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选手记五十七】第一场总统辩论谁赢了?

【美国大选手记五十七】第一场总统辩论谁赢了?

文:尼伯龙根·蜗藤

经历一场风波之后,第一场总统辩论终于在密西西比大学如期举行。





尽管辩论的主题在一个月之前已经确定为国际和国家安全事务,但是由于最近经济是压
倒一切的话题,所以辩论被分为两段,前段是经济,后段是外交和国安,总共8个问题
,双方交替先回答问题。


我先概叙一下辩论的过程,之后再谈谈自己对辩论双方得失的看法。


第一和第二个问题是关于双方在经济危机中的立场以及双方在经济问题上的本质分歧是
什么。

经济问题其实都不是双方的强项,所以这个问题他们的答案基本都是照本宣科的
回答。

奥巴马的回答一如所料地集中在攻击布什时代的错误施政上,并攻击共和党认为
政府管制一定是错误的理念。对于是否支持救市方案,他只是重复了自己在这问题上的
四点原则。麦凯恩的姿态基本属于守势。他强调了要解决问题,两党必须进行跨党派合
作。声明自己几年前就已经警告两房缺乏监管可能出现的严重问题。并指出自己将会奖
罚分明,严惩那些失职的政府和企业管理人员。


第二个问题,麦凯恩指出双方最大的不同之一在于他上台之后会致力于削减政府开支,
尤其是杜绝政治分肥。反对政治分肥是麦凯恩最突出的政绩之一,一谈到这点,他立刻
显得放松了许多。

他攻击奥巴马短短几年间总共争取了9.32亿美元的政治分肥,平均每
个工作日近100万;直到他开始竞选总统之后,才停止。

而奥巴马则以麦凯恩支持对富
人高达3000亿美金减税来反驳,并强调自己将给95%的工薪家庭减税(实际上,美国超
过40%的人本来就是不用交任何所得税的)。麦凯恩则指出,奥巴马一边说减税,一边
却提出8000亿的新政府计划,并且还要增加企业税。


第三个问题是如果政府果真要7000亿挽救金融市场,那么双方的施政计划需要相应作出
什么调整。

在这个问题上,奥巴马充分表演了他顾左右而言它的特长。

主持人一再提醒
奥巴马,问题是问他需要放弃一些什么计划,但是奥巴马的回答却是要坚持包括改善医
疗、教育、基建等等(也就是所有他提出的计划)在内的计划。无疑,要放弃什么注定
是不讨人喜欢的,奥巴马要竭力避免给人这种印象。

但是在我看来,他这种刻意回避问
题的做法未免太过油滑,让人稍作思考就明白他如果上台美国的赤字将更加庞大。

麦凯
恩则强调必须要削减政府开支,包括精简政府机构和国防预算等。显然,麦凯恩的回答
要更符合加减逻辑。


在下半段的国际关系的辩论中,麦凯恩基本完全处于攻势地位。民主党也早早打定宣称
这个问题是麦凯恩所长,意图最大限度降低人们对奥巴马的期望值。


第一个问题是有关伊拉克。麦凯恩指出他在2003年访问伊拉克后,就提出美国在伊拉克
的军事战略错误,并在2007年成功推动了Surge行动的展开。目前伊拉克的局势趋向稳
定,伊拉克战争走向最后胜利。麦凯恩还用此攻击奥巴马反对Surge的顽固立场——明
明承认行动取得出乎意料的最好效果,但仍坚持当初反对的立场。奥巴马攻击点只有一
个,就是还是坚持当年自己的反战立场,强调自己有更好的判断力。不过正如麦凯恩反
驳的,现在不是5年前,下任总统面临的不是是否开始伊战,而是如何解决伊战问题。


两人随后在伊拉克战争如何定位问题上展开激烈争论。奥巴马认为伊拉克战争基本失败
,而麦凯恩则争辩伊拉克战争走向胜利。这时麦凯恩全面占据上风,他指出奥巴马就职
参议员以来,在7月份之前,三年时间内从来没有去过伊拉克,他就任参议员阿富汗问
题委员会主席以来,从来没有就阿富汗问题召开过听证会。麦凯恩多次引用军方(比如
伊拉克联军统帅Petraeus和海军上将Mullen)的话去证明奥巴马的谬误。


