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甲大概是网络文化最有特色的一部分了,但绝不是网络原创。
如果ID有点照抄文人笔名的创意的话,那么马甲也来源于此。中国古代文人有名,字和号之分,到了新文化时代,笔名开始畅行于文化界,而且不同时期同一个作者甚至同一时期同一个作者都有着不同的笔名。拿周树人为例,现代人对他最熟悉的笔名就是鲁迅了,可先生一生有过超过140个笔名,喜欢骂仗的他同时用不同的名字发表文章。我想鲁迅那才是用马甲的老祖宗那。不过到了网络世界的今天,网民们才真正把这一传统发扬光大了起来。
网络世界区别于现实世界的主要一点就是他的虚拟性。网络世界的ID在此时只能代表一个网络形象,这个网络形象与现实的差别有多大可是因人而异。号称网上唯一以真名示人的‘润涛阎’阎大师到底网络形象与真人有多少符合都是个问号,更遑论我这不敢以真名示人的家伙了。但我还是赞成在网上有个固定的ID的。我选择‘布鸣’也是因为这是我高中起就在用的笔名。在网上不管是发帖子还是灌水都是用它。但有人喜欢学习鲁迅,那也是他们的自由。用不同的名字(即马甲)发不同的帖子,或自己给自己灌两句,顶一下,都无可厚非。不就是玩么?玩好玩开心了就行。但如果用马甲骂人就有些下做了,网上不怕你亮出不同的观点,但应该光明磊落。所以我还是同情蜜瓜的感受,你既然爱国还用的着披上马甲么,堂堂正正用你的ID不好么?不过蜜瓜没搞清楚的是,ID也是马甲的一种。
网上还有个不好的习惯就是喜欢给别人扣帽子。看个奥运,热热闹闹挺好的。但非要争出个子丑寅卯来,话说多了,火气就大,于是帽子漫天飞起来。你不是不准咱们批评么,那你就是‘五毛党’无疑,同样你竟敢在这光荣伟大的时刻给祖国提意见,那你一定非轮子和‘毒’‘运’莫属。
说到这‘五毛党’,我开始还真不知所云。外事不懂问Google,一查才知道是指那些所谓的国内的‘网络评论员’。简单的解释应该是为了点儿银子说昧心话的人。最早的出处大概是北洋政府时的总理段祺瑞为了让舆论推动议会通过《对德宣战案》,让人以每人五毛大洋的代价请人到议会前情愿,结果闹大了没办成事,事后又不兑现那五毛大洋,被人捅到报上。这事到了今天已经不新鲜了。不就是请人造点舆论么?允许你在网上自己顶自己一把,为何就不许那中宣部自己顶自己一把?这些所谓的‘网络评论员’最多算是中宣部的马甲而已。而我们这些海外的华人们似乎与‘五毛党’定义不符。
奥运开幕前曾想写篇文章,谈谈平常心看奥运的问题。主要是想表达自己对奥运过度的政治化和扰民的一些担心。把体育的归体育,不要把奥运搞成一个政绩工程,不应过度粉饰太平,不要整太多往自己脸上贴金的事。力所能及的办好奥运,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的中国就够了。奥运是个百年不遇的好机会,抓住机会把中国社会推向进步,把中国推向世界,将我们最好的方面展现给世界并赢得今后发展的后续动力。同时奥运也是一次最好的机会把中国暴露给世界,让世界检验和帮助完善中国各方面的不足。奥运办好是所有华人的骄傲,办不好也会让我们脸上无光。当然,最重要的是我们通过这个大型活动向世界推销自己,并进而完善自己,从此开始中华民族真正的复兴。奥运开幕就像一次华丽的孔雀开屏,我们为那绚丽的色彩而喝彩,但我们也不应忽视那彩屏背后所暴露的瑕疵。只有弥补了不足我们才能进步。
说到平常心,那还需要一点儿平心静气。我们都热爱自己的祖国,但我们不应为一点一滴的成就兴奋莫名,自满自足起来。中国要成为一个大国还有很多路要走,当我们真正有了大国心态时,我们不会因为能够办好一次奥运而欣喜若狂。中国将来必定是要领导世界的,办好一个运动会只是小Case而已。过度的狂热不是平常心。同样,动不动就透过奥运看到那些下岗工人和民工,满眼悲情而不知道欣赏眼前快乐的人,也缺少平常心。还是让我们放松身心,真正的欣赏奥运精彩的赛事,以一个平常心享受比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