。我于是和她谈到如何将这哲理应用在生活中。她还跟我说,她很厌倦美国快节奏的生活,对中国古典的平静淡泊的境界很向往,她说,若有再生,她愿做一个中国乡村的传统女性。
一次, 文学系必修课Critical Theory(评析原理)课的一位美国同学问我,期末论文的主题写了什么?我告诉他,我将十七世纪中期到十八世纪初期的中国社会和英国社会进行比较,我选择了市场,戏院,节目和诗社这几个方面进行比较,引出西方文化的评析原理在东方并不完全适用的结论。他听了后,立即说到,那是明末清初吧,那段社会和文化很值得写。我当时很吃惊,问他是否学过中国历史。他说,他并没学过中国历史,但他喜欢中国文学。他是从唐诗宋词明清小说中,了解到了中国历史。
我还曾被邀请到郊区Skaneateles(斯卡尼爱特乐思)一所中学的班级介绍中国唐诗。在我讲座之前,老师先将我介绍给全班20几位学生,然后让学生各自作自我介绍。让我吃惊的是,每个学生都用中文介绍自己的生肖,以此替代美国名字。尽管他们的发音很怪异,比如“蛇”说成“鞋”,“鼠”说成“朽”,我不断地纠正他们的发音,他们亦很认真地模仿。在我讲座的一小时中,他们不断举手发问,还录下了几首我用中文朗读的诗词。课后,我才了解到,这个班级的英文教材中包括了一本英文版的东方文学介绍,里面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的生平介绍,还有一幅诗仙李白的插图。指导老师John (约翰) 告诉我,这本教材是他极力推荐的。他认为美国学生只有广泛了解国际文化,才能摆脱由于无知而导致的大国沙文主义和民族,种族的偏见。感恩节那天,我收到了一张感谢卡,卡上签满了这个班级的每个同学的留言和他们用中文拼音签的中文生肖名,我好感动。
初稿发表于《闽北日报》1996年2月《闽北人在外》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