有意思的是,在辩论当中,麦凯恩首先引用了一段纪念阵亡烈士的手镯(上面有阵亡烈
士的军衔和姓名)的故事。麦凯恩说他手上的这个手镯是一位阵亡士兵的母亲给他的,
这个母亲希望儿子的血不会白流。奥巴马随后也说自己也有一个手镯,也是一位阵亡士
兵母亲给他的,那个母亲希望不再有母亲经历同样的痛苦。


同样是手镯,却被双方赋予
不同的解读。但是令人回味的还不仅是这一点,

麦凯恩在提及手镯时,对事件的时间地
点人物说的清清楚楚,语气真挚;

而奥巴马却张口连他口中所说的手镯所纪念的烈士的
名字都说不出,只能在结巴中低头看清手镯上的姓名才说出该烈士的姓名。


辩论随后进入了阿富汗战争问题。在这里,奥巴马犯了一个更大的错误。

他指出美国需
要以更强硬的态度面对巴基斯坦,对于巴基斯坦边界上的敌对势力,美军可以进攻。


麦凯恩则强调,在阿富汗问题上,美国需要和巴基斯坦有更加充分的合作。

奥巴马对巴
基斯坦的表态显示出他在国际问题上意识形态先行的态度。比如他大肆批评美国对穆沙
拉夫的支持,原因是穆沙拉夫是“不民主”的。

而麦凯恩在处理问题上就现实得多,他
多次对奥巴马说,你根本不明白在穆沙拉夫上台之前,巴基斯坦是出于如何混乱的状况
,你根本不明白巴基斯坦和阿富汗边界的地区,自从亚历山大之后就没有人能够实际地
控制。

奥巴马如果以强硬态度对付巴基斯坦,只不过是把巴基斯坦逼向了美国的反面,
在伊朗和塔利班之外再树立一个美国的敌人。奥巴马对国际问题的幼稚大多如此。在和
麦凯恩辩论这类问题上,奥巴马基本没有还手之力。


在下一个问题伊朗上面,奥巴马再一次暴露了他对于国际问题的无知。

他认为他可以在
没有预设条件的情况下和伊朗艾哈迈迪内贾德会谈。为了说明他的正确,他还说美国前
国务卿基辛格也说了同样的话来支持自己的论调。

麦凯恩当场指出基辛格没有说过那样
的话,也不可能说出那样的话。基辛格说的是在没有预设条件下,可以进行部长级别对
话,而麦凯恩自己一向都鼓励这样的对话。他还指出,奥巴马根本不明白总统在不设预
设条件的情况下贸然谈判的危险后果——等于为对方提供了一个政治宣传平台,间接合
法化对方的行为和信仰。麦凯恩还毫不留情地指出,奥巴马这种论调不仅幼稚,而且是
非常危险的。


辩论后的第二天,Foxnews打电话给基辛格确认到底是怎么回事。基辛格回答说,他从
没说过总统应该与独裁者或恐怖主义领袖在没有预设条件下领导直接对话,他说的是部
长级别的对话。他表示自己赞同麦凯恩说的,认为如果总统那样做的话,会间接加深裁
者和恐怖主义者的行为合法的印象,是非常危险的做法。奥巴马这一不顾事实,篡改他
人言论的做法实在是令人不齿。


奥巴马所谓的自己如果上台后会和任何被美国视为敌人的国家首脑或恐怖分子头领无预
设条件地对话,其实是他早在初选中埋下的一颗烂种子。他当时这样说是为了显示自己
和小布什不一样,是一个开明的领袖。他的这种幼稚在初选对阵希拉里时,就已经在辩
论中被后者批驳得体无完肤。后来,为了应付过去,他声称自己虽然不设预订条件,但
会做好准备才谈判——我只能说,强词夺理都不足以形容这种狡辩了。


在下一个问题是俄罗斯,这个也是奥巴马的弱项,因为他在格鲁吉亚的表现令人失望。
可是麦凯恩也没有抓住奥巴马的痛脚:奥巴马当时竟然提议让联合国安理会出面阻止俄
罗斯(奥巴马估计是忘记了俄罗斯有安理会否决权)。结果奥巴马成功地把这个问题转
移到能源问题上,并在能源政策上开始对麦凯恩进行攻击,声称麦凯恩以前反对替代能
源(事实上麦凯恩反对的不是替代能源,而是政府直接补贴相关企业)。


最后一个问题是关于911会不会重临,限于时间关系,相当于双方的结案陈词,回答大
同小异,基本没有交锋。


那么到底在辩论中谁取胜了呢?我觉得尽管麦凯恩在辩论的大部分时间中都处于攻势,
仿佛占了上风,但是他在这次辩论中的表现却难言成功。


候选人之间的面对面辩论不仅仅是大选的一个传统,是候选人在一个回合上的较量,还
是双方整个竞选战略中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的环节。因此,在辩论中,最重要的不仅仅
是要暴露对方的弱点辨倒对方,还要充分利用机会选择性地强化和提升自己最能打动人
的理念和形象。


麦凯恩无疑比奥巴马有强得多的经验,但是这个大家早就知道,并认为理应如此。但是
奥巴马在形象塑造上一个相当成功的地方就是他“前瞻”的姿态。不管他的经验如何浅
薄,他都能通过有效的言语让无数的人相信他站得很高、看的很远,并且燃起他们对未
来的憧憬(尽管不真切,但很美)。这种姿态在奥巴马的支持者眼中无疑就是奥巴马的
高瞻远瞩的“大局观”,也是他最吸引人的领袖风范的体现。


因此,麦凯恩在辩论中要做的不仅仅应该是展示在各个问题上的经验和态度,而是要展
示正是这些经验使得自己不但可以站得更稳,还令自己看得更远,并以此说服民众自己
有能力和意愿带领美国走出现在的困境,走向未来。在推出佩林后,麦凯恩试图抢过奥
巴马的“改变”大旗。而这次辩论本该是麦凯恩在党代会之后最好的一次机会强化和提
升自己“改革者”的机会,也是他取得辩论成功的关键。但是,无论在经济还是在国际
关系方面,麦凯恩都没有做到这一点。


在国际关系问题中,麦凯恩成功地暴露了奥巴马的幼稚,却丝毫没有展示出自己将如何
改变美国过去这些年中走向低落的国际领导地位。尽管他全方位的展示了自己在各大热
点国际问题上的老到,却丝毫没有强化自己和布什政府的区别(比方说他可以更加强调
加强和盟国的合作、强调对话协商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性等)。


奥巴马之前一直都是利用当年他的一个反战演讲来展示自己比对手优越的判断力,“反
战”已经在初选中被证明为他用来抗对手攻击他经验浅薄的无往而不利的武器。而在这
次辩论中,他当然会在关键时刻拿起这个武器对抗麦凯恩的经验老到。麦凯恩本应在辩
论中一举扭转这个这个局面,但是他屡次错过了反击机会。首先在伊战开战问题上,麦
凯恩应该提一下当时两人身份和责任都不一样,判断力根本不能比较。只有在两人都是
联邦参议员时发生的事件上,才有可能进行公平合理的比较。而这首先体现在对Surge
行动效果的判断,其次就是突发的格鲁吉亚问题。而这两件事都是麦凯恩作出正确判断
而奥巴马作出错误判断的一方。可惜麦凯恩在这两件事情上的攻击点都有偏差。前者中
,麦凯恩重点攻击了奥巴马顽固,却没有集中攻击他当初的判断力;后者中,麦凯恩虽
然指出奥巴马应对不当,却没有加大攻击力度指出他在事件爆发之后根本不能看清局势
,而且很快就被奥巴马轻而易举地绕到了能源问题上。并且还让奥巴马以排比否定句强
化了麦凯恩当初对伊拉克局势判断的失误。


在经济问题上,麦凯恩的表现就更不佳了。尽管在削减政府开支和攻击奥巴马大规模争
取政治分肥上,他略占上风,但他却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党大会上,奥巴马就已
经攻击麦凯恩与民生脱节,在金融海啸发生时麦凯恩“经济基础依然强劲”的言论令奥
巴马在这一点上的攻击更为有力。同样在党大会上,麦凯恩曾宣称自己是为了国家利益
和美国人民而战斗。此次辩论会上,麦凯恩本应趁机会展示自己正是为了保护国家和广
大民众的利益,才认为自己应该亲自回到华盛顿更积极地推动救市计划的协商;也因为
同样的原因,上任之后会加大改革政府和反腐败的力度。可是在整个辩论发言中麦凯恩
都没有直接提到中产阶级,也没有提到人民生活的困境。其实在麦凯恩提到企业减税时
完全可以反驳奥巴马说,在当前的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给企业增税必然会导致投资减少
和就业机会的减少,令经济更加恶化,而最终受害的正是中产阶级。可惜他只是讲到低
企业税能有效地将企业投资和就业机会留在美国国内就厄然而止,白白浪费一个机会。


结果在辩论后,民主党的广告中就说麦凯恩长达近2小时的辩论中,根本没有提及中产
阶级,再次攻击麦凯恩不体察民情。麦凯恩等于亲手送上一个被spin的机会。反观奥巴
马,他在辩论中强调给95%的人减税,强调一定要改善医疗和教育等以缓解中产阶级的
困境。在谈及政府监管和调控的问题上,奥巴马指出不能以一个20世纪的旧的政府管制
框架去面对21世纪的问题,而他上任后将致力奠定一个为新世纪服务的政府管制框架。
尽管他没有说或出不出他将具体怎么去奠定一个怎样的框架,但是他至少突出了求新求
变的一面。


所以在我看来,在辩论战术上来说,麦凯恩是略胜一筹,但是在整体战略上看,麦凯恩
却坐失良机,让自己的形象仍然停留在经验丰富的“独行侠”上,无法为下一阶段的选
战提供一个好的弹跳机会;而奥巴马则刚好相反,尽管在辩论中基本处于防守,但是并
不妨碍他继续利用“变革”和“希望”的口号以及中产阶级代言人的身份继续下一阶段
的选战。


总统候选人辩论虽然是大选的亮点之一,但是从历史数据来看,除了个别几次总统辩论
之外,候选人在辩论上的表现好坏对选民最终投票意向并没有实质性的影响。观看辩论
的民众绝大多数在辩论前已经对辩论各方有了基本的态度,或认可,或反对。辩论本身
的作用更多在于进一步加强和提升民众原本对候选人的观感和态度。从这个角度来说,
辩论对选战的作用更多地集中于中间和独立选民身上。而这种作用的大小,与其说是源
自辩论各方本身在辩论中表现的优劣,还不如说是源自辩论后媒体舆论与竞选双方阵营
针对候选人的辩论中的言论进行既有立场的引导性的点评、讨论甚至攻击。


辩论结果自然各家有各家的讲法。奥巴马和麦凯恩都宣称自己获得胜利。在辩论后,奥
巴马阵营立刻宣称,辩论进一步显示了麦凯恩的思维仍停留在上一个世纪,是过去的代
表,而奥巴马则是代表未来和希望的一方。而麦凯恩阵营则强调奥巴马幼稚浅白和无法
让人信任可以委以重任。双方也第一时间推出负面攻击广告,奥巴马打出的广告指麦凯
恩和民情脱节,根本没有把中产阶级放在心上。麦凯恩的广告指奥巴马多次说他同意麦
凯恩的意见,是没有领导力的明证。


双方的媒体阵营的表现却非常微妙,与左派媒体几乎一致认为奥巴马胜利不同,右派媒
体比如Fox却只是说双方基本平手。在辩论后,盖洛普的民意调查显示,46%的人认为奥
巴马表现更好,只有34%的人认为麦凯恩更好。辩论之后的民调显示奥巴马的支持率又
有上升之势。所以综合看来,奥巴马无疑在这次辩论的效用上占了上风。麦凯恩前景不
容乐观,星期四佩林和拜登的辩论无疑将是下一个关键所在,令人期待。


登录后才可评论